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硕知 《中国天主教》2009,(3):26-26,27
自唐代,中国就开始传人天主教体系之宗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明末陕西,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虽然景教在当时被公教会定为异端,却也可称天主教的一个变种,客观地传入了天主教的基督信仰。至元代又称“也里可温”。是时又有受尼格老四世差遣而来的若望,孟高维诺将正统天主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文化的批判导致了基督宗教的逐步边缘化,“拒绝出场的上帝有何得失?”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该文通过比较德里达与利科的著作,尤其是他们对正义、礼物的概念以及信仰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寻求保留上帝出场并能回应后现代挑战的可行方法,从而把握到真正的《圣经》信仰,力图将滑落边缘的基督宗教再拉回来。  相似文献   

3.
正在现代性危机四处弥漫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身陷信仰缺失的精神恐慌和心灵危机,另一方面,各大传统宗教自身也在面临着现代文化语境中信仰体系的重建危机。这种双重危机迫使宗教走出传统信仰模式,走向更广阔的人类思想文化新天地。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这可以说是传统宗教在21世纪的中国化前景,也是世界宗教的未来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4.
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文所说的民间信仰是指:长久在中国社会广大基层民众中流行信奉的有宗教内涵(即信仰超自然神秘力量)而又形成传统、融入民俗的信仰形态。它既不像正统宗教那样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基督宗教“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影响的不断扩大,基督宗教自身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也开始彰显。大体来看,可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基督宗教的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的自我审视具有反省意义。原罪观所具有的自我批判精神和自知之明为现代中国对其传统人性论和人生观加以反思和反省提供了思想武器和价值参照。  第二,基督宗教的拯救观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创价意义。在基督宗教信仰中,人们特别强调基督以自我牺牲来救赎世人的拯救精神,这种精神可…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尽管对于宗教的负面评  相似文献   

7.
<正>基督宗教源于东方,在希腊、罗马的历史处境中发展成普世性的宗教。在四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几多相遇、可曾相知"的尴尬后,基督宗教能否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否与中国已有的儒、释、道一起,绽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依靠当今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与处境化,包括探索发展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宗教学背景下的宗教概念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本土宗教观念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既具备西方文化特质,又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中国化的宗教概念。中国近代宗教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事件,而是中西方文明冲突的结果,是传统思想在现代语境中的挣扎和变革,是西方文明在传统环境中的妥协和调适,是传统中国社会接受西方观念制度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宗教观念的形成以儒教地位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变迁为切入点,最终落脚于对以中国佛教为主要样本的中国宗教形式的考察。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宗教概念具有超学术层面的价值取向,其形成对近现代儒释二教及其他中国传统宗教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宗教人类学人类学的宗教研究传统向来强调从发生学、结构功能、象征符号等"非信仰传统"切入思考,属于一种对宗教表象的外部性观察。是否有可能走向一种内部性理解的路径,去思考信仰者自身的文化习得机制或信仰的内在动力呢?这种研究进路尝试接近、走进信仰者的身心实践过程,寻求超越之路,以此理解人类的宗教行为、宗教体验、宗教动力等。从本土概念"修"入手的修行人类学,是我们正在开启的研究向度!邮发代号:2-2994  相似文献   

10.
德日进宇宙进化思想是基督信仰与现代科学对话的产物,20世纪中叶得到各界的重视。其中"宇宙性基督"(The Cosmic Christ)在其演化论神学和基督教灵修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神学的重要概念。本文对德日进"宇宙性基督"的特点和意义、圣经依据及其与教会传统神学的关联进行探讨,指出宇宙性基督并非泛神论,它提供了探讨基督论的"自内而外"的模式,它是对传统基督神人二性探讨的延续,它指出基督论虽然和救恩论不可分离,但是更要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理解,同时它也为宗教和科学、基督教和现代社会对话提供了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近代西方传教士都提及中国基督宗教自养,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本文将在尝试解答中国基督宗教自养问题的这一历史之谜中,从抵制宗教渗透的角度,依次对"有限自养"说的提出、政治实质和历史启示作出说明,强调"有限自养"说的政治实质是"他治",走全面自养之路、反对宗教干涉主义才是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正道。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中,许多艺术的种类起源于宗教.哪里有宗教的存在,哪里就有宗教艺术的存在.各地人民,在接受基督信仰的同时,也运用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来表达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感情.艺术是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关于欧洲基督教艺术史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基督教艺术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演变,中外学术界关注甚少.本文旨在介绍研究基督教艺术的东渐史,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以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并为基督教的中国本色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4.
早期基督教发展迅速,可归纳为6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信仰的基本特质(她的基因):(1)使徒性,(2)大公性,(3)道德性,另一方面是因为(4)有卓越的领袖,(5)殉道士的精神,(6)再加上外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督教的健康成长,制造了美好的条件。接着分析现今中国基督教中国化的3个层面:文化、社会及政治,显示中国化是有必要的;同时,早期教会发展及现在中国的处境,都给予我们启发,如何去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学者普遍将基督宗教由康士坦丁定为合法宗教之前(公元313),看为早期基督教。有误解以为基督教在此之后才迅速发展,事实上是康士坦丁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正因为基督教在短短三个世纪之内,其发展迅速,东至印度,西至英伦,南至北非和埃及,北至欧洲大陆,且为不同民族所接受。[2]本文先简述基督宗教发展迅速的原因,盼望从基督宗教早期的发展,可启发我们为基督宗教中国化寻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督信仰本土化之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基本前设是:外来观念体系在本土文化中植根的过程是一个语义适应过程,只有当外来观念体系与本土语境之间找到可通约的语义前设时,外来体系才成为本土话语中可理解。可接受、活泼而有生命的文化价值。佛教入华的过程便是如此。在这个前设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语义采纳、观念折衷、价值完成三层次的理论模型,来说明基督信仰如何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而未完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17.
姜诚 《天风》2022,(2):32-33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1.如何切实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福音本是好消息2,如何让福音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好消息?本文主要基于《使徒行传》15章的经文记载,浅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教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教儒家化"决不是基督教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教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教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教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教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相似文献   

19.
肖安平 《天风》2016,(2):13-14
正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习惯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具有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等价值内涵。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对基督徒来讲,参与有意义、能联络情谊的中国传统风俗活动,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基督徒能否正确对待传统风俗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并无相当于现代意义的religion一词。"宗教"的现代含义来自日语借词。Religion的现代意义是17、18世纪西方社会日益了解异文化的结果。源于基督教背景,religion被界定为以信仰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的二元组合,由此确立宗教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在中国宗教研究中,此一理论研究范式亦显出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初步梳理比较religion、宗教、道等概念范畴在西方和中国的话语史,探讨理解中国宗教实践新的理论出发点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