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丹学的核心奥秘在于真阴真阳的交媾。真阴真阳的交媾如何可能?沟通先天世界的关键何在?这都离不开“玄关一窍”的作用。玄关一窍是真阴真阳交媾的发生地,是沟通先天一气的门户,是进入先天元神的机关所在,可谓是内丹学奥秘之中的奥秘。内丹学有关玄关一窍的诸种说法,是否有其内在的理路可寻?如何在内丹学整体修炼思想中给予玄关一窍以准确的定位?探索玄关一窍的真实意义,不仅是道教内丹学“阴阳交媾论”的重要论题,也是整个道教内丹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我们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重要途径,对于今天继承内丹学的养生方法与生命智慧,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陈致虚道教易学的内丹学思想的理论特色。陈致虚以《周易》之理来建构其内丹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易只阴阳两件物事”、“易之道道数也”、“易之道统乎天心”等三条道教内丹学的原则。认为道教内丹修炼是法天地阴阳造化生生之理而进行的,天地造化就是太极或道的展开过程,修道即是要回复到道本身。而天地造化之功不离阴阳两件物事,所以,内丹修炼不离阴阳。“阴阳”为道之纲纪,向道复归的路径为“逆”,“天心”即天地造化生生的节度和有序性,内丹修炼通过调和“阴阳”,以“逆”的方式法“天心”而施功,便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以论还丹。陈致虚通过“援易入道”,在对本体之道的理解、修持的原理、证道的方法等内丹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了具有特色的阐述,为宋元时期成熟的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易学阴阳理论中,有以先后天分阴阳的说法,这一理论在道教内丹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从生存论的角度看,人是先后天混杂的主体,阳陷阴中而为阴所耗散是其生存境遇。从功夫进路的角度看,阴中返阳,也就是使先天真阳从后天中显露出来的实践,是内丹修炼的主题。从终极境界的角度看,先后天阴阳混合无间,实现个体与太虚的合一,是内丹学追求的圆融之境。内丹学整个理论体系及修炼进程,都与《周易》所奠定的先后天阴阳理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内丹学"崇阳抑阴"有其特定的意义,纯阳并非在同一层次上与"阴阳对待"的说法相矛盾,内丹学的阴阳交媾本身已经预设了阴阳二者之间的平衡与调和关系的重要性。但因内丹学未有明确的理论自觉,故有时不免制造了"崇阳抑阴"与"阴阳平衡"之间的矛盾张力。本文从阴阳哲理的层面,对内丹学阴阳交媾的"纯阳"观念做深入的阐释;内丹学以其特有的易理卦象来描述阴阳交媾的火候法则与成仙原理,这里面所呈现的"纯阳"观念本身即包含有深刻的阴阳哲理。我们先略述阴阳交媾的"纯阳"观念,然后总结阴阳交媾的易理卦象,最后则阐明阴阳交媾的成仙原理。如此,我们可以准确理解内丹学中既要追求"纯阳"而又讲究"阴阳交媾"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易学阴阳理论中,有以先后天分阴阳的说法,这一理论在道教内丹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从生存论的角度看,人是先后天混杂的主体,阳陷阴中而为阴所耗散是其生存境遇。从功夫进路的角度看,阴中返阳,也就是使先天真阳从后天中显露出来的实践,是内丹修炼的主题。从终极境界的角度看,先后天阴阳混合无间,实现个体与太虚的合一,是内丹学追求的圆融之境。内丹学整个理论体系及修炼进程,都与《周易》所奠定的先后天阴阳理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相似文献   

7.
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因而道教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在外丹术中,“玄珠”是水银的隐名;在内丹术中,“玄珠”是内丹的别名。道教内丹学是心性之学在其理论上的表现,随着内丹学的发展,“玄珠”又被看作心与性的代称。道教赋予“玄珠”以宗教与信仰的内涵,其对“玄珠”这个特殊概念的借用和发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庄子》对道教的深刻影响,以及道家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大丹妙用法乾坤",认为宇宙生成的本原、轨则与丹道之理相契合;"逆行归元"是丹法的重要原理,人只要"返根复命"即可以"长存";又提出"先命后性"、"以命取性"的性命之学;而其宗教理想则重视"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以证得无上至真妙觉之道为目标.这些宗教哲理对宋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炼丹三要",即内丹修炼功夫的三个要素:炉鼎、药物和火候。本文综合考察内丹学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理论视域下的"炼丹三要"做了具体的文献疏释与理论分析,是作者道教内丹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数道教学术著作将道教内丹学的流派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派,其划分的方法就是以道教内丹修炼的人手工夫为依据.如北宋张伯端的先命后性工夫被视作南宗,宋金时代王重阳的先性后命丁夫被视作北宗,明代陆西星的阴阳双修被看作是东派,清代李西月的性九命四为西派,元代李道纯的修中和为中派.这样划分有利于道教史的讨论,但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道教内丹学无论是东西南北中哪一宗、哪一派,其人手功法均在性命二字上下工夫,不是先性后命,就是先命后性.就是性命同修、阴阳双修也有倚重,不是先重性就是先重命,总有一个倚重点.李养正主编的<道教手册>,认为东派,也即陆西星这一派,"实承南宗双修一系之学".  相似文献   

