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这里讲的“新人学”,是从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来说,是接着李贽、戴震以来的人学往下讲的。它与冯友兰的“新理学”“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和贺麟的“新心学”“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完全不同。新人学试图融通中西哲学,吸取了文艺复兴以来以“人的发现”为主题的西方哲学的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以构建新人学的主要理论内容。一、新人学与新理学和新心学的根本分歧。分歧之一首先表现为接着什么往下讲、即在坚持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问题上如何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划清界限。分歧之二表现在学理上,即…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过程:人的源始扎根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学”走进当代中国 ,并俨然以“学科”的形象在门类繁杂的知识丛林中抢占地盘。然而 ,“人学”研究先天地追赶着悖谬 :“人学”与人理应天生直接相勾联 ,但人之进入“人学”殿堂已然需要逻辑的通道才有可能 ;人注定是要通过自己的感性活动而自我创生 ,但“人学”却依赖逻辑把人制造出来 ,并仅仅对此种情境中的人充满着信心。换言之 ,“人学”从学科建设出发来想人 ,就势必在守护自身的操心中把人的问题逻辑化 ,由此达到对“理性人”信念的持守 ,并执于理性来叙说人的问题。如此这般的学术理路 ,西方近代哲学已经作出了最为完善的表达 ,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100091)人学是近年来学界的“显学”。“人学热”的出现同当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挑战有关,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人的问题日益凸现的必然,是中国及世界哲学发展的大趋势。当...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办的“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讨论会于10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20多位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从人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哲学史,尚属草创时期,与会者就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人学问题的特点及其理论建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的界定问题与会者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实事求是、突出中国哲学的特点,依据切实的理论史实进行研究和理论概括。有论者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5.
哲学·哲学人学·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哲学人学·人生哲学张曙光(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系430074)“人学”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一个争论的焦点。这也难怪,虽然我们是人;但先哲与时贤皆知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已;甚至认为人是不可界定的(要么歪曲、要么空洞)。“人学”的提出却意味...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归入人学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以人为中心,向来注重对人的研究探讨,因此虽无完整形态的人学,但人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关于人的理论也异说纷呈。本文试对法家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轮廓,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论中国传统文化》140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冯友兰先生此说是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哲学的真谛的。人的问题是中国各派哲学的中心议题,价值观又是关于人的学说的核心,可以说价值观是中国各派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也不例外。从这一视野去思索庄子的学说,无疑会对道家哲学的研究增添一个新的掘进层面。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 2月 2~ 4日 ,由中国人学学会、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市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 1 0 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着党的十六大精神对人学建设的意义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人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中国人学研究的推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理论的研究 ;当代中国人学发展的历程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有学者提出 ,对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动态地理解 ,即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哲学、人学与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哲学家们不同的哲学理论 ,在某种层面或意义上 ,都是关于人的理论的某种独特的表现形态。从世界观层面上说 ,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理论 ;从人学观层面上说 ,人学就是哲学视野中人自身的理论 ,或者说是关于人自身的一般本性的理论。因此 ,既不能撇开人、撇开人的活动来理解哲学世界观 ,也不能否认或消解哲学的世界观本性 ,把哲学归结为人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是科学的人学观。它的创立 ,实现了人学研究中方法论上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转变 ,从而开创了当代人学发展的全新前景。一、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理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归入人学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以人为中心,向来注重对人的研究探讨,因此虽无完整形态的人学,但人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关于人的理论也异说纷呈。本文试对法家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轮廓,作一初步的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兴起法家是战国末期的重要学派,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人,是法家思想的先驱。战国初期的李俚,是法家思想的实际创始者。吴起、商秧、…  相似文献   

