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意义检验理论与意义理论紧密相连的是意义检验理论。意义理论讨论“什么是意义”这个问题。意义检验理论则考察“什么是经验意义的标准”。有一部分分析哲学家(主要是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无论观念论者、指称论者或功用论者,都把意义理解为某种不可捉摸的东西,因此“什么是意义”其实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他们宁愿研究什么是经验意义的标准,即讨论语词或命题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意义。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数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意义检验理论。在二、三十年代,他们提出经验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认为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路 《世界哲学》2012,(4):149-160
本文借回应王晓朝教授的批评,进一步讨论应该如何理解being及其相关概念。本文指出,"风是冷的"中没有"存在"一词,无法说明"(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但这不是柏拉图的问题,而是中译文造成的。若是翻译为"(人)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外国学者谈希腊文einai的exist含义是有条件限定的,比如"在没有谓项使用时",而且,尽管谈论einai的exist含义,他们在翻译中却往往采用being一词,而不用exist。这里涉及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应该认真对待。引用外文文献支持,应该如实客观,不能对这些内容不做介绍,就简单地说西方学者按照"存在"(exist)去理解einai,更不能断言他们把einai翻译为"存在"(exist)。讨论问题,不应该预设假前提。因为这样一来,推论固然符合逻辑,却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影响是前面讨论的中心问题。本章将稍稍偏离这个问题而专谈他们认识论方面的观点。我们将论证他们在这方面的思想也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可以看出,前几章阐述过的不少主题同样出现在他们的认识论中。因此,他们的认识论同他们的社会说明的概念是彼此相关的。在这里,社会实践的概念仍然是理解他们之问相似之处的关键。马克思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概念与其传统含义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思既不固守唯有物质才是实在的观点,也不  相似文献   

4.
(三)讨论“人不信神,就会为所欲为,什么坏事都敢干”的观点“法轮大法”除了如上所述谈了许多神的问题外,还从道德的角度谈了一个信神的观点,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容易得人心。摘录其中两段:“人之所以有道德规范,是因为人知道,做不好的事去不了天国还要下地狱会遭报应。人在约束自己不做坏事,维护人类的道德。……人不相信神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就非常的可怕!人什么坏事都敢干,他认为谁也看不见,就干坏事……”“人不相信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人在毁灭着人的道德。人相信业力轮报,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坏报、恶报,人干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逐步展开,出现了一些有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把这种讨论和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报》1966,10(1):3-12
<正> 1959—1960年心理学界讨论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时,曹日昌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谈了研究动物心理的意义,强调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深入了解意识活动的普遍规律;对研究方法强调使用实验法和自然科学技术。我们认为以上问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主要就曹日昌同志《心理学研究什么?》一文中有关人的意识活动特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先秦名家分为两个诡辩学派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名家,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讨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批学者,他们是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主要代表并包括广大“辩者”在内,汉代史学家司马谈把他们称为“名家”,《汉书·艺文志》也把他们列为“名家者流”。 在先秦,名家由于常常提出一些与常识相违的命题,而曾受到儒家、道家、阴阳家以及墨家的批评。尤其是庄子和荀子,对名家思想更是视为仇敌、大加斥责。《庄子·天下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谈儿童说话时运动方面的问题,而不谈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即主要谈他们调节言语而用的感觉和知觉的信息,而不谈言语所指的意思。幼小儿童学习说话总要置身于他要学习的这种语言的环境里,听到他周围的人发出来的这种语音。他也要听到他自己把舌头伸向口腔的各个方面和位置以及运用其它发音  相似文献   

9.
1.关于哲学的“性质、方法和概念”,在最近一百五十年的哲学史上有过许多争论。元哲学讨论占去了哲学思考和反哲学思考的一大部分时间。这有时就被解释为“哲学的终结”(海德格尔语)或一种“神经病”(赖尔语)。除了这些评价之外,这些讨论对于阐明作为活动的哲学的性质,是富有成果的和必要的。这种元哲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明什么是哲学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家们的众所周知的不一致,也扩及到这个问题上来。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理论立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刊登了吴江同志《再谈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再谈》)一文,对我们的《论哲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进行答辩。虽然我们不同意吴江同志《再谈》中的基本观点,但对他的答辩本身是欢迎的,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如何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建国以来哲学领域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大问题。这对于我们坚定地  相似文献   

11.
省略苦难     
过年的时候,与几个小学同学聚在村头,他们全是城里的怍派,谈营销,换名片……让我大感吃惊的是,H已成为新疆某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Q荣登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五省大区经理的宝座:他们毕业才几年,不到30岁就混到全国著名公司的中高层,究竟有什么人生诀窍?细细琢磨他们的奋斗经历,才  相似文献   

12.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前进———六届代表会议代表讨论侧记本刊讯中国天主教第六届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对叶小文的讲话、傅铁山主教的工作报告及外交部研究室所作的国际形势专题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认识、讲体会、提建议,讨论十分热烈。刘景...  相似文献   

13.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14.
王雷 《天风》2017,(2):14-15
禁食不是炫耀信心或属灵的资本,肢体之间不必互相攀比今天的教会中也有不少人对禁食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甚或在信仰实践中付诸实施。不过,仍然有许多人对禁食问题感到困惑茫然,因为他们不知道应当在什么情况下禁食,也不知道应当怎样去禁食。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育问题,已讨论很久了。各种情况,报刊上也在经常反映、呼吁,但问题就是难以解决,走不出困境,有些事还愈来愈难,再谈似乎已没多大意思了。我想,谈比不谈总要好一些,特别是中国的科技界,应该有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方法学问题对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所谈的虽然是心理病理学研究的实验法,但对心理学的其它领城也有参考价值。要评定一个实验设计的相对价值,最好的方法是考察每个设计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份,即,(1) 受试者是如何选择的,(2) 进行什么操纵,(3) 资料是如何分析的。L.Rowell Huesmann的文章逐一地讨论了这些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仅摘译其中的前两个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圣神的指引按《路加福音》24:13—35节所记载的,当耶稣去世后,一个名叫克罗帕的门徒与他的同伴怀着沉重、沮丧的心情从耶路撒冷往厄玛乌走出,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失望、沮丧、困惑所包围。从福音作者描写的故事里暗示了他们的感受:受到了打击而后沮丧、落魄;因为他们一直在罗马人管辖内,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可谈。当他们认识了耶稣之后,期望获得  相似文献   

18.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逻辑学会于12月16日在京召开了“道义逻辑与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问题的讨论会,参加人员有北京地区10所大专院所的逻辑工作者20余人,现把讨论情况作一简单介绍。讨论会首先由陈波同志谈了他对道义逻辑的看法,如道义逻辑面临的问题,道义模态词的相互定义问题,以及义务矛盾律与反义务命令和互相冲突的义务等。他认为,现有的道义逻辑手段,由于表达手段太简单,几乎没有用,不能解决任务和实际问题。赵总宽同志认为,道义逻辑是规范如何去行动,本身是实践的逻辑,行为的逻辑。但什么道德规范是合理的,怎样去评价,用什么条件使道…  相似文献   

20.
朋友,您现在了解卧谈会了吧?也许您现在也急于发言,谈谈您的经历和感觉,无奈想谈的朋友太多了,让我都不知道该把话筒伸向何方了。还是听听我们随机采访的几位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吧,也许他们正说了您要说的话哩。可别忘了听听专家的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