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器物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重要商品。自汉唐以来,中国陶瓷就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世界各地。唐宋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往来的兴盛,加之海运更适合陶瓷这种易碎品的运输,因此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货物,而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宗教文化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2.
四、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保护和振兴政策(一)日本《传统的工艺品振兴法》(简称《传产法》)制定和修正的背景1.日本《传产法》制定的背景①追求手工制作的情趣。在日本的风土和历史中哺育的种种传统的工艺品如织物、染品、陶瓷器、漆器、竹制品、木工品、佛坛、人形、日本纸、金属工艺品等,长期以来都是与日本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用品。这些传统的工艺品,都是作者使用自然材料和手工的传统技术、技法,全身心投入制作而成的,而且,长期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越用越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学海》2011,(3):148-154
近年来,随着金砖四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外经贸的迅猛扩张,金砖四国内部联系逐渐加强。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砖四国经济率先复苏,且对外贸易量开始回暖,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对于中国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0年的数据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与这三国的贸易趋势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三国的贸易比较优势,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与三国的贸易互补性,以求探寻中国与三国之间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巴、俄、印三国的贸易互补性都比较高,中国与三国的贸易有利用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行为频繁的今天,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开始了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并逐渐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妈祖等中国民间信仰还随着中国移民传至东南亚地区。因此,海上  相似文献   

5.
她被誉为“亚洲事务铁娘子三杰之一”,同中国政坛精英吴仪、马来西亚政界要员Rafidah Aziz齐名;她被日本人送了个“谈判桌前一堵石墙”的绰号;她和以好战强硬著称的奥尔布赖特老太太并肩成为克林顿内阁两员令人瞩目的女将;她执掌美国WTO谈判事务大权。 她,就是名扬四海的美现任贸易代表查伦·巴尔舍夫斯基。 美贸易代表是个令人眼热的“美差”,权限等同于驻外大使,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属内阁成员之一。美贸易代表署原称特别贸易代表署,始建于1962年,主管美国有关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方面宏观调控、开发、协调事务及对外谈判具…  相似文献   

6.
王滨 《管子学刊》2013,(4):103-109
淄博陶瓷自古以来就有着辉煌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淄博民间陶瓷是淄博陶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制作风格,受到陶瓷研究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淄博民间陶瓷秉承“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的作器原则,遵循陶瓷设计最终要符合生活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一要素,特点鲜明。本篇从淄博民间陶瓷方便实用的角度出发,利用清代至建国时期淄博本地窑厂所产的典型器物实例,揭示了淄博民间陶瓷“物以致用、物尽其用”的生活实用性理念。这些设计新颖别致、造型朴实无华并有较强实用价值的陶瓷器,是淄博民间陶瓷的缩影。“窥一斑而知全豹”,对这些陶瓷器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民间陶瓷爱好者从它们“物以致用”的实用特征中,进一步了解淄博民间陶瓷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晚接见正在我国访问的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务理事、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日中贸易促进会理事长铃木一雄,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园寺公一和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赤旗报》驻京记者高野好久。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物保护作业中,金属器通常在修复之前要进行一种脱盐的清洗过程,此种方法为的是减少器物的进一步化学性腐蚀。已有锈面的层层叠压会对文物不停地进行理化反应,导致器物自身不断在损坏,而脱盐即用干净的去离子水导出器物中的活性离子,即氯离子,增加器物的稳定性,不让其继续腐蚀损害。将此种方法应用到同样是无机材料制成的陶瓷器中,借鉴这种保护手段,让陶瓷器表面釉面层及胎体也趋于稳定,不至于釉面脱落或者胎体崩坏碎裂变形。文物的保护修复科技手段多种多样,相互应用到正好相同的环节,这种借鉴在修复与保护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花·器     
正《花·器》:《花·器》此套作品以蒲公英和各类陶瓷器型作为创作的元素,运用了新彩满装装饰,有别于传统的瓷板画,在画面装饰上有所创新,现代装饰感较强。  相似文献   

