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卫生局党委自一九八一年对广大医务人员开展医德教育以来,始终抓紧医学伦理学知识的普及。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必要理论基础。为了普及医学伦理学知识,三年多来,市局及各基层单位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办法: 一是分层办班。在开展医德教育之始,市局就组织了六十一名基层党委书记、院长等负责干部脱产学习伦理学基本知识,较系统地了解医德的概念和实质,医德的历史发展和继承,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医德医风建设吕文光,王艳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必然会引起医疗领域中医德医风的变化。我们将如何分析与看待当前所出现的医德医风的变化呢?我们认为:一、市场经济对医德医风产生了二重性的影响当前医德医风出现某种滑坡现象,是...  相似文献   

3.
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德教育是医德建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的效果怎样,对医德医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及各级各类医院的领导对医德教育普遍重视,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章立制,有些医院把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表现加以量化,并与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医德医风问题剖析李令瑟,邵洁一、医德医风现状及问题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有不少方面,但当前最突出、社会反响最强烈的则是“红包”问题,即医务人员收受患者钱、物或利用职务之便向患者暗示或直接提出索要钱、物。这虽然不是医德风貌的主流,但它的社会影响却...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卫生系统于四月二十三日召开了医德教育交流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和经验总结材料六十八篇,大会发言十一篇。这次会议是在全市卫生系统普遍开展医德教育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总结了开展优质服务、优良医风、优美院容、方便群众就医活动的成绩;交流了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德传统教育等经验;探讨了医德教育经常化和医风根本好转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每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造成病人不应有的死亡或重残时,人们都要议论产生原因。既有制度、工作上的漏洞,又有医德医风方面的差距。但何者为主呢?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它主要反映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缺乏服务好与坏的竞争。私下讨论中,也有人认为,只要打破“大锅饭”,把医疗服务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上钩,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但也有人认为,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条件上的问题,又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技术水平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某些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方面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急病人之所急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庸俗化现象透视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陈家旭医生素有“白衣天使”的美称,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滚滚的商品浪潮也涌人到医疗卫生市场,有些医生不讲医德,以医谋利,脱去了职业的外衣而被人视作为“白狼”。医学庸俗化表现种种:一曰医院...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人”的形成谈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对于医学生来讲医德就是其根本,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和本领再大,也终将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所以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就根据  相似文献   

10.
医疗行为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山西铝厂职工医院(043300)薛轴一、医务人员不循规蹈矩医疗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循规蹈矩观念的培养、形成与巩固,有赖于正规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常抓不懈的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规章制度的约束。医疗单位的领导和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1.
福建汀州客家的严婆家训流传至今约有500年历史,它是民间家训的一枝奇葩。严婆家训的特色有三:严字当头,讲究严律治家;尊重女性,视女性为家宝;讲古谣训,化严婆崇拜为民间信仰。由严婆家训提炼出民间家训的社会伦理功能是:民间家训严家教、扬家风,具有立德教人的功能;民间家训正风俗、美教化,具有"道德场"的功能。这一民间家训给人们的现实启示是:首先,民间家训源自百姓、贴近百姓,有利于促进家风民风的建设和改善;其次,民间家训奖惩分明、恩威并重,有利于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最后,民间家训花样繁多、呈现形式多样,有利于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相似文献   

12.
医德教育年年搞 ,层层抓 ,确实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但成效和不显著。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为医德医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 ,医德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重复上 ,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要创出一条新路子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沿袭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 ,而应该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 ,融化在日常工作当中 ,着重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是说 ,医德教育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互为互利。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新课题。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人”这个因素。它以信任人…  相似文献   

13.
神的话是充满能力的。不然,诸世界怎么可能藉着他的话而成?他又怎么能够“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来1l:3)?救赎之功与创造之功一样,都是始于神的话。当圣母马利亚闻天使报信并表示“怎么有这事呢”时,天使的回答是:“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 神的话带能力。那么,传道者顾名思义是传讲神  相似文献   

14.
医德委员会:过去、现在及将来WillamAtchey,M.D.目前,美国医德委员会面临大量的重要的且是逐渐上升的生命终止的处理问题,尤其是何时和怎样使生命结束。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使人们延长生命成为可能,以致于使人们认为死亡似乎是强制的,是可以选择的。医...  相似文献   

15.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系统化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医德教育是医科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医务工作者高尚道德情操、医德医风、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医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全方位的思考,科学的设计,坚持医德教育的系统化。1坚持医德教育的整体性医科大学生的医德是诸多因素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医德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既要重视院校内环境的“小气候”教育,又要重视社会外环境的“大气候”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对医科大学生教育和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潜…  相似文献   

16.
不非人之非     
正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生前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到了"不非人之非"这一点。他终身守着这样的交际之道: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他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恭谨有加,尽说善处。齐白石作画,一向主张师古而不拘泥古意,"下笔要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杰出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病家之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当中有一朵奇葩,这就是古代病家之道的思想。依据医德文献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病家之道的思想主要有:信任医家是病家应有的待医态度;合理期望、正确评价是病家应有的就医意识;具有惜生意识是病家应有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医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具有"人德"的内涵和理论形态。近代,随着中国医学在理论和社会存在形态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联着医学职业来把握对医德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医德从"人德"到"医德"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第一,医学职业由"道德化"到"职业化"。第二,医德机制由"体仁"到寻求制度与组织。第三,理想人格由"仁人"到"良医"。在中国医德的历史上,近代医德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改革中搞好医德医风建设──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刘兵同志本刊特约记者杨青道德,人类社会这一特有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任何形态的社会都离不开它,每个民族、阶级、职业,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水准;在人生的历程中,时时处处都会遇到道德问题。与医务活...  相似文献   

20.
医德有阶级性,也有继承性。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化时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这里的文化也包括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个方面的医德,也不能离开历史而孤立出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它的源,历史上的优秀医德遗产则是它的流。因此,用医史上历代相传的优秀医德传统进行医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认识更充实。千百年来众多优秀医师的感人事迹,也会为将要献身医学事业的青年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