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同一家庭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差异,采用问卷对115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教养投入显著预测青少年情绪适应,母亲教养投入显著预测青少年行为适应;(2)父亲教养投入仅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适应; 母亲教养投入既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消极行为适应,也通过父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适应。结论表明: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的直接影响存在适应领域的特异性,其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精准地区分出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适应性的特定范围及不同的作用机制,这对于同一家庭内的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共选取1155名中小学生及其母亲或父亲作为被试,分别考察了母亲教育焦虑和父亲教育焦虑如何通过母亲和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父亲和母亲教育焦虑均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父亲和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均在母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3)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在父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行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易拖延,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不易拖延。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描述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120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都具有显著负相关;(2)学业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在积极、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父亲协同教养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父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父子依恋问卷和中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量表对892名9~11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协同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社会能力;(2)父亲消极协同教养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反社会行为;(3)父子依恋在父亲积极和消极协同教养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首先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探索了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然后通过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差异来确认潜在类别的效度。结果表明,从青少年的角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混合型三种,其中积极型人数最多、消极型人数最少。此外,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在这三种潜在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本研究得到的三种潜在类别有较好的效度。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低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型的得分;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型的得分。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多个省市选取364对幼儿父母,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和协同教养问卷分别测查父亲教养投入、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协同教养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和父亲教养投入三者间的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及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同时存在于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与父亲教养投入三者之间;(2)以协同教养的团结或一致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可完全或部分中介父亲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和母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均没有影响;以协同教养的冲突或贬低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母的婚姻满意度直接对父亲教养投入产生影响,父母的协同教养行为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双亲关于父亲角色的态度问卷及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对427个3~7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父亲关于自身角色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以及母亲关于父亲角色的态度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关于自身教养价值、教养动机、教养技能的态度均可正向预测其教养投入,而父亲关于自身教养天性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母亲态度类型在父亲的教养动机与其教养投入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在父亲角色态度的其他维度与教养投入之间无显著的调节效应.当母亲为矛盾型和拒绝型时,父亲的教养动机可正向预测其教养投入;当母亲为接纳型时,父亲的教养动机对其教养投入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家庭系统视角,提出配偶协同教养行为调节另一方父母教养压力与投入关系的模型;通过比较积极和消极协同的影响差异,对父职易感性假说进行拓展。采用问卷法调查1554个青少年家庭的父母双方,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压力负向影响自身教养投入;(2)相较于高水平的母亲消极协同,当母亲表现为低水平的消极协同时,父亲教养压力的降低更有助于父亲教养投入的提升;(3)相较于低水平的父亲积极协同,当父亲表现为高水平的积极协同时,母亲教养压力的降低更有助于母亲教养投入的提升。上述父母差异预示着从整合和比较视角探索家庭教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文  刘方  陈亮 《心理科学》2018,(1):64-70
采用儿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405名8~12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人格特质在心理虐待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心理虐待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神经质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内外倾与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神经质在心理虐待与儿童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该中介模型具有性别和年龄的测量等值性。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心理虐待可以通过神经质的中介作用影响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285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和专制教养的差别效应以及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幼儿父母的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权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其专制教养,婚姻冲突对两类教养的预测作用大小无显著差异;(2)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权威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家长性别的差异:较少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多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权威教养;经常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的影响不显著。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专制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自我控制、调节聚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调节聚焦量表和心理复原力量表对安徽、江苏、山东四所初高中92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自我控制、调节聚焦均能够直接显著预测青少年心理复原力;(2)父母积极教养方式能够通过青少年自我控制、调节聚焦间接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3)父母消极教养方式能够通过青少年防御聚焦间接负向预测心理复原能力。结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聚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希望在父母与学前儿童之间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使用成人特质希望量表、儿童希望量表(他评版)及教养方式问卷对1034名学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希望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希望,教养方式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模型对于父亲和母亲完全等价。说明希望存在代际传递性;希望水平高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进而提升学前儿童的希望水平;并且父亲和母亲以相同的模式将希望通过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儿童。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