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时代佛教义理全面中国化,阳明心学与其在义理、修持、道德观等方面多有互鉴之处.但王阳明与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二人之佛教观代表了佛儒二家思想旨趣之根本互异.阳明心学的开创与佛教心性论的发扬有直接关系,阳明心学的发展在对佛学义理进行摄取的同时.也刺激了明代佛学思想的发展.阳明心学与晚明佛教思想的关系是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藕益智旭是晚明时期的四大高僧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智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明显的圆融各家各派特色,对佛教与儒学的会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心性论的会通,对儒学心性论中的许多范畴和命题都作了佛学化的诠释;二是修养论的会通,他继承了前人以佛教之五戒来解释儒家之五常的思想,并提出五戒高于五常;三是孝道观的会通,他统一了世间孝与出世间孝,并进一步将儒家的孝和佛教的戒与慈结合起来.智旭的儒佛会通思想不仅使得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高度,而且也表明晚明佛教摆脱衰落困境、走向复兴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7)
正南京金陵刻经处由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所创立,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校勘、刻印、流通佛教经典,并办有癨洹精舍,开中国近代佛教教育之先河。另外,他还首倡建立佛学研究会,其思想主张,与时俱进,深具世界性眼光,给当时的佛教界、文化界以深刻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正因如此,金陵刻经处成为了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策源地、中国佛教教育  相似文献   

4.
屈丽蕊 《法音》2020,(3):12-18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1543-1601),在明末佛教复兴运动中举足轻重。紫柏法师名满天下,身边众多宰官居士。其佛学思想自成体系,影响了当时居士文人的修学理念,也影响了后世"人间佛教"的佛学理论。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复兴寺庙,发起民间刊刻"方册藏",营救太守吴宝秀,后因受晚明党争牵连而圆寂。鉴于在佛学界和思想界的特殊的身份和不平常的社会经历,紫柏是明代佛教史、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也是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关注的对象。笔者纵观紫柏研究的文献资料,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梳理、比较和述评。  相似文献   

5.
晚明佛教复兴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向古典佛教多种修行方便的历史回归,一是向社会现实的趋进。与此相应,晚明佛教复兴倾向则向两个方面展开:诸宗内部的圆融,佛教和儒、道二教的圆融。  相似文献   

6.
禅教归净、性相会通、性悟事修相结合,构成了晚明时期佛教圆融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晚明佛教居士修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其佛学思考的基本导向。本文指出,晚明居士佛教由禅净并行而摄禅归净,由返经明教而学行并重,以及智慧与信仰齐举、修身与修性并重的思想特质,体现了晚明儒佛调和思潮下佛教经世务修的思想取向,并以此消解晚明盛行一时的“狂禅”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过程中,就理论上的贡献而言,吕(?)对佛教心性论的新诠释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看到了佛教处理宇宙人生问题心性化的特点,他才能够进一步揭举出中、印佛学的根本差异。因为对于“宇宙心性化”的处理,本质上必然包含着泯灭欲望、安于保守(性觉)和满足欲望、积极进取(性寂)两种倾向。在吕(?)看来,这正是中印佛学心性论的根本差异。这种说明实际上是站在实现佛学现代转换的时代高度对佛学所作的新的诠释。当然,他的新诠释是通过对“观行”与“转依”这两个佛家人生实践中核心命题的分析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8.
心学的展开和晚明佛教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明佛教的复兴得益于心学的展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学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为佛教复兴提供了多元化学术思想环境;二是心学学人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汲取刺激了佛教界对自身的反思,推动了佛教重新进入主流文化。晚明佛教在心学的影响下复兴,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心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晚明短短几十年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佛教诸派因势而起,掀起它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辉煌。无论是寺院的兴复,还是义理的抉择,抑或居士佛教的普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而四大师的先后出现,更是将佛教复兴推向高潮。晚明佛教复兴虽历时短暂,但对后世佛教,尤其是近代佛教的兴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9,(9)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9,(11)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  相似文献   

12.
"空有之争"作为佛教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为了呈现佛教缘起论的根本义,也是为了揭示佛教哲学的终极关怀,或世界的终极意义与本质,从而为佛教的解脱信仰提供理论基础。空有之争在近现代佛学研究中备受关注,成为佛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空有之争有其历史渊源,在印度佛教时期,它主要作为对佛教根本义的彰显与深化,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宗派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传统文化圆融思维的影响,通过调和空有之争,既拓展了传统佛教的缘起论,也在中国文化中挺立了佛教自身的特质,开出了与儒、道并列的哲学新路向,使空有之争具有了新的文化意义。到近现代,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背景下,对佛教空有之争研究的三种思路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术论争,都具有通过探究佛教根本义以凸显佛教特有价值以参与社会文化转型的意义,并为近现代佛教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哲学理论、学术基础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曹磊 《法音》2022,(3):12-18
<正>紫柏真可(1543-1603)是晚明“四大高僧”之一,在明末丛林和士林中的影响很大。学界目前对其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集中在生平、佛学思想与晚明佛教复兴等问题上,对其作品本身的关注仍远远不够。《长松茹退》是紫柏的一部随笔集,是其染疟期间于浔阳长松馆所作。该书出入儒释道三教,且多谈世间之理,内中格言简短隽永,精微深刻,直抵人心,但长久以来不受学界关注,更从未被正统文学史纳入清言小品的行列。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4.
《楞严经》在晚明的流行,其主要表现形态是大量注解的出现。对《楞严经》的异彩纷呈的诠释,又是与这一时期的佛教复兴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以《楞严经》的诠释为中心,通过对晚明"《楞严》之诤"这一佛教思想史"事件"的梳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楞严经》的历史"境遇",并以此关照晚明时期佛教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7)
正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曾有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此论可谓一语中的,特别是"新学者""真信仰"两个概念,生动点化出杨仁山及其金陵刻经处在近现代中国佛教演进历程上的地位与贡献。杨仁山几十年如一日,继往开来,肩荷佛教在近代复兴之大业。从创建"癨洹精舍",搜罗佛典,刻经流通,到兴办新式学堂,以新学新式复兴传统佛教,进而培养出包括太虚和欧阳竟无在内的一大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9,(1):60-60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8,(11):76-76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8,(10):68-68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9.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7,(1):56-56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