10.
李涛 《美与时代》2013,(12):8-8
就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体而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还可通过产品贸易,实现各自比较优势的发挥。中国和一些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彼此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强。从需求贸易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综合的经济体,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多元化,周边国家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存在着大量的贸易机会。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联系,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的出口市场,使我国制造业的强大生产能力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有利于密切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1.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日本鹿儿岛南萨摩地区曾经是早期中日两国宗教、文化与贸易的热门汇聚点。当时的华人移民随着贸易航线而来,在此地谋生、定居的华人逐渐增加,华人的原乡宗教信仰也在此传播扩散。在当地的日本神社中也开始出现妈祖与日本神祇并祀之现象。妈祖信仰进一步在往来鹿儿岛的航海人之间传播,使得此地成为日本海神信仰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归顺日本国籍的南萨摩华人逐渐融入日本社会,妈祖信仰也逐步与当地宗教信仰融合。南萨摩笠沙町片浦地区的林家妈祖信仰被林家后裔传承延续,并被南萨摩市政府重视,成为南萨摩笠沙町所指定的文化遗产之一。本文通过对其调查研究,发现现今林家妈祖的神圣性消逝与华人的身份文化认同有着莫大之关系。华人在移民之初,原乡神祇原被视为非物质性祈求航海安全的宗教寄托;转至近代,由于原乡宗教信仰的消逝与断层,原乡神祇逐渐转变为物质性承继华人身份认同的遗产象征。  相似文献   

13.
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唐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华学习生活,这些僧人不但将中国佛教带回日本,还使许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扎根日本,演变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茶便是其中之一。一、来华日僧与茶在日本的流行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唐朝时流入日本。茶的流入与来华日僧密切相关,这些僧人因仰慕中国佛教而来华,归国时除了佛法还把茶与中  相似文献   

14.
孙晔 《心理学报》1981,14(2):98-10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长期的科学文化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中国的某些学术思想输入日本。中国古典的学术著作中,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影响着我国,也影响到日本。日本人承认,中国的孔孟儒学、宋明理学、以及中国化的禅宗佛学,都对日本的心理学思想发生过影响。其中禅宗迄今仍然对日本心理学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尽管大多数日本禅师选择保持沉默,更有相当一部分日本禅师百般遮蔽甚至抵赖,但日本禅在二战期间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拥趸乃至帮凶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主张慈悲为怀的佛教在日本堕落成"杀伐的宗教",为什么禅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拥趸和帮凶?本文认为正是日本禅师对禅的曲解特别是将禅的本质等同于"空"与"无"和对禅的慈悲维度的遮蔽导致了日本禅的内在局限,这包括日本禅的文化沙文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和反和谐的暴力主义。正是日本禅的这些内在缺陷导致日本禅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帮凶。在分析日本禅缺陷的基础上,本文从中国禅的视域出发,提出了超越日本禅的进路。其中包括:中国禅对宽广的无分别心的推重对日本禅的文化沙文主义的克服,中国禅对博大的慈悲心的标举对日本禅的道德虚无主义的超越以及中国禅对万物一如的广大和谐观的强调对日本禅中的暴力主义的摈除。  相似文献   

16.
中日陶瓷的交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代中国移民把中国陶艺传入日本。日本也不断有陶瓷艺人到中国来学习。日本的陶艺发展兴盛后,也给中国陶瓷业以重要影响。两国陶瓷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国陶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张琳 《佛教文化》1994,(6):45-47
一、日本茶道简史 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圣武天皇时的天平元年(公元1729)就曾举行过“行茶之仪”。 盛唐时,日本曾派遣了遣唐使和留学僧人来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和留学僧人在回国时将中国的茶和饮茶的习惯带回了日本。在唐朝,中国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5,(6)
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宣言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通过1995年5月22日至23日,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界代表,云集北京,召开首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博士19...  相似文献   

19.
日本商人石川是个中国迷,他崇拜中国的中医文化。20世纪70年代,到中国考察后,回到日本的石川先生创办了伊仓产业公司,经销中药。  相似文献   

20.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