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探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后。一、合力的含义不少论者都认为,合力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所融合的一个总的平均数。但对这种相互交错的力量理解不同,因而对合力含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別。一种观点认为,合力是指无数个人意志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恩格斯听说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主要指各种意志(包括人的意志、目的、愿望等)的合力。强调的是人的意志的冲突和个体意志在合力中的作用。他们以恩格斯的论述为根据:“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  相似文献   

2.
“合力说”是恩格斯社会历史观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分析和探讨。在《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上,张一兵同志发表的《恩格斯社会历史观“合力说”新解》(以下简称《新解》)就如何理解“合力说”的真实含义谈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新  相似文献   

3.
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类对家庭发展的历史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更谈不上预测家庭发展的未来。“家庭史的研究是从1861年,即巴霍芬的《母权论》出版的那一年开始的。”(《马恩选集》第4卷第5页)巴霍芬认为,人类最初有个群婚杂交阶段,母系氏族先于父系氏族存在过。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的生活进行了长期研究,于1877年写成了著名的《古代社会》一书。他证明,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由母权制氏族到父权制氏族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家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恩格斯认  相似文献   

4.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5.
论坛荟萃     
姜力新: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历史演进探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唯物史观就是生产史观和群众史观的统一,也即历史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历史发展的动因和动力的统一。 马克思探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动力,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理念论”到“现实存在论”的转变。这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完成的。在该书中,马克思得出两个重要结论:(1)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2)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人类解放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一是在具体哲学层面,恩格斯剖析了费尔巴哈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局限性,阐释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二是在一般哲学层面,恩格斯强调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科学和大工业的发展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造就了历史领域由思辨哲学转向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何以能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的论证,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驳“马恩差异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误区──谈谈在传统问题上对经典作家论述的理解叶蓬,江雪莲十年文革要求打破一切旧传统,几乎把传统当成反动的代名词。这种传统反动论倾向似乎有其理论依据。比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撰写了三篇文章专门论述基督教的起源。1882年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刊登了他的论文《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这篇文章评价了鲍威尔对基督教的贡献。翌年,恩格斯在英国《进步》杂志上发表了《启示录》一文,该文评述了基督教在《约翰启示录》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最后,恩格斯在逝世前夕于1894—1895年为《新时代》杂志写了《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恩格斯对基督教的形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但因为所谈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因为恩格斯发现了十九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基督教的形成之间有着相同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论纲》的若干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恩格斯1888年作为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附录发表的修改稿,另一个是1932年首次发表的马克思《论纲》原稿。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其著作中援引《论纲》的时候依据的是恩格斯的修改稿。国外的研究者以及我们国内在教学、研究和学习中所依据的一般也是恩格斯的修改稿。恩格斯的修改稿同马克思《论纲》原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恩格斯对《论纲》作了哪些修改、是什么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无神论》2021,(2):17-22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集中阐释了意志和结果的冲突是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与神灵无关,但这种规律并非外置于人类实践活动,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杰出人物能够认识这种规律,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出现并非天命使然,而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无神论思想为我们驱散社会历史领域的神秘色彩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们摆脱现实中有神观念的影响提供了逻辑指引。  相似文献   

12.
刘崇民同志的《也谈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在部分同意我的观点的基础上,对我的文章《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我的文章把“人类自身生产和在其中起作用的自然选择看作是整个原始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而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排斥在外,不区分历史时期地把整个原始社会都看成是自然形成的社会,认为原始社会都是自然形成的生产力的观点”(重点系引者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关于马克思论美—与蔡仪同志商榷刘 纲纪《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科学态度马 小彦《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6 期纪念恩格斯,在自然科学中运用辩证法 吴延涪光明I习报1980年12月4「l《资本论》中关于矛盾结构学说的几个间 题许瑞详等《南开学报》1980年第 6期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纪念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百六 十周年诞辰学术报告会开幕词于光远 北京口报1980年11月28口“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和“直接过渡”的错误张季和等《广西师院学报》 1980年第s期关于“一…  相似文献   

14.
《曾子天圆》的“品物之本”论,认为阴阳精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并且把这种自然观运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进一步得出了阴阳规律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因的结论,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社会观。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对孔子晚年哲学思想的超越,其源头溯之于《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是把宗教及其起源和发展置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去分析,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来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有过很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对我国党政部门和理论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两点:一是恩格斯对宗教本质的理解。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人,尤其是党政部门的宗教研究者都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一段话视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  相似文献   

16.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三题李国 平西北师院学院1985年第3’期评《马克思和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发展》〔南〕 D·斯塔尼奇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第 8期恩格斯对《资本论》的伟大贡献—纪念恩 格斯逝世九十周年周治平暨南学报 1985年第3期美的规律: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札记 林同华社会科学〔上海〕1985年第7 期恩格斯论科学发展的加速律邢新力河北 学刊1985年第4期论恩格斯早期思想的发展—纪念恩格斯逝 世九十周年赵仲英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恩格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倪志安 《哲学研究》2012,(10):30-34
<正>一、"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探讨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构想中,早已具有"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刻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立场,思辨地把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了心理学。他说: “我们看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既成的对象存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已经打开的书卷,是感性地呈现于我们之前的人类心理学,……如果这本书卷,即正是这部历史的最感人最易解的部分,对于心理学不揭开来,那么这心理学就不能成为一门真正内容丰富而又实际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70页)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行的教材大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界说为“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是马克思及其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