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畅 《道德与文明》2008,46(3):75-77
道德能力是人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造成道德能力培养中的错位和缺位现象。主体意识的凸显、新的交往形式的形成及德育的不断发展,为道德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条件。现代德育应面向生活世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以"生成的人"的方式培养人,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3.
王少哲、于泽滨、李齐念合著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4月出版。该书对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规范,教师道德的特点,教师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教师道德与教育方针、人才培养、学生品德的培养、学校管理以及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我国  相似文献   

4.
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建设经由私德涵养和家庭道德建设,到社会公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再到个人品德建设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以及当今中国由包括个人品德建设在内的完整道德建设体系的构建,凸显了提出个人品德建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意味着个人品德建设是对道德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不论是从道德建设的主体而言,还是从个人品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都应该将个人品德作为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在内的一切道德建设的根底。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优良品德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有这样的体会:抓住中学生易动感情这一突出的特点,以培养道德情感为突破口来培养其优良品德,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我认为,中学生道德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自我认同涉及的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内核是自我人格的同一性,这种人格同一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道德精神境界。自我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是自我真实性,其要旨在于,使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自我认同中的自我反思及其持续展开,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自我真实性与道德反思能力,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7.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不是道德基础和道德原则教育?”起初我回答说,数学内容本身,数学的逻辑精确性趋向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无疑会激起正直与诚实的内在要求。其次,教师本身酷爱课题,会使他去积极培养学生类似的感情,同时也向他们指明了认识的乐趣,以及掌握了认识定量法的人类理智的能力。教师这种积极性在道德上是深刻的,以致于我们不由得参与到形成学生道德基础的过程中去了。我的老师A·R·辛欣曾讲:钻研数学科学必然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许多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在数学教育所形成的特征中,辛欣指出了真诚、正直、坚韧和勇敢四点。人们都明白,数学教师是不可能搞欺骗的,任何自高自大和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1):93-101
合作治理要求多元治理主体具有与治理复杂公共事务相应的治理能力,而道德能力则是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后工业社会复杂性的日益增长以及服务关系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内在地要求唤醒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这就需要公共管理者在处理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时,要有相应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及道德行动能力。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必须通过制度重构来实现,这即是说,通过道德的制度设置使得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及道德感得以唤醒,并成为其普遍的行动范式,这就要通过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改变其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而制度重构对公共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同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蒋玉 《伦理学研究》2020,(3):128-134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社会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正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治理与发展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但不能仅仅凭借互益所依赖的成员相互监督、促进的他律性机制实现其良性运转,而必须通过由外部可见的道德自律展现出其良好的公益形象。从组织伦理视角看,公益性社会组织在道德自律机制上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对个体品德的超越性、对组织伦理能力的依赖性和不同体制、结构下道德自律机制的差异性等方面。公益性社会组织的道德自律机制,主要通过基于个体道德需要的自律、基于权威或公议的自律、基于心理契约或互信的自律、基于制度自觉的自律以及基于组织伦理能力的自律等几方面共同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朱丹  李丹 《心理科学》2005,28(5):1231-1234
抽取上海市初中三个年级217名学生为被试,通过对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和问卷调查,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道德判断推理与亲社会行为、与移情能力之问没有显著相关;移情能力中的个别指标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著;在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水平、以及助人动机、帮助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故事呈现方式不同会对故事与自己相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色兰!德是指人的本性、品德和道德。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实现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重视品行和道德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人说:"学之不讲,道之不修,是吾忧也"。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应是培养既愿做又会做"道德人"的"道德人",这就要求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应是由道德知识、特定社会的道德现实、主体的道德能力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不作如是观,道德教育培养的"道德人"便只是"道德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能会因缺乏道德实践能力而时常陷入道德悖论的"困惑"之中,进而可能背离愿意做"道德人"的初衷,转而渐渐不愿做"道德人".构建合理的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需要厘清基本理路,作多方面的认知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是大学生根据社会所认定为正确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善恶选择、评判、选择公共生活的能力。然而,当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模糊和不确定、价值标准存在不稳定性与矛盾性、参与公共生活的道德意志薄弱、评判和选择公共生活的道德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灌输型教育方法有关。因此,改变灌输型的伦理学教学方法,采用以道德问题激发、道德价值澄清、道德规则引导、道德场景训练等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70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是,党和 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德法并重,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传承与创 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加强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统一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道德冷漠是指道德感、道德经验或道德判断的缺失或匮乏。道德冷漠一旦弥漫成一种社会化的道德心态和道德氛围,人们就会认为这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进而感到个体在道德上的无力。道德冷漠与道德能力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提升主体的道德能力,需要从个体的维度,确立主体的道德信念、培养主体的道德情感和构建主体的道德人格;需要从社会的维度,实现社会规范和人际关联的道德重建、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的法制重建以及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17.
品德评价研究的可贵探索杜寒风品德教育、品德评价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重要方式,在道德活动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品德教育、品德评价,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是由紧密相关的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的。所谓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形成发展过程。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各种开端。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可以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可以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采取何种方式或途径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并不是随意可以确定的,而要视其教育者的经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对  相似文献   

20.
黄鹂 《心理学报》1992,25(1):110-114
儿童的品德是儿童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培养儿童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是现阶段教育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了取决于儿童自身条件,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其中家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