11.
内丹学理论中的信仰主义明扬一、天界之信仰传统的内丹学是在宗教内部发展起来的,是为宗教目的服务的。从历史上看,道教内丹学与道教神学两者的建立几乎是在同时;《太平经》与《参同契》差不多都出世于汉桓帝时,虽然在修炼方术上这两本书的主张在相互水火之处,但在神...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化视角看全球宗教复兴运动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 ………………………………………陈村富(11)集领袖与学者于一身的天师张宇初 ……………………………………丁常云(17)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 ………………………………………盖建民(30)论内丹学中的阴阳交媾 ………………………………………戈国龙(37)女冠才嫒鱼玄机 ——中国道教文化史的光彩一页 …………………………………桑宝靖(48)试析东正教的遁世主义修道理念在拜占廷时期的发展………………………吴舒屏(58) 第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金宜久(1)论宗教道德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与《易学启蒙》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易学体系在于熔象数义理于一炉,而重点则是通过象数的研究以补<程传>之不足.<本义>卷首九图与<启蒙>四篇是朱熹所编出的象数大略,构成他的易学体系的主干.朱熹认为,河图洛书是天地自然之易的象数,伏羲八卦是先天之学的象数,文王八卦是后天之学的象数,卦变图是孔子之易的象数.这四种象数虽然层次历然,不可混淆,其实皆不外乎阴阳奇偶之动静循环,至于其动其静,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这就是所谓太极.因而太极阴阳之妙就成为这四种不同象数的共同的本质.太极是理,阴阳是气,所谓太极阴阳之妙,实质上就是一个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对修习道教内丹导引之术非常重视,其《年谱》中多有记载。内丹本为一种养生延命之学,王阳明却使之成为“致良知”说的组成部分。王阳明如何将道教的修为与儒家的心性学说紧密结合在一起呢?这里拟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1 当然,能够产生内心神秘体验的并非仅仅是道教内丹,佛家与儒家也都有类似功夫。但是究阳明一生,他似乎独钟情于道教内丹之术。  相似文献   

16.
紫阳真人张伯端以<周易>阐述的宇宙观为本,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以易学象数学理论为依据,说明内丹之周天火候和成丹过程的阴阳变易之理,从而形成了深具易学渊源、崇尚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理论.  相似文献   

17.
盖建民与何振中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传统中医脉学体系是道教内丹功法构建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内丹学家通过修炼实践,验证并丰富了  相似文献   

18.
《黄帝阴符经》或《阴符经》是道教传统中一部极为主要的文本。虽然文本作者不详,而且篇幅短小、语义晦涩,但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当作奇书,引发多种注释与解读:内丹修炼抑或兵家谋略。本文以(唐)李荃注释本为主,阐述《阴符经》有关阴阳、生杀、机时、五贼、三盗等所涵盖的道家/道教的本体-宇宙观,并以此论述就有关暴力与战争议题所展示的道教伦理观。笔者认为,《阴符经》在重玄思辨中,强调道教"治身治国"的理念,其暗含的"义战"思想亦带有一定的黄老印记。  相似文献   

19.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在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前人相比,笔者认为,李西月所说"钻杳冥"是属于下手功夫,不属于筑基前的关窍开通功夫。主张李西月西派入手功夫的一个要诀是凝神于虚空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后天""先天"内涵来看,还是从"结丹""还丹"四次第功夫来看,李西月所说"结丹""还丹"属于炼精化气阶段,没有涉及炼气化神。从结丹功夫来看,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不属于双修,是清修。  相似文献   

20.
偶景术是上清派的重要存思技法之一,然而,偶景术的性质至今依然幽晦不明。笔者从分析"偶景"一词在六朝文赋和道教文献中的涵义入手,指出偶景术有三个来源,即作为历史来源的萨满教的守护神,作为实践来源的天师道的黄赤合气之术,以及作为理论来源的易道阴阳观念。通过这些分析,笔者确定偶景术的本质为存思之术,它对内丹学的产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