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鑫 《天风》2014,(5):9-11
要有追求、渴慕的意识,促使自己在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上逐步进深,成为神、人喜悦的忠心而良善的仆人。又是一年绚烂的毕业季,许多同学将告别"象牙塔"走进教会牧场。按我自己的经历,踏进教会工作门槛之时,一定会有许多的忐忑。于是我想与同工们谈谈进入工作岗位时必须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后,我和一位同工一起到各乡教会传道,并举行了几次圣餐礼,所到之处受到众弟兄姊妹的热情接待。他们的信心、爱心、热心和渴慕真道的心情,使我深受感动和激励。通过这次布道活动以及和一些弟兄姊妹交通,也发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4,(12):64-64
问:我是一位青年传道人,我发现目前不少青年信徒对本教会缺乏归属感,喜欢做"游民",今天去这堂聚会,明天去另一教会礼拜。似乎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得着,而不太关心对教会是否要尽本分。我曾作过提醒,但他们以"都是主的教会"为由,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李文斌 《天风》2007,(11):26-27
铜川教会的信徒渴慕神的话语,殷勤读经,时刻牢记“同心协力,兴旺主的福音使命”,并且把基督属天的生命实行在他们的生活中。使教会这盏“金灯台”光照四方,荣神益人,为上帝作出了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朱仕权 《天风》1996,(1):31-32
我从神学院毕业走进教会牧场迄今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几年的教会事奉工作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经历使我感触极深,现谈几点与主内同工同道共勉。 一、当负上基督的轭 太11:29—30节记载主耶稣说:“  相似文献   

6.
王启迪 《天风》1996,(7):27-28
记得还在神学院学习时,有个次我在图书馆里曾看到一本叫《教会行政管理》的书,当时我一看这书名就甚觉可笑,教会是神的家还需要什么“行政管理”,认为那是一本属世的书,不值一看,就草草地放回书架。两年后的今天,当我置身于牧场,亲身经历到教会工作步履艰难的时侯,当我耳闻目睹教会容纳许多不为神所悦之事的时侯,当我看到教会有能力发展而由于人意迟迟不前,甚至耽搁圣工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景健美 《天风》2016,(8):38-39
正1999年,主赐我一颗渴慕圣道的心,开始了我的信仰之旅。我学会了一些赞美诗,印象深刻的有一句:"神的殿荒凉,守望的人在哪里?"当我唱到这句诗时,心里非常感动,内心的祷告是:"主啊,如果教会需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望的人,我愿意做你的工人,而不是一名雇工。"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接受了四年的神学装备,记得毕业晚会上,班里的同学制作了一个PPT,结尾呈现了一幅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8.
小羊 《天风》1995,(1):15-16
山中牧场,乍一听可能会有一种陌生感。其实它早已与大家见面。因去年第二期《天风》上刊登过广西河池地区教会情况。放暑假了,我又一次访问了山中牧场——广西河池地区。 7月8日,我与妻覃素芬姊妹从家里启程,一路上翻山越岭,爬山涉水,走那坎坷崎岖的小山路。  相似文献   

9.
余志林 《天风》2007,(4):16-17
马其顿教会是一个穷教会,他们把教会当作自己的家,他们不为自己着想,他们在自己过得去的同时也资助了神福音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早期教会大得喜乐——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谐社会,让人们生活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这不仅是人心的渴慕与向往,更是基督精神的所在。为此甘肃省天水基督教会组建了义诊队,尽力把切实的关爱送给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贫困群众,在过去的一年,义诊队已做了许多义诊工作,而天水教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荣神益人。下面简述义诊队的开展情况,可供各地教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远来 《天风》2014,(10):22-24
带着满腔热血进入教会却屡屡受挫,这可能是不少新同工面对的难题.新同工如何适应老教会?笔者仅就自己的经历作几点探讨.一、改变自己而非改变教会新同工与老教会的张力也许最早是来源于一种心态:太急于改变教会.他们渴望的不是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教会,而是如何改变教会成为他们心目中那模模糊糊的理想化教会的样子.张力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天风》2008,(22):34-34
我是一个乞丐,一个每天都有面包吃的乞丐,靠着面包坊主的怜悯,快乐地活在世界上,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有一天,我拿着面包经过一片贫民窟,看到一群饥饿的人们。他们的眼神是那么迫切渴慕,看到我走过就央求说:"给我们吃吧!"看着他们的缺乏,我的心甚痛,因为我仅有一片面  相似文献   