11.
张锡金 《学海》2003,(6):187-189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争鸣中曲折发展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讳言“人”的现象迅速改观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重新提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生的那场争论 ,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展开的。争论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引起 ,进而引发出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等 ,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放后 ,中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作了艰苦的探索 ,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 ,由于左倾错误强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一面 ,因而人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主张的唯物论乃是一种“人学的唯物论”,他认为“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唯物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近代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并阐明了他(作者)的“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以“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为中心,通过对于各种哲学的批判,说明了作为哲学上三个部门的“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关系。在作者看来,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能具有三者密切的关系。最后,第三部分,是从“我与世界”、“必然与自由”讲到“自然主义”=“人本主义”,阐述了人学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谓“人学的唯物论”,作者认为,就是“把主观看作是身体、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人的唯物论”。他把主观和意识分开,把主观看作身体。当然他也承认客观的存在并承认它是基础,因为不承认这点,那就不会是唯物论;但他却不承认客观的存在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认为如果承认它是实在的东西,同时就必须承认主观和主体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说:“把主观和主体看作是实在的;同这个实在的主观及主体相对立并且脱离这个主观及主体而独立的客观,就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此,作者把“那种把主观和主体完全加以观念化而主张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实在的唯物论”叫作“客观主义的唯物论”。他并批判说,这种唯物论可以说是“实在论”,是同“客观唯心论”及唯心论一脉相通的;甚至可以走到“武断论”。这种批判,我们绝对不能同意。我们认为,同唯心论一脉相通的,正是“人学的唯物论”。我们看,“人学的唯物论”所谓的“主体”,显然是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从主体超越到“无”和“神”,这当然是唯心主义;但是,虽说“人学的唯物论”是从主体超越到自然、存在和历史,但也不能如作者所说是唯物论,而却是一种唯心论。因为他认为不承认主体、主观的实在性就不能承认客观、存在的实在性,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性。这显然不是唯物论,而是二元论或折衷论,结局还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13.
“人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中“哲学人类学”是同一层次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概念。作为一种对人的本体论结构进行思考和建构的观念体系 ,人哲学以其对人的形而上纯思而区别于对人做科学研究的丰富多彩的具体人学或人类学 ,如考古人类学、民族人类学、生物人类学等等。作为 2 0世纪中国重要哲学家的梁漱溟一生热衷于人哲学的研究 ,不论是他 2 0、 30年代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朝话》 ,还是 80年代出版的《人心与人生》 ,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人哲学思路。梁漱溟的人哲学继承了中国传统人哲学特别是儒家人哲学的主要精神 ,并融会法…  相似文献   

14.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人与现代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一套最新的人学丛书。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丛书从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引申到现实社会问题,对于处在传统与现代转化中的人们的诸多困惑,作出了新的回答。由张立文撰写的《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一书,系统地评议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卡西尔、从孔孟至王夫之关于人的规定,作出了“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的新结论,并全面论述了人学结构,说明了人面临着第三次发现。在社会大变革中,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走上成功之路?这是当今一些青年面临的困惑。韩钟文撰写的《人生成功的道路——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家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一书围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于桂芝  郭瑞涛 《学海》2008,1(3):11-16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实践越是复杂,时代变革越是强烈,就越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今天中国人需要的是解放的哲学,是解放中国人精神的哲学.人的精神解放既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以人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人的生活境况为现实依据,以人的精神解放为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的.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解放理论的实质、路径以及研究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又是什么?笔者循着这一研究思想在本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评韩庆祥的人学研究赵玉瑾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争论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复杂问题。近几年来,韩庆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韩庆祥从1989年以来,先后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人学论文20多篇(约15万字),出版有关专著三本(约45万字)。其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一书,立足于当代,对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学争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人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为主要线索,对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较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韩庆祥关于人学研究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从哲学高度,为澄清人学问题中的各种模糊观念,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区别和联系。人是指什么?是个人,还是群体、人类?过去人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缺乏具体分析,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长期争论不休,很难取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把人的存在分为个人  相似文献   

18.
昭现人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的人学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人学研究的一大障碍在于仍然难以确立起一种具有本体论意蕴的理论基础,而人学研究走向深入的突破口恰恰也在这里。人学中的本体论困境,必须要融入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中考虑,人学的本体论就是当代哲学本体论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哲学界,许多人认为,人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然而,这一表面上看来不成问题的命题至少隐含着两个理论上的陷阱:其一,似乎人学只是哲学理论内容的一部分,除此之处还存在着别的不是关于人的哲学或研究与人无关的东西的哲学;其二,似乎人学只是哲学的一种形态,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非人学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逻辑发展和中西哲学观念比较的角度考察古代儒学,阐明了传统儒学精神的实质和特征。西方哲学把人的主体意识理智化,导致抽象分析的思维方法及哲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对立。儒学则把人看作一个整体的存在。因而儒学是人学以实践理性为核心统摄理论理性,在对人的整体理解中确立道德至上的价值观念、直觉整体思维方式,把宗教建立人存在根据的功能内在地包容于哲学,并提升为哲学精神,这是儒学人学体系的总体特征。儒学体系的逻辑内容主要是“性与天道”。这两个方面在儒释道合流过程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澄清,宋明儒学对它作了系统发挥。宋明儒学的理论贡献是:把“气化”观念引入本体论,揭示了道作为道德形上学本体的整体性、创造性、超越性的意义;把气质观念引入人性论,确立了心、性为一的人性整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