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觉醒 《中国宗教》2012,(1):56-57,90
佛教文化如果能够搭上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便车,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对于丰富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群 《中国宗教》2012,(6):43-45
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化"的观点以来,当代中国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回顾这些成就的时候,目的之一是要探讨今后如何做得更好。要达到这样的目  相似文献   

3.
百余年来,中国人无不期盼着祖国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成分——佛教文化,最终需要实现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实现与人世、人生的重新结合。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11)
<正>今年适逢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以及由其亲自发起创立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对于中国佛教协会乃至全国佛教界而言,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具远见卓识的赵朴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特别重视佛教文化的建设,提出"佛教是文化","佛教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2)
<正>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又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6.
与不同学科进行对话,是深化发展伦理研究的重要路径.哈维兰的文化人类学对发展伦理学的深层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态度"这个层面,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其所倡导的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意识、文化自觉精神,有助于发展伦理学文化态度的自觉化;其二,作为其方法论支撑的"文化相对论"所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助于人们辩证确认发展伦理学的基本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7.
正汝信、李惠国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下卷)201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的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9.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也就成为西安文化建设中顺理成章的重要议题。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内蕴深厚,世所敬仰,文殊智慧源远流长,被及后人。秦晋之好,代有传承。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联袂互动,有助于两地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明生 《佛教文化》2011,(4):10-10
佛教也是一门关于幸福的学问.禅宗认为清风明月、大地山河非我所有.但都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幸福的。我们现在整理、发掘、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理论,探索传统文化在构建幸福人生方面的作用和智慧.对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社会、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4):36-39
正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影响。海南佛教的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大规模进行的,佛教文化的建设则是在近十余年来才进行的。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海南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佛教文化的建设,海  相似文献   

13.
禅宗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禅宗文化所蕴含的"同一真性、无情有性"的生态平等观、"性含万法、万法齐观"的生态整体观、"顺应自然、节俭朴素"的生态实践观,倡导众生平等、和谐共处以及绿色、简朴的生态理念对于传统佛教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及新时代生态人的培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反腐倡廉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廉政文化建设有赖于全社会的参与,国有企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国有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领导班子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有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谐,可以有效提升党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理当由全体中华民族共同来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发展,既不能与传教相混淆,也不允许假借文化之名进行传教活动,但亦不能因为佛教文化有宗教的一面而将其排除在全体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外。因此,适当区分"宗教"和"文化"就十分有必要。宗教对信众有绝对的意义,文化则对所有大众都有普遍价值。基于此,佛教在当代社会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就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作为宗教,承担起延续佛陀慧命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作为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化资粮。作为宗教的佛教和作为文化的佛教,其实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但两者各有所侧重,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中,它们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此,人们在许多场合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太愿意甚至不敢明确地提弘扬优秀中国佛教文化的现象就能逐渐得到扭转,中国佛教文化在社会中被广为研究和传播,既不会有传教之嫌,也不会导致佛教的"泛文化"化而影响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一起,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将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全体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邹相 《中国宗教》2018,(5):40-41
少林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民族性、宗教性、原创性、共享性。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大同""和为贵"的思想。经过近30年的努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包括少林文化,具备全球传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可以为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佛教文化有助于丰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以儒、道为代表的原有文化融合后,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佛教文化,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3,(3):56-57
<正>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传承佛教传统的同时,全面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开展文化研究、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挖掘和阐释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度融合,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新时代文化润教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基新路。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凝结在文化中的文化其"神"。在认识和实践上守护住文化其"神",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求。本文提出文化生命结构的"形神统一"概念,并转化为一种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论,从文化其"神"与其"形"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守护文化其"神"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种重"商"而轻"文"、重"形"而轻"神"的倾向。"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而消解了文化其"神",文化其"形"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或纯粹的商品符号。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坚持"形神统一",守护住文化其"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