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道人     
迟国俭 《天风》1997,(6):38-38
如何办好教会,如何提高信徒素质,已成为当今教会的首要任务和责任,这是各位弟兄姊妹所共识的,也更是各位同工、教牧人员的当务之急和心灵共鸣。教会要兴旺,必须先提高信徒素质,而提高信徒素质,必须先有高素质的传道人带领才能做到。 我认为“传道人”  相似文献   

3.
蒙闽 《天风》2008,(24):12-14
今日教会的很多教牧同工正面临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徒素质需不断提高以及教会事工与个人生活的多重压力,为此,本期主题栏“教会与教牧”中的三篇文章从教牧同工可能面对的试探、教牧同工的阅读以及灵修的需要等方面作了分享,相信读后对教牧同工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蒙闽 《天风》2008,(24)
今日教会的很多教牧同工正面临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徒素质需不断提高以及教会事工与个人生活的多重压力,为此,本期主题栏"教会与教牧"中的三篇文章从教牧同工可能面对的试探、教牧同工的阅读以及灵修的需要等方面作了分享,相信读后对教牧同工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2,(6):20-20
7月教堂建筑中国化8月教会节期中国化9月灵修生活中国化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广大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因此,请牧者同工从中国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教堂建筑、教会节期、灵修生活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6.
传道人     
如何办好教会,如何提高信徒素质,已成为当今教会的首要任务和责任,这是各位弟兄姊妹所共识的,也更是各位同工、教牧人员的当务之急和心灵共鸣。教会要兴旺,必须先提高信徒素质,而提高信徒素质,必须先有高素质的传道人带领才能做到。 我认为“传道人”三字正好巧妙地指出了作传道人  相似文献   

7.
施成忠 《天风》1996,(11):26-27
在办好教会这个问题上,我们曾讨论过如何加强基层教会的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也曾讨论过要提高信徒的素质,必须首先要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等。这些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到了教内外有识之士的重视。但是,我们在重视上述这些问题时,忽略了确保教牧人员基本的生活水平这个温饱问题。全方位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3)
正由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需要,各地教会堂点以对信徒身体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暂停了场所内的聚会活动,减少了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潜在病毒传播风险。线下教会暂停聚会之时,信徒应该怎样做好敬拜?牧者又该如何有效做好牧养?笔者的一些读经和灵修心得,愿与诸位分享。牧养之一:教会牧者多种形式讲道牧养有人把防疫在家的信徒看做是流离无牧的,事实并非如此。教会牧者,应当对受托照管的群羊生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10.
很感恩,我有幸被江西省基督教两会推荐成为《天风》的推广员. 《天风》是基督教全国两会公开发行的杂志,多年来被评为编校质量优秀的杂志,是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宣传阵地和平台.通过《天风》,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政策,全国各地教牧的讲章、灵修,教会事工交流、神学思想研究和各地教会的消息等,是值得广大教牧人员及信徒好好学...  相似文献   

11.
闭幕词     
丁光训 《天风》1994,(2):12-13
自从我们提出“办好教会”这四个字以来,广大信徒大为高兴,社会各界也深表同情。 广大信徒得知,三自爱国运动是个办好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得知三自爱国运动对教会办好办坏不是漠不关心的,这给广大信徒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鼓舞。但是。  相似文献   

12.
陈亮 《天风》1999,(12)
我是哈尔滨市教会青年团契的平信徒,近两年参与教会侍奉。教会是神的家,我们都是被基督宝血洁净成为神的儿女,见面称呼一声“弟兄姊妹”。你、我、他都是神家中的一个成员,对这个属灵的大家庭都有责任。请问你是一名有责任的基督徒吗?黄雪芬姊妹虽是一名平信徒,在疾病中用灵修日记的方式写了《乳香》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4.
发挥平信徒作用是推进民主办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普世性问题。中国教会现阶段如何发挥平信徒作用,概括起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平信徒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二是教会负有领导责任的主教、神长如何发挥平信徒的作用。三是发挥平信徒作用也是推进民主办教的具体体现。一、平信徒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平信徒在天主救赎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平信徒在坚持信仰,努力开展福传工作和尽好  相似文献   

15.
我们提办好教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少信徒对党的宗教政策有疑虑,认为共产党是无神论者,最终是要消灭宗教的,提办好教会,党和政府不喜欢;文化大革命给教会带来的灾难,使不少同工同道心有余悸;落实宗教政策上碰到的困难也削弱了同工们对办好教会的信心。另一方面,教会重建,百废待兴,困难不少,所以对办好教会不敢提,不愿意提,就是提了也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6.
<正>"灵修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一是讨论基督教中国化不能只停留在论证重要性、必要性的阶段,很有必要做一些纵深的推进与尝试。二是过于学术性的神学思辨或艰涩的哲学思考,对基层教会牧者来说或许并不太适应,而灵修中国化是一个相对容易"有话可说"的主题。但这不等于说这一主题可有可无。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其"接地气"、更具普及性,因此对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可以产生更大的实践意义。研究与思考中国神学绝对不是在象牙塔里,而是在教会具体生活场景中,它是能指导信徒实际灵性生活的践履之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会上上下下,都在为办好教会而献策献力。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教会中的老龄问题,面对教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信徒,我们不能对之置若罔闻。老龄问题也是办好中国教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据全国政协常委、全国老龄委员会主任王照华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突破一亿大关。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末,我国老  相似文献   

18.
吴志福 《天风》2016,(8):32-3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日益多元化,具有轻便、环保、易于查阅等优点的电子书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在当今教会中,不少弟兄姊妹在聚会、查经、灵修时,也纷纷使用电子版圣经、神学书籍、灵修著作等。电子书也改变了基督徒聚会的方式,十几年前,主日崇拜中,信徒翻着圣经,捧着《赞美诗》,而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低着头,指尖划过屏幕。这种现象引发了教会内部的一些争论,不少牧者同工思考、辩论着纸质书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教会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被信徒拥戴为灵性楷模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教会中的深远影响往往不单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而是因为其灵性经验的丰富和读经亮光的独特,而这却与其灵修功夫有关。他们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沃土情深意厚,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滋养,他们的神学思考或灵修默想总是散发出厚厚的中国味道。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