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2.
敬告读者     
2003年的《佛教文化》已经出版到第三期了。前两期发行以后,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也读到了好多善意的批评与充满关爱的建议,从采用纸张到期刊的版面,从栏目的设计到来稿的选登,都有读者谆谆告诫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谕我们,批评我们,当然也有不少读者表扬我们,说了我们的期刊不少好话,赞扬我们的办刊思想,感谢我们刊载的文章。所有  相似文献   

3.
在辛苦劳碌的人世上在兴衰成败的热梦中燃一柱悠悠兰香让《佛教文化》伴您灯下静坐共享中华禅悦的风味菩提智慧的清凉不久前《佛教文化》办妥了1993年经全国邮局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海内外发行的手续,宣传部门要求在征订广告上写几句能吸引读者的话,我便拟就了上面这首小诗,但不知是不是真能做到‘吸引读者’?这几句‘广告词’实在并没有多少广告味,它不过是《佛教文化》编撰者的一个良好祝愿,也是对自己这份刊物的一点期望。  相似文献   

4.
苦茗妙味     
去年12月25日,赵朴老给《佛教文化》编辑部送来了一首诗。诗文是:“酪乾细嚼苦茗送,不殊西藏酥油茶。妙味得来添法喜,昔年曾饮上人家。”随诗附条说这是目己早餐时偶得之句,想到这也算茶文化,问我们可否在《佛教文化》上发表。对于他在养病期间王动给我们送来自己的诗,还谦逊地征求我们是否能刊登,编辑部的同道都很感动。我们相信读者也会欢喜,毫不犹豫地子以发表了。主编考虑到这是今年第一期,又适逢春节,有意将诗稿村了洒金的红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种喜庆的气氛,果然反映不错。说心里话,当时我只觉得这诗写得平实录切,体…  相似文献   

5.
桑吉 《法音》2008,(1):61-62
本刊讯1月7日上午,南京栖霞古寺、吉林出版集团、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联合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赠送线装本《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仪式在北京广济寺举行。《频伽藏》执行主编隆相法师的代表谛茹法师、毛文凤博士、刘野编审、副总经理高峰、新闻出版总署吕晓清处长、《佛教文化》期刊社主编凌海成以及《中华读书报》、《出版商务周报》、《出版人》等在京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赠经活动。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期刊在前任主编王志远先生主持的两年多里,筚路褴褛,开启了一条宽阔的办刊道路,在当今林立的期刊中独树一帜,生机勃勃。越来越壮大的读者群就是明证。 但是,接下来究竟如何办?相信这是广大读者和我这个新任主编一样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有两个具体的答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1994,(3):35-35
台湾《中华禅学》杂志社发行人、耕云禅学基金会董事长陈维沧先生最近受聘为本刊顾问。4月7日,应本刊之邀,陈维沧先生前来本刊与全体同仁会面、座谈,就如何办好佛教文化类期刊交换了看法,并就做好版式设计、充实内容、加强发行工作等方面向本刊提出了建议,其诚恳、亲切的话语给本刊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先生自青年时代开始从事期刊编辑、发行工作,迄今近30载,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杂志。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转眼已和《佛教文化》结缘一年,我的心也随之和读者朋友结了缘。想到读者.亲切感油然而生,有如面对自家亲人.  相似文献   

10.
通联片羽     
君冈 《佛教文化》1994,(2):38-39
主持寄语 时下有很多大众化期刊,都时兴在刊物中向读者透露一些自己这“编辑部的故事”,以期常与读者保持情感沟通。《佛教文化》当然也有自己丰富活泼的编辑部故事:一如您在电视片中已经眼熟的那样,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闹中取静的这座典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1.
王志远(以下简称王):凌先生,请问您读了这份刊物(指《佛教文化》)之后有什么感想? 凌子风(以下简称凌):很好,我认为《佛教文化》是将佛教文化宣传大众化、普及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我认为要继续搞下去,多搞、搞好,要争取达到发行几十万册。王:有些同志还建议我们搞英、法等文的翻译本,另外最近接触到一些内蒙古的同志,他们热情地要求我们搞蒙文版,并且表示愿同我们合作。  相似文献   

