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探索起始于早期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代脑影像学研究发现, 语言功能偏侧化涉及额叶、颞叶、扣带回、梭状回和辅助运动区等脑区。语言偏侧化与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右利手的语言优势位于左半球, 而左利手的则分布在左半球、右半球或两个半球; 语言功能偏侧化与利手系数、静息态半球内功能连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与半球间功能连接呈负相关, 并且语言功能偏侧化与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在左右利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总之, 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基于脑连接和遗传机制的研究将有望揭示出其底层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左右利手分布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李心天 《心理学报》1983,16(3):27-35
在利手与大脑语言优势半球的研究中,尚缺乏中国人左右利手的基本数据。本研究从全国各地调查了18,593名男女正常人和1,748名神经精神病患者的利手分布。正常人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同卵和异卵双生子,以及各种职业的成人。同时还调查了七个少数民族的利手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左利率仅为0.23%,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左利手数值。  相似文献   

3.
“利手”是反映脑功能优势化体制的一个重要外部标志,利手研究也是探索精神病患者大脑两半球运动优势变异的重要手段。迄今,利手研究资料提示分裂症与优势半球机能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与  相似文献   

4.
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心理学报》1992,25(3):60-65
本实验通过对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心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一——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研究的新途径。 实验以正常右利手人为被试。采用单侧视野呈现技术,在控制眼动的情况下,探索了大脑两半球在McCollough效应形成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及有关问题,并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果表明:1.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大脑右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高于左半球。2.在双眼适应与单眼适应条件下的比较,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有显著差异。3.男性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略高于女性被试。4.在同等条件下,女性被试较之于男性被试容易产生更大的McCollough效应。  相似文献   

5.
1981年,全国利手研究协作组对基诺族的左右利手分布作了首次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是,基诺族全部是强右利手。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论。为此,一九八九年我们对基诺族的左右利手分布又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基诺族并不都是强右利手,他们当中既有一般的右利手,也有混合利手,还有左利手,甚至有1.79%的强左利手。基诺族的左利率高于汉族,但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近。基诺族的左利率偏高占其传统文化有关。全国利手研究协作组的调查结果应该修正。  相似文献   

6.
殷融  曲方炳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71-1979
人们会将“右”和“左”与积极或消极的事物相关联,这称为左右空间的情感效价.以具身认知理论和躯体特异性假设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右利手会将右侧空间与积极事物相关联,而左利手则会将左侧空间与积极事物相关连;左右空间情感效价是由利手与非利手的运动经验塑造的;利手与非利手运动经验的改变则会反转左右空间情感效价;趋近动机脑功能偏侧化与利手是一致的.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澄清利手运动与趋近动机在神经机制上的关联性,并探索文化因素与身体经验如何共同塑造左右空间情感效价.  相似文献   

7.
引言学习过程中记忆是个中心环节。如果没有记忆,人就不能积累经验和知识,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就是不断地把所学知识在脑子里形成记忆的过程。记忆则是对输入的信息在脑子里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怎样形成的?历来在科学家中有不同的看法。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脑电图在神经研究领域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一、大脑研究对学习的好处Judith Brody SaKs著遍及北美洲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揭示宇宙间最复杂的物质——人类的大脑——的秘密中,正取得快速的进展。这方面的许多知识对教育上的重要问题最终将作出回答:人们是怎样思维的?怎样学习的?怎样记忆的? 谈几个避免误解的问题是重要的。首先,大脑的精密和复杂程度远比以前科学家所想象的要大得多。据最近的一次估计,大脑的接受力,和它能够作出的联系结合起来用数字排列表示的话,1后边要有六百五十万英里那么长的零。  相似文献   

9.
工作记忆的神经振荡机制研究是当前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 神经振荡仅仅是工作记忆过程的伴随现象, 还是直接参与并调控了工作记忆的加工过程?已有研究发现, 大脑内部的神经振荡活动在外界节律性刺激的驱动下, 逐步与外界刺激节律相位同步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神经振荡夹带”。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干预研究基于此现象, 对大脑局部脑区施加节律性磁、电刺激, 进而调控工作记忆过程中特定频段的神经振荡活动、跨频段的神经振荡耦合或跨脑区的神经振荡相位同步, 为神经振荡参与工作记忆加工提供较为直接的因果证据。未来研究需考虑从脑网络的角度出发, 调控多个脑区之间的神经振荡活动, 进一步考察神经振荡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此外, 还需注意探索和优化rTMS/tACS调控工作记忆的刺激方案, 并辅以客观的脑电记录, 提高该类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 最终达到提高工作记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是在实驗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探索学前儿童怎样从实际中掌握客体的因果依存性的特点,向理解(即推理的思惟)水平过渡。 研究的問題,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学前儿童在什么条件下能使带有因果性貭的实践动作順利地向因果思惟过渡?在教学影响下,怎样实現这一过渡?在实現过渡的內化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二)在学前儿童的因果思惟发展过程中,有无所謂“可逆性”?学前儿童是否如皮亚杰(J.Piaget)所說,只能有“从特殊到特殊”的所謂“轉导推理”而沒有可  相似文献   

