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方以智的自然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多数同志认为它是唯物主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又稍有差异,或以为它是“火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气一元沦”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火——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它是客观唯心论,第三种观点是以为早期是唯物主义,后期转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这个问题早在1957年就开展过争论,最近,哲学史工作者,在一些学术讨论会和报刊上,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现将讨论情况简介于后。哲学党性原则在唯心主义评价上的适用性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党性原则与哲学史上每一个具体的哲学体系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按照哲学党性原则的要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主要是对立斗争、水火不容的关系,但哲学史的实际却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斑驳杂陈的体系,没有清一色的唯心主义,也没有清一色的唯物主义。仅就唯心主义而言,就有几种情况。一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时结合在同一哲学体系中。二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前后否定,但共存于同一哲学家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孔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孔子认识论的性质,长期以来,哲学界的看法较为一致,认为从总体上看,孔子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孔子认识论是有一些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其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继葛力同志《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一文(简称葛文)之后,韩震同志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应作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区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期)一文(简称韩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是,葛文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韩文又进一步强调:“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本体论方面的标准,一个是认识论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哲学和文化全貌的概念 ,但是 ,在哲学的语境中 ,“道”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从历史上看 ,以韩非、《淮南子》、王充等为代表 ,主要从唯物主义角度诠释老子之“道” ,以庄子、何晏、王弼等为代表则主要从唯心主义角度理解老子的“道”。 2 0世纪 50年代末 ,围绕老子之“道” ,出现了唯物、唯心的论战。但是 ,在论战中无论是以范文澜、杨兴顺等人为代表的主张老子是唯物主义的派别 ,还是以吕振羽、杨荣国等人为代表的主张老子是唯心主义的派别 ,都只是彼此“将”上一军 ,最终都没有把对方‘将”…  相似文献   

6.
“百家爭鸣”無論在先秦或古希臘,一般都是指的哲学上的百家爭鳴。而哲学上尽管有各式各样的派别、尽管有千家百家,大家知道,归根到底,总不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兩家簿褪钦苎系牧酱箨囉?我們現在提倡“百家爭鳴”,它的关键問题也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爭問頤。要認真贯徹“百家爭鳴”的政策,首先就要解决是否讓唯心主义有宣传自由的問題。陸定一部長在他的“百花齐放,百家爭鳴”的报告里,已正式明确地解答了这个問題,即:“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傳唯心主义的自由灰皇欠锤锩肿?不管是宣傳唯物主义或者是唯心主义,都是有自由的。兩者之间的辯論,也是自由的。”这个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论必然和自由。关于必然和自由的思想还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围绕着必然和自由问题的斗争反映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前者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许多哲学爱好者来说,海德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似乎已成定论,但我们认为,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论前提、哲学工作的出发点是一般唯物主义论题。为了说明这一看法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海德格尔早期(1912年)对外部世界现实性的辩护文章的内容;然后介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构思写作期间对他的哲学前提的表述;最后指明,他的具有唯物主义哲学前提的思想为什么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唯心主义。在这一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扼要申明一下,这里所讲的“一般唯物主义”是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在我国哲学语汇中唯物主义是依据列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印度哲学发展史上,只有唯心主义哲学,而无唯物主义哲学,或者说唯心主义哲学支配着印度哲学发展史的全过程,而唯物主义哲学,只是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象而存在。近、现代的一些印度学者提出要纠正这种偏见,要恢复唯物主义哲学在印度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对此,作者表示完全赞同。文章着重从印度古籍《奥义书》中摭拾唯物主义的思想,证明印度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资料十分丰富;指出《奥义书》不仅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权威典籍,而且也是印度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0.
人的认识的本质问题是认识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论在全部哲学史上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个公认的看法。对于一般哲学说来,作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唯物主义形式和唯心主义形式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得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一致观点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现。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其中某些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任何反映。结果,认识同意识绝对等同起  相似文献   

11.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个命题,是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或称之为根本命题)呢?则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志,因此这次讨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为巩固辩证唯物主义阵地反对唯心主义而斗争的现实意义。不妨先将我对争论双方总的看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对孙中山哲学思想的评议,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有的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虽有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因素,但在他哲学体系里未占主导地位,就整体而言,他的世界观是二元论或唯心主义;有的却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虽有其弱点或不彻底之处,但不属于二元论或唯心主义,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一元论;也有的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很复杂,理论体系也不完整,有的方面是唯物主义,有的方面是唯心主义。现将对孙中山哲学思想中争议较多的两个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葛力同志在《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一文(见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中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它为深入研究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既相互斗争、相互克服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翻  相似文献   

14.
三 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已成学术界的定论 ,而且苏联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的基本原理已经有全面准确的阐述 ,哲学家的任务只是对它们加以论证、宣传和运用而已。奥伊则尔曼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令人信服地指出 ,唯物主义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用辩证法改造以往的唯物主义 ,用唯物主义改造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并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思考与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 ?我认为 ,任务并…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問題,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見,因此,对於这一基本問题加以論述,並不是没有必要的。馬克思列寧主义的經典著作对於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界限有过極其明確的定义: “全部哲学的最高問題,即思維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的關係問題,也像宗教一样,其根源是在蒙昧時代人們偏狭愚昧的表象中。……依照这个問題是怎样被回答的,哲学家就分成了兩大陣营。凡主張精神先於自然而存在的,即歸根结蒂承認某种創世說的……就構成唯心主义陣营。凡認为自然是元始的,則屬於唯心主义的各种派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打算谈谈对德国古典哲学思辨性的理解,以及哲学的抽象理论思维的功能。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思辨性而著称,这是当今中外学者的共同看法;但是应如何理解其“思辨性”,如何评价这种“思辨性的”哲学,意见就很不相同了。有人往往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性和唯心主义的神秘性完全等同起来,并加以批判和反对,我认为,这种意见是片面的。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的顶峰,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里主要以黑格尔为例,对此问题作一点解剖。  相似文献   

17.
(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中,有一种用实践来淹没认识的倾向。主要表现是,片面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简单地把认识的能动性、社会性归结为实践的能动性、社会性,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坚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二) 实践的唯物主义批判的对象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哲学史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这门学科的特点与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中外哲学史的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日丹诺夫在1947年所提出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末,哲学史也就是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哲学遗产。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就是这种哲学遗产中最光辉的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孙中山的知行观,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孙中山知行观的性质和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多数同志认为,孙中山的知行观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基本上属于二元论。在我看来,孙中山的知行观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其基本特征是形而上学,同时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20.
程迺頤 《心理学报》1959,4(1):59-60
这本书是对唯心主义心理学中一个派别的历史評述。构造心理学派是十九世紀后期德国的心理学家馮德开創的,鈇欽納把它带到美国。在这两国当时都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在西欧其他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