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祥锦 《天风》1994,(1):8-9
经文:申11:11—12,28:1—14;诗90:12;103:2。 “主恩深广,无量无边,在主爱中,又过一年”。(《赞美诗》179首《心泉歌》) 弟兄姊妹们,在恩主的眷顾下,一年又过去了。当我们每个人回顾已过的一年,真是处处充满神恩。正如我们才读过的经文,《申命记》十一章里所说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是的,蒙福之地和蒙福的人,  相似文献   

2.
恩上加恩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 请同读一节圣经,《新约》约翰福音1章16节,“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到这节经文里面,有一个十分宝贵的题目——“恩上加恩”。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第一,丰满恩典从哪里来?第二,如何领受这个恩典?第三,怎样能得恩上加恩?  相似文献   

3.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1993,(2):6-6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通了,干什么事都当作还债,这样就没有烦恼了。”朴老纠正他:“不!不是还债,是报恩。人的一生报恩是无尽的。”还债与报恩,从表面上很难区别,但究其内涵则是不同的。还债是被动的,报恩是主动的;还债无奈,报恩自愿。因此,其思想境界自有高低之别。按佛法来说,还债是业力,报恩是般若。赵朴老是按佛法予以纠正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佛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七日,上海教区选出了两位助理主教后,通过电台、报纸和口传,这个消息很快地传遍整个上海教区。各省、市兄弟教区和海外,教友们都把它当作一个喜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奔走相告,热烈支持。一致认为这是全能天主的恩赐,天上慈母的眷顾,我们上海天主教友的幸福;也是上海天主教会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巩固与发展。张家树主教,已是九二高龄,他爱国爱教心切,常在为我们祖国的荣誉,中国天主教会的兴旺,上海教区的发展思考。在天主圣神的光照和指引下,他提出增设两位具有  相似文献   

6.
洪宝聚 《天风》2001,(5):41
扫罗名意求问神,支派本是便雅悯;基士儿子家富有,驴马成群有仆人,以色列王第一任,意志不坚辜负神;撒母耳膏又废黜。成功失败如两人。 成功方面六部分,我们学习记在心;成绩取得应归神,还有帮助他的人。  相似文献   

7.
刘贻 《天风》2010,(8):20-21
<正>有不少人一味地指责"灵恩派"是异端邪说,或者干脆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这显然不是积极的态度。我想,若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对于全面认识圣经真理是有裨益的。为此,本人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基督徒而言,感恩不只是《赞美诗》的歌词而已,而是每天生活中必修的灵性功课,感恩也不仅仅是祷文中的起始部分,更是促使基督徒活出基督荣美生活的重要方法。经文:帖前5:16-18不知不觉中,感恩节又到了。感恩,无论是在社会或是教会中,皆是不断被强调的话题。经验告诉我们,最被强调的内容,往往是最为缺乏的,越被重复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行为与救恩     
杜冬兰 《天风》2003,(6):28-28
认识行为与救恩的关系,会使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现在有许多的信徒认为,救恩完全是出于神的,不在乎行为,认为我们只要相信了主,就可以得救,不在乎我们的行为;又有一些信徒认为:神是一位圣洁的神,恨恶罪恶的神,于是就努力地照神的话去做,追求圣洁,远离罪恶,一旦有失败的地方,就软弱灰心,担心自己是否得救,怀疑神的救恩。人之所以对神的救恩和自己的得救存在不同的态度,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神恩浩大     
徐愚 《天风》1995,(12):22-24
我呱呱坠地时家就开始衰败,父亲由富商变成靠手艺为主的人,我的童年充满心酸和苦难。十七岁时被迫支农当了知青,父母设法替我找了个出身三代贫农的渔民,他家虽穷但成份好,我不很情愿。父母便劝:“嫁他能给你作靠山,我们也好放心。” 靠山,我确实需要一座靠山。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4,(2)
<正>依萧主,我重拾生命.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2013年12月14日至19日,这五日五夜中,我命悬一线。我的主,我的神,他始终与我同在,安慰我,鼓励我,指引我,使我安稳沉静。依靠我主,生命重拾,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悯。14日,我和妻及以琳团契的肢体们到南汇下沙方舟敬老院,拟与生活在那里的老年兄姊们共庆圣诞佳节。抵达目的地后不久,我突然感到胸闷憋气、浑身发冷,且不见好转。下午  相似文献   

12.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3.
善用主恩     
以信德的目光看,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赖以延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活力,无一不是天主白白赐予的超性恩惠。而天主赐给我们诸多恩惠的目的,也不外乎让我们善用这些恩赐,承行他的旨意,完成他要我们完成的使命。因此,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天主恩赐的一切,诸如生命、时间、财富、地位、智慧、技能等,去拓展他的神国,加增他的光荣。如此才不至于辜负他的深情大爱。放眼身边,我们便不难发现,每天都有人因着暴病、沉船、车祸、飞机坠毁等意外事故而猝然死亡离开世界,使我们在震惊中更感到生命的脆弱,不堪一击。然而…  相似文献   

14.
恩膏     
光明照耀在世界里,和平原在弟兄姊妹里。圣灵充满在生命里,爱在神的怀抱里。福在邓稣基督里,永生在天国里。骄傲在失败里,嫉妒在人心里。黑暗在深坑里,淫乱在污秽里。魔鬼在黑暗里,恨在罪恶里。罪在撒但里,不义打入火湖里。哈利路亚。恩膏@樊桂初!湖南~~  相似文献   

15.
庞恩美 《天风》2010,(1):28-29
<正>自2008年10月7日我进入上海恩光敬老院,至今一年多了。神的恩典在我身上实在太丰富了。我不能不从心灵深处数算神的恩典,向神献上感恩和赞美。  相似文献   

16.
桑下之恩     
正《后汉书·襄楷传》中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襄楷把产生于印度的佛教视为老子教化夷狄的产物,才有了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这是彼时对佛教东渐的一种解读。佛家之人戒贪戒奢,才恐恋物生情。章怀太子对这一段文字作的注是:"言浮屠之人寄桑下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说的正是这样的意思,佛家之人,已绝尘世之想,  相似文献   

17.
主恩够用     
我曾经是一个罪人中的罪魁,何等的败坏污秽。初中毕业后为了谋生(职业)而步入社会。因着人本性的败坏,我逐渐向往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贪图享受。金钱、名利和地位对我的诱惑太大了。为了出人头地,为  相似文献   

18.
恩与怨     
正人在"群"中生活,你和他好,不和我好,也就无形中产生亲疏观念。同时,大家挤在一起,也少不了磕磕碰碰。恩和怨,就这样产生了。如何对待,还真不可等闲视之。儒家的孔子,自然是旗帜鲜明提出来,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老子则不同,他在《道德经》中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就有点伤脑筋,到底听谁的。其实,两个都可以听,"兼  相似文献   

19.
王雷 《天风》2010,(8):14-16
<正>尽管在教会历史上时不时地有人(或教会)追求"灵恩",但把追求"灵恩"和推动"灵恩"成为一项运动并逐步推广,却始于二十世纪初。"灵恩运动"发轫于1901年的美国,先后经历三次浪潮。目前的"灵恩运动"还处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20.
焦英  董飞飞  李军 《天风》2013,2(2):25-27
我2岁半时父母离异,年幼的我跟着母亲相依为命,23岁结了婚;我25岁时,浑身是病的母亲被查出胃癌,进行了手术、化疗,死里逃生,3年后,母亲又得上了原发性宫颈癌,绝症反复光临,母亲受罪受够了,全家人赔罪陪够了,厚道的丈夫出力不少,但和母亲摩擦不断,身心疲惫的我企盼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