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剑虹 《天风》2007,(19):18-19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其国家凝聚力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对于国家凝聚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国家凝聚力最具广泛性的道德基石,而且是国家凝聚力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当今中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克服几个认识上的障碍:一是把"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对立起来,进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把爱国主义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从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分裂开来,因而把人们的认知引向歧途。  相似文献   

3.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爱国主义是我国宗教界的优良传统,是激励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政治上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励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24,(3):5-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交流学习体会,谋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举措,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下面,我结合我国伊斯兰教界实际,分享几点认识。一、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法》重要意义。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2020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先后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两次重要会议传达的最重要的思想指引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次会议上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忠实践行者,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救亡图存""争取人民民主""保家卫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内涵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展现.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民立场、社会主义方向和天下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内涵演变历程中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核心要素,也是百年演变历程呈现出的鲜明特点.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力求实现民族情怀和天下情怀相贯通,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内涵演变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针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马克思主义理性思考,其基石是主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基本主题是围绕民族复兴而主张弘扬中国精神、陶铸中国品质,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是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更彰显出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担当。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具有独特的气质、神韵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国宗教院校统一使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爱国主义教程》(通用本)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弥补了我国宗教界长期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系统材料的不足,对于加强宗教院校学生和宗教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对包括宗教院校学生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无论一个人的国别、民族和信仰如何,都有爱国的要求。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各族各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各宗教的特点,指导爱国宗教团体加强对宗教…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交流学习体会,谋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举措,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我结合我国伊斯兰教界实际,分享几点认识。一、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法》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代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纲要》精辟地阐述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措施。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前提下,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以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激励全国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5,(1):6-6
当前,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各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振兴中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中国基督徒,应积极行动起来,根据《纲要》的精神和中国基督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学海》1994,(6)
加强爱国主义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动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本刊编辑部与历史所联合发起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4,(1):6-7
<正>1月4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25次会议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行。会议以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主题,发布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倡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制定和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举措,全国性宗教团体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宗教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试析爱国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乃是对当今全球社会现代化过程的一种现象学描述。现代化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传统和现代性、全球化和本土化 (或民族化 )的深刻矛盾 ,从这个大背景出发 ,本文从传统与现代性、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三个方面 ,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其历史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先秦为第一阶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汉至唐为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爱国"的观念开始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确定形成。宋至清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冲突大大激发了人们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感和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成熟和发展期。晚清近代为第四阶段,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的精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以独立自强、民族复兴为主题,迎来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升华的新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或者说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这种情感教育,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教育,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乃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为重点。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责任感产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迫切心。自豪感,责任感融合、凝成振兴中华的事业心;每个人的事业心,最终落实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学生的事业心则落实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情感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精神支柱一般而言,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精神追求的最高凝聚,可以具体化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