11.
聋人手势语用手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人利手的分布也像具有听力的人那样明显,先天的和后天的聋人利手的分布几乎是同样的,表明早期的听觉经验对利手的分布没有多大影响。我们的结果也表明,利手和手势语用手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右利者对单手手势语和双手手势语的主要动作都使用右手,而左利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王鹏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59-1768
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现象不仅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和发生、发展上的关联性, 还具有明显的生态学优势, 从遗传角度探讨它们的成因是必要的。早期遗传模型认为, 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决定左、右利手。当代单基因模型则将语言功能偏侧化也纳入进来, 认为等位基因不仅可以决定具有方向性的偏侧化, 而且可以使偏侧化有一定几率向左或向右。在这个框架下形成了方向-随机等位基因模型、X-连锁隐性基因模型和右侧位移理论, 它们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功能有不同表述, 对利手的划分标准、性别差异以及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不同阐释。今后需加强对语言偏侧化的数据验证, 进一步阐明语言感知、理解与利手的关系, 并注重基因怎样决定表型、基因多效性和多基因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2002,22(1):F003-F003
20世纪90年代,国际科学界开展了广泛的脑科学研究,曾被命名为“脑的10年”,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大脑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的力量,对大脑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尤其是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由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主编的《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一书的出版,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科研工作者正在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脑科学开发研究方面的差距而不断努力着。该书共包括十章,内容分别是:绪论、人脑的基本知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概述、评价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心理学方法、利手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发展研究、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性别差异、大脑功能开发基础、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开发方法、脑功能开发的若干实验研究和中小学教师谈脑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14.
混沌现象及其在生理心理系统中的意义(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徐联仓 《心理学报》1987,20(4):62-66
混沌现象的发现与研究引起生物学界和心理学界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似乎给那些试图找寻生命科学的物理基础的人们一个新的思维线索。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思维究竟怎样产生?它有没有物理机制?具有复杂节律的脑电波(EEG)与人的大脑的高级活动功能有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吸引人们钻研,又时常  相似文献   

15.
认知神经心理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探讨当人们执行认知活动的时候,心理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所采用的手段是研究这些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它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不同在于:认知神经心理学关注的是心理(mind),而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是大脑(特别是关注与认知有关的大脑机制)。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发展性认知障碍,如阅读障碍,或者特殊的语言损伤,这就是发展性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高级认知发面的研究,如信念形成和心理理论。这些高级认知方面的障碍是精神病学的范畴,因此这类研究错觉、幻想或虚构等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叫做认知神经精神病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有:1)研究症状,而不是并发症;2)采用个案研究,而不是群体研究;3)主要数据来源是症状间的双分离;4)致力于模块化认知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150名7—16岁右利手的中国儿童、少年进行表意文字(汉语单字及双字词)和表音文字(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辨认的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对汉语单字、双字词及汉语拼音单词的辨认都是左半球优势;11—16岁儿童、少年除11—12岁组对汉语单字的辨认仍为左半球优势外,其它均为两半球均势,提示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在个体发育中大脑两半球的语言功能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并会影响大脑两半球对表音文字辨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许琴  罗宇  刘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08-1221
方向感是一种定位当前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方向及选择相应路线的能力,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方向感的认知加工包括外部信息输入、内部表征建立和信息整合三个过程, 综合方向感的各加工过程的研究结果形成的方向感认知结构模型将有助于研究者全面认识其加工机制。大脑是实现方向感加工的载体, 当前对方向感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有正常人的行为实验、脑成像研究以及脑损伤病人研究三方面, 根据这三方面的研究总结得出的神经网络结构清楚地展示了方向感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方向感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方向感的遗传基础是了解其加工机制的关键之一。遗传影像学近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推动了基因、大脑和行为研究的结合, 这将是未来方向感加工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物体识别, 尤其是人造新异物体专家识别形成过程的神经机制是了解大脑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窗口。当前, 从行为学上或神经机制上探讨物体特定角度体验程度与物体专家识别形成关系的研究较少, 本项目采用事件相关电位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选择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某类物体识别专家和经人为训练形成的人造新异物体识别专家作为被试, 研究非面孔物体识别倒置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个过程的脑机制。通过对倒置效应大小的操纵, 分离出专家识别状态下的ERP成分, 并分析专家识别形成过程的脑电动态变化过程, 探讨非面孔物体识别大脑可塑性变化的神经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者试图提出物体特定角度体验程度与物体识别加工方式选择关系模型并完善当前物体识别整体布局加工连续量假设(configural processing continuum)理论。  相似文献   

19.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推导至一般的高级认知过程, 其认知神经机制是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1)归纳推理的核心过程与前额叶和晚期ERP成分密切相关; (2) 归纳推理可能存在双系统; (3)归纳推理过程中大脑偏侧化的现象存在争议。以上三个问题需要后续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薛贵  陈传升  吕忠林  董奇 《心理学报》2010,42(1):120-137
先进的无创神经影像技术(如EEG和fMRI)允许研究者直接观察被试在完成多种知觉、运动和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将脑功能成像与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考察大脑不同脑区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中的日益成功运用, 一个被称为神经经济学的新兴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中首先对脑成像技术进行一个总体介绍, 重点在于探讨近年来在多体素分析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最新进展。接下来, 我们以风险决策、跨时间选择以及社会决策领域的几个研究为例, 阐述神经影像技术如何能加深和拓展我们对人类决策的认识。最后, 我们讨论了神经经济学中研究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