12.
重要启事     
尊敬的读者: 自2005年起,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文化》将改版并自办发行。 《佛教文化》自1992年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四众善信们的全力支持,倾心爱护。到今天她已成为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都享有较高声誉的一份佛教刊物。《佛教文化》旨在传播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知识,宣传以佛教正法思想为指导的人生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13.
通联片羽     
今年 5月 21日,尊敬的赵朴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为悼念朴老对佛教、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佛教文化》特出了“纪念朴老专辑”的合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编辑部不断收到热心读者的来电来信,他们谈了对赵朴老人格精神力量的崇敬心情,也谈了对编辑部编排“专辑”的感谢与看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等等,让我们深深受到鼓舞和感动。   对于广大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和建议,《佛教文化》编辑部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不断增进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和理解,对促进期刊的发展是大有裨益和必要的。愿热心的读者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与关注,让我们共同携手把《佛教文化》办得更精彩些、更美好些。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第五期《佛教文化》所刊的牟钟鉴先生一篇文章《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被国内外影响甚大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后,对于宗教究竟“应持何种态度”似乎成了《佛教文化》期刊一个甚为微妙的“情结”。今年的几期卷首语,也多半是围绕这个“情结”来说的,承读者谬许。近日还有《读书》杂志的读者,拿来上面一篇我的文章《佛寺与宗教学系:相隔有多远》,与我探讨,探讨的还是这个“情结”之下的话题。坦率地说,对宗教究竟“持何种态度”固然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佛教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任何新的发明见解。因为…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佛教文化》期刊社迎来了几位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是本刊“梦想成真”栏目中《我梦想:发明专利和慈悲怜悯救我家出苦海》一文的作者徐永亮及真亲属,”为感谢各界读者对他一家五名残疾人的慰问和捐款,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八个大字:“广结善缘 利乐有情”。期刊社在家的成员都出席了赠旗仪式,并将读者的近五千元捐款和数十封慰问信——交付徐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再次向您走来,带着祝贺与祝福,带着感恩与感谢。2007年,我们第一次向您走来,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却是第86次。12年前,当我们第一次向您走来时,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夏天。作为期刊百花园中的一株幼苗,我们破土而出,带着幼稚、带着惶恐、也带着期待。当时,我们是季刊。2000年,是新旧世纪转换的拐点,我们谛听着新世纪由远而近的脚步声,以双月刊的形式向您走来。我们本着新世纪、新期刊、新希望的心愿,调整版面,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服务读者。2003年,我们以月刊的形式向您走来,以此切近时代的脉搏,回应读者的诉求。我们把…  相似文献   

17.
致读者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从2004年第1期开始,《中国宗教》以新的形象与您见面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期《中国宗教》在栏目设置、内容定位、封面设计和版式风格等方面,都和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中国宗教》不仅是编者的,更是读者的,希望新的《中国宗教》,能够得到您的喜欢。《中国宗教》的改版,首先是客观形势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从今年开始,《中国宗教》实行“管办分离”,由原来的国家宗教局主办,改为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这一变化,不仅带来了刊物定位、办刊取向、发行手段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同时,也给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一个难得的机缘让我认识了何明栋先生。在交谈中,他得知我下大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我知道他正着手编《虚云和尚传》,共同的志向使我们为有缘认识感到高兴,并就弘扬虚老和尚精神交换了看法。此后我们便经常通信往来,何先生为虚云禅寺建设做了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也为他编写传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我能做到的帮助,互相以虚老和尚精神共勉。共同的事业,使我们结下了深深的缘。今天,何先生编写的《虚云和尚传》出版了,我主持创建的虚云禅寺也已在虚老驻锡弘法过的鸡足山大觉寺遗址上崛起。  在建寺过程中,许多人士问我为…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1)
去年,在发出第12期稿件之后,《法音》走完了十年不平凡的弘法之路,作为中国佛协的会刊,它勉力完成了自己十年的使命。为此,《法音》编辑部于11月10日上午召开创刊十周年工作总结座谈会。会议由主编净慧法师主持。周绍良副会长、游驤副秘书长、魏承彦副所长和本刊编辑、发行人员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