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共 2 1 3人为被试 ,采用 3× 2的研究设计 ,考察了在成功和失败情境下三种成就目标取向 (掌握目标取向、成绩接近目标取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取向 )的学生焦虑度的差异。结果发现 :(1 )在两种情境下 ,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的焦虑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学生 ,而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焦虑度与成绩回避目标学生的焦虑度无显著差异 ;(2 )三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焦虑度显著高于成功情境下的焦虑度  相似文献   

2.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3.
成败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在设置成功与失败的情境下,考察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有最高的业绩表现,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功情境;(2)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与成功情境无显著差异,在成功情境下的业绩表现略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3)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显著低于成功情境。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冯晓杭 《心理科学》2006,29(5):1137-1140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小学2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儿童年龄大小,启动掌握目标都可以有效地促进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知觉与回避型表现目标存在交互作用,在回避型表现目标启动条件下,能力知觉低的儿童迁移成绩较差。儿童自身的成就目标取向未对迁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成就目标理论为指导,实证探索不同课堂目标导向对学习成功感的影响。以170名初二学生为被试,在数学课上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向教学,创造出不同的目标情境,即课堂掌握目标情境、课堂成绩-趋近目标情境和课堂结合目标情境,以研究不同课堂目标导向对学生学习成功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目标情境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2)教学干预后,三个实验班学习成功感显著高于对照班;(3)经过教学干预,三个实验班学习成功感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班学习成功感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三种课堂目标情境均有助于提高学习成功感。从总体上看,研究的结果支持多重目标理论。  相似文献   

6.
尽管朋友是影响青少年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朋友之间双向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和自我报告问卷收集了8年级青少年在两个学期末的数据,获得在一个学期中稳定的同性别朋友对216对;使用主客体互倚性模型,探究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以及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相互影响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青少年朋友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相似性既源于选择效应,也源于影响效应;(2)掌握目标取向不仅在个体自身当前和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而且朋友一方的学业成就还能通过自身或对方的掌握目标取向影响对方或自己后续的学业成就,男生的中介路径多于女生;(3)对于男生而言,表现-接近目标取向在个体当下学业成就和自己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但对朋友后续的学业成就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对友谊关系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情境之一,并突显了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相互影响中的关键作用和性别差异模式。  相似文献   

7.
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成就目标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基础上,依据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Pintrich和 Elliott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成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和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4种类型。实证研究表明,四分法不仅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而且也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成就目标与任务投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的任务阶段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配至掌握目标组或成绩目标组,考察两组被试在任务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任务投入水平,及相关动机变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作用差异主要体现在任务结束之后,成绩目标组对尚未完成的实验任务的继续投入明显少于掌握目标组,并且成绩目标组在实验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愉悦感,对实验任务的内在兴趣也较低。  相似文献   

9.
教师成就目标的测量及其与学校目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依据Elliot关于成就目标的能力界定标准和能力效价的理论构想,提出教师成就目标的理论结构。浙江省内外十多所中小学523份有效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成就目标由6个因素构成,即:绝对-回避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参照-回避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绝对-接近目标。然后,利用浙江省内外另外十多所中小学62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教师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握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绝对-回避目标具有显著负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和参照-回避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钦  刘儒德  贾玲  袁稹 《应用心理学》2010,16(3):201-207
将209名初中生被试分为掌握、表现-接近与表现-回避三种特质性成就目标定向,随机分配在掌握定向与表现定向这两种情境性成就目标要求之下,依次阅读一系列10个同质性材料并回答一道位于每段材料之后并与该材料首句信息相关的选择题,根据被试完成每次任务的阅读时间与答题正确率,考察被试的实际目标定向以及目标调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特质性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在特定任务情境下,情境性目标要求掩盖了特质性目标的作用,而且,情境性表现目标的被试比情境性掌握目标的被试更快地调节目标以适应实验任务所隐含的实际目标线索。  相似文献   

11.
学生成就动机的目标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西方关于学生成就动机中的目标系统的研究。已有研究资料表明,个体的目标系统不仅包含业绩目标和掌握目标,同时也包含社会目标,它们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和认知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成就目标理论是当前教育领域有关学生成就动机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中后期Weiner在整合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之后,Dweck等学者对成就目标的概念、分类及动机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成就目标理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在学校教育、体育运动和生涯发展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未来研究应强调成就目标的动态性与多维性,注重成就目标的性别差异和社会期许效应,运用多元化方法以提高成就目标研究的外部效度,拓宽研究对象以增强成就目标的应用性研究,更加关注情绪情感与成就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就目标相关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就目标作为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在成就目标分类的基础上,评析了成就目标与动机、认知、行为、情感间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extends previous work on the self-regulation of goal striving as well as effects of temporal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n motivation. Borrowing from classic work on goal gradients and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s, we predic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ambivalence toward a personal goal moder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feeling or being close to goal attainment affects motivation, such that greater proximity to the goal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motivation at higher levels of experienced goal ambivalence. We find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ized effect across three studies examining different goals (pursuing a degree, running a half-marathon) with varying operationalizations of goal proximity (self-reported, manipulated, temporal) and motivation (goal commitment, intention strength). These results validate that classic concepts of motivation science such as goal gradients and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are both relevant and applicable to the everyday pursuit of self-set personal goals.  相似文献   

15.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isruption and has had both direct and downstream consequences o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ves, including their personal goal pursuits. In the face of unexpected hardships and obstacles, people have had to find new paths to goal achievement. In the present work, we examined whether difficulty adjusting goal pursuit during the global disruption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related to negative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goal-related outcomes. Across two studies, we found that people who had more difficulty adjusting their goal pursuit during the pandemic experienced more negative feelings toward their goals, were less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of their goals,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actually achieve their goals. Moreov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lanning tendencies, need for predictability, general adaptability, and perceived pandemic disruption were related to more difficulty adjusting goal pursuit.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flexibility in the face of setbacks and obstacles, especially during times of disruption and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6.
目标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标理论是近年来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学者们基于对目标概念、目标功能的不同理解 ,提出了各种目标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动机系统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剖析了不同学者对目标结构的性质、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就动机的多重目标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蓉  刘鹏 《心理科学》2011,34(2):332-336
为了回应Locke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仍然需要发展”的观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目标设置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设置明确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设置模糊或一般性目标会使被试产生更高水平的努力,从而提高成绩;设置明确但难度偏低的目标与设置模糊目标的成绩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被试对目标的可接受性程度越高,成绩越好;任务难度变量对目标难度与成绩之间的调节效应要通过被试对策略的发掘和使用以及在时间方面给予一定的压力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