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乾、坤、否、泰四卦之外,先看是否有坎、离。有坎、离,则以坎、离定卦主; 无坎、离,再看震、巽、艮、兑。卦中有艮、兑,先看是否属十二消息卦。如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中爻为主; 如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上爻为主。震、巽、艮、兑自相重之卦,以上卦定卦主; 震、巽、艮、兑互相合之卦,除颐、大过、中孚、小过外,皆以下卦定卦主。吴澄"卦变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类比逻辑思维。与此前虞翻、朱熹等人的"卦变说"相比,吴澄"卦变说"的卦变来源更加整齐划一,能够更好地满足诠释卦爻辞的需要。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总体而言,足成一家之说。通过对吴澄《易》著的研读,可以认为,皮锡瑞等先生对元代《易》学的宏观评价有可商之余地。  相似文献   

2.
子夏与《春秋》的传授孔祥骅《公羊疏》引《孝经》说:“孔子曰:‘《春秋》属商’。”《公羊疏》又引《闵因叙》说:“昔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春秋纬》说:“孔子作《春秋》,一万八千字,九月而书成,以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很早以来,阿拉伯人民就十分向往和敬仰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远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阿拉伯人的圣先知穆罕默德,即对中国的悠久文化惊叹不已,并以这样的格言训诫自己的弟子和伊斯兰教信徒:“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圣训》)伊斯兰教创立之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接触更为广泛,阿拉伯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渐趋丰富。最早详细记载中国思想文化信息的阿拉伯古籍,是公元988年由著名历史学家伊本·奈迭木(IbnalNadim,死于995年)所著的不朽著作《书目》(AIFihrist)。伊…  相似文献   

4.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选录当你要诵读《古兰经》的时候,你应当求主保护,以防受诅咒的恶魔的干扰。(16:98)(李文彩敬书)《古兰经》选录...  相似文献   

6.
《胜经》全称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据《经录》记载,此经的汉译本有三种:一称《胜经》一卷,北凉中天竺国三藏昙无谶译;第二种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南朝刘宋文帝时中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泽;第三种称《胜夫人会》,是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编入《大宝积经》第48会第119卷。此经原本是求那跋陀罗于元嘉十二年(435年)由天竺带来.后应丹阳尹何尚之请,于元嘉十三年八日在丹阳译出。《胜经》一卷,不足九千字,但它包容的大乘佛教的义理却是十分丰富的,这正如意观“序”中所讲:“《胜经》者.盖方广之要略……  相似文献   

7.
“仁”是最能代表孔子哲学思想的范畴。“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以下只注篇名)仁远乎哉?我欲仁,斯六至矣。(《达而》)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里仁》)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从这些论述看,“仁”…  相似文献   

8.
江氏在其《后天为杂卦之根说》云:“谨按:画卦至四画,始有十六互卦之象。此则就三画卦去一画生一画,反复推之而十六卦已定于此,是又为互卦搜寻根源,古今所未发者也”。又引“《启蒙附论》曰:合而观之凡阳卦相变者,《震》变《坎》、《艮》也,《坎》变《震》、《艮》也,《艮》又变《震》、《坎》也;凡阴卦相变者,《巽》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规定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偰文翰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各位朵斯提,现就伊斯兰教规定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谈点认识,错误之处,望予指正。《古兰经》教导我们:“我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以便我看你们怎样工作”(10:14)。这段经文就是要我们充分理解安拉赋予我...  相似文献   

10.
尊师、重道与兴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哲人对此卓有洞见,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一、尊师即重道。《礼记·学记》载:“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郑玄注曰:“尊师,重道焉”(《礼记正义》),认为尊师的实质是重道,此论得之。首先,尊师就是尊师所具之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黄宗羲《续师说》)师与非师之别就在于有道无道之分,师与道是合一的。师的价值就在于有道,也是其受尊重的根本原因。无道之人即使有“师”之名,也…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简介郑天星这是台湾学者江灿腾先生继《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之研究》(板桥,稻乡,1989)、《明清佛教丛林改革与佛教净辩之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一)...  相似文献   