13.
正教会是一,因为教会所接受的信仰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参弗1:23)。耶稣基督一开始就使自己的门徒参与他的生活和他的事工;他给他们启示天国的奥秘,使他们分担他的使命、他的喜乐和忧愁。耶稣还提及他与门徒之间一种更亲密的团契:"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参约15:4-5)这说明基督徒在基督里是不可分的合一,离开了这样的合一,教会就会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叶东升 《天风》2009,(8):54-55
做牧人不易,做善牧更不易。这是我离开母校在牧场工作至今的深深体会。从最基层的农村教会到城市教会16年的侍奉中,虽然有失败,有软弱,有亏欠,但是,更多的还是“以便以谢”的神一直在保守着我,使我常求于圣经真理的教导,乐于基层生活的体验,谨于属灵内室的祈祷,勤于探访交通的分享,静于默想生活的思考,谧于时刻自牧的反省,提醒自己做主忠仆,战战兢兢学像基督,学做羊群的善牧人。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玛豆福音28章18节记载:耶稣便上前对他们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终结”。耶稣在这里将训诲万民、施行圣事和管理教会的全部权力交给了宗徒们。并许下天主将一直与教会在一起,保证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宗徒们应有继位人来继承宗徒们的职务和使命。宗徒们领受圣神后,就从耶路撒冷开始在各地建立教会,宗徒们的继位人即各地主教根据基督的旨意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负责的地方教会,以主教为首的地方教会有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之权。  相似文献   

16.
赵皎钦 《天风》2005,(4):26-26
"神爱我,神爱你、神爱他,神 爱我们大家……"这响亮、铿锵、清 脆、有力、亲切的企盼声,在寂静、 优雅、清馨、圣洁的殿宇上空飞扬 着、盘旋着、回荡着。 这发自肺腑清澈、纯真、动人 的心声,是众肢体在向神虔诚地祈 祷;是众信徒在向神倾吐感恩的衷 言;是众儿女奔赴迦南美地的畅想 曲;是基督徒在高歌得胜的乐章, 这就是北方一农村教会的特殊群体 --识字班的众学员在仰望、企 盼、渴慕父神开启他们不识字的双 眼,驱散他们不认字的黑暗,赐给 他们文化知识的能力,让神的大光 来照亮、温暖他们冰冷的心田。  相似文献   

17.
刘美纯 《天风》2022,(9):24-25
最近我听到一件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教会按立牧师,需要被按立的人交一定数额的费用,甚至有的教会明码标价.这就像很多年前我听到教会施洗按人头收费一样的不可思议.在教会,当所有事情都与金钱挂钩,不知这到底是侍奉,还是做买卖.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2章17节说:"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和合本2010》).保罗说他们"不像许多人"中的"许多人"是指那些假教师和假使徒,他们是搅扰、分裂哥林多教会的人.他们表面上是在为主做工,也是在传道,但是他们的动机只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金     
李汶道 《天风》2005,(11):35-35
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各自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地工作。他们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并具有开拓的经济意识,一个善于作信徒的探访和调和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作工。一年后,教会很快地走向兴旺,他们三人也赢得了信徒的喜欢。  相似文献   

19.
据传,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渴慕圣教的望教者。他热心探求圣教真理,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阅看福音和圣教书籍,还常同那些远涉重洋来中国传教的外国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典故,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在教会流行通用的“全能  相似文献   

20.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