12.
书讯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郭沂著,626千字,859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本书是作者研究先秦文献与先秦思想十五年来的总结。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为《郭店 楚墓竹简六种考释》,选出《老子》、《太一生水》、《五行》、《大常》(原题《成之闻 之》)、《有性》(原《性自命出》上部)、《求心》(原《性自命出》下部)等六种最重要、思想性最强的佚籍进行全面的文本研究。主要工作是,重新调整竹简的次序、重新划分文献 种类、根据新的调整对文献重新命名、对每种文献进行分章、重新释读一些误释和未释的文…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与儒学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儒学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法。本文主要根据柳集资料,从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试作一说明。一生信奉儒学一有些人认为柳宗元“反儒”,实际上并非如此。先看他40岁前后在永州说的三段话: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们民崔黯论为文书》)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书》)仆尝学于儒,时之不得,以陷于是。(《送娄图南游淮南序》)这些话,意在说明他以前“学儒”,现在仍“学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情况都不改变学儒志向;贬官永州的不幸在于自己时运不好、时机不遇(“时之…  相似文献   

14.
在《道藏》中涉及《周易》八卦在道符有廿余道,大多数以几道符组成一个系列符的形式出现。如奇门遁甲八门符分别载于《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灵宝玉鉴》、《上清灵宝大法》等。这些符都以乾、坤、坎、离、艮、震、巽、兑八卦和奇门遁甲中的景、死、惊、开、休、生、伤、杜八门相配,有的还以八卦在五行属性相属。这些符以八个单独的符组成一个系列,以之说明整个符的义蕴。从道符的结构看,《周易》八卦在道符中是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的。第一,以八卦之名命符。如《灵宝玉鉴》卷十五所载飞盘奇门八门符是乾宫杜门…  相似文献   

15.
粤东杨竹坪江南留汗青──读《至圣品注》自叙有感杨棠最近有幸读到一本阿拉伯文的《至圣品注》()一书,得知著者杨竹坪是位品学兼优的阿訇,并从中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杨竹坪,字正安,广乐回族,经名穆罕默德·嘎西木,生于咸丰末年(1861)。十八乡便离家...  相似文献   

16.
宗密的佛学思想伍先林宗密(780—841)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俗姓何,果州西充县(今属四川南充)人,出身富家,少习儒学,二十七岁从荷泽宗道圆出家,修学禅宗,后来读到澄观的《华严大疏》二十卷、《华严大钞》四十卷,深得义趣,因而又投往澄观门下,求...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与《周易·象传》连劭名西周金文中有一些内容与《周易·象传》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相同,现就这一问题进行考述,分条叙述如下:(一)《周易·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上卦震为动,下卦坎为险,动而有险,故曰“勿用有攸往”。上互良为止,下互...  相似文献   

18.
读《易传》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易传》产生的时代 《易大传》七篇,汉人以为孔子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作于孔子说,宋儒王景山、欧阳修已疑其非是。至晚清以来疑古学起,此说更遭否定。康有为认为《易传》为刘敬所伪作(见《新学伪经考》),顾颉刚谓《易传》之作,最早不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见《古史辨》第二册),高亨先生则以为作于战国时代(见《周易大传今注》)。按,康氏乃纯骋臆说,学人…  相似文献   

19.
《管子》中的“宙合”是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是万物生于天地;二是天地是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相似文献   

20.
临海位于浙江省的东部,临海最早的道教神仙传说当推覆釜山。《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又有“禹得覆釜书,除天下之灾”和“夏帝(禹子启)登此山,得龙符之瑞”的传说。其次是黄石山(玉岘山),相传道教神仙黄石公曾居此修炼,有石棋盘尚存”。再则是括苍山,《神仙传》载汉代仙人“王方平居昆仑,往来罗浮、括苍山”。王方平,名王远,乐海人。羽化后,尚任天曹事,主地上五岳生死之事。还有龙顾山(大固山),《道史属词》说,茅盈“得道于临海镇东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