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人们常常援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属性。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误解,误把人的社会属性当成了人的本质,其实,要揭示人的本质,就要深入人性的背后揭示决定人性的动因。这种决定人性的动因即为人的本质。因而,人的本质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使人获得了质的规定性,而且锻造并决定了人的属性,使人性越来越远离动物性。人的一切属性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都通过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料 对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5年中新生儿专科出院的1874名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出院前终止治疗64人.64例新生儿中,男40人,女24人;早产儿17人,低出生体重儿23人(<2.5kg 15人、<1.5kg8人);疾病诊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人,先天畸形26人(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1人),宫内感染(包括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等)9人,核黄疸1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人.终止治疗的原因有:救治无效25人,经济困难14人,严重缺陷14人,担心有后遗症11人.从上述资料可见早产、低出生体重及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终止治疗的主要疾病,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病情严重救治无效.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的本质的整体存在及其生成根据人的本质不是片面的存在, 而是一个由多种本质特性所构成的整体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第 123页)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的多方面的本质特性获得具体存在的, 是通过人的种种活动获得现实表现的。人的活动大体包括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就是这三方面特性的有机统一。1. 人的生理本质特性  人的生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的部分。马克思认为, 人是自然存在物, 人相对…  相似文献   

4.
刘宗昌 《天风》2006,(5):24-26
我们要用敬仰,谦恭的态度,效法周围人的长处,学习人的优点。在学习中长进,在效法中和谐,尽心爱神,关爱生命。还要和睦人、恩待人、善待人、尊重人、安慰人、服事人、顺服人、怜悯人、体恤人,达到爱人如己。因此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和好、相爱、和平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掘人的创造活力,回归圣经,借助神学,找回人的价值,尊严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自我和好才是社会和谐工程的保障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一、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指现实的、历史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的人。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脱离实践的人和脱离人的实践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认知、个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幼儿认知、个性的研究很多,但专门就此两方面进行性别差异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幼儿认知、个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为幼儿教育提供根据.一、方法1.被试:选取四岁幼儿1286人(男657人,女629人),六岁幼儿1286人(男649人,女637人)测查个性发展,其中四岁幼儿1221人(男626人,女595人),六岁幼儿1221人(男617人,女604人)进行了认知能力的测查.  相似文献   

7.
由日本筑波大学和国际科学促进基金会(Found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主办的“第八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85年8月底在筑波大学举行,应邀参加的各国或地区的学者_达二百零二人,其中南韩七十四人,日本七十六人,中国十九人,台湾十三人,欧洲十二人(西德四人、东德三人、英国一人、法国一人、意大利二人、捷克一人),美国七人,澳大利亚一人。中国学者来自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院两个系统,原来都是个别接受邀请的,但到了日本以后,我们一行常被称  相似文献   

8.
傲气与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傲气叫人“天下唯老子独尊”;傲骨叫 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傲气使人落后,被人鄙夷;傲骨使人高尚,被人崇敬。 一个傲气十足的人最终是夹尾狗,活着也似死了;一个傲骨峥嵘的人结果是纪念碑,死了也还活着。  相似文献   

9.
人的价值范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的价值在价值系统中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人的价值是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切价值形态中最高的价值,是贯穿于一切相对价值之中的绝对价值。也有的学者认为,一切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没有人则难以谈论价值,因此,就价值属性来说,一切价值都是属人的。二、人的价值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人的创造是人的价值的实质,人的价值是以人对社会的贡献为核心的人的创造,服务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人的贡献是基础;人的的享用和受到尊重也是以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论游,人游不过鱼;论跑,人跑不过马;论力气,人比不过牛;论身躯,人比不过大象;论尖牙利爪,人比不过老虎和狮子。但人却稳稳地统治着地球。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各种动物的人,靠什么来统治地球呢?有人说,人能统治地球,那是因为人站立起来了,能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特征。但在我看来,人仅靠身躯站立起来,还不足以统治地球,毕竟人身躯的力量是有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  相似文献   

11.
黄立营 《学海》2004,(3):177-180
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实现人的自主、自觉与自由 ,表现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现代社会应不断提高人的主体地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它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完善人的素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主题。在目前条件下,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改变人的素质的重要前提。只有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人才能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去发明创造。人的素质与动物素质最大的不同是人对原初能力有无限的延伸力,在认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尊重人     
吴明 《天风》2001,(12):38
人是神所创造的,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当尊重神的创造,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人不仅尊重物质的人,也包括人的思想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爱是和谐     
谢劲松 《天风》2005,(6):42-43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内容是可以再简化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都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具体途径和具体表现。人与人的和谐只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来自人心灵深处的爱,既爱人也爱  相似文献   

16.
“道德”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既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亦是人的自由存在方式,既是人对存在的反思性把握,亦是人的反思性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将学术界这几年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人的需要”范畴的内涵及其与人的本质的关系哲学上的“人的需要”范畴,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上所用的需要范畴内涵不同。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定: 1、认为人的需要是人对人所创造的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一种依赖性和渴求性。人的需要本质上不是指人对未经改造的自然物的关系,而是对人所创造的物的关系。 2、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人的需要是在作为主体的人与外  相似文献   

18.
本来面目     
我常常觉得在现在社会里,真实的人愈来愈难见了。所谓“真实的人”,就是有风格的人、特立独行的人、卓尔不群的人、不随同流俗的人——也就是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对生命有一个独立的理想目标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最受世人崇敬的人往往都是第一个大有作为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第一个环球航海的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人,第一个摘取某项科技成果的人,第一个在比赛中夺冠的人……敢为天下先、勇创新奇迹的第一个人,其胆量、其智慧、其成就、其业绩,总会吸引众多人津津乐道,赞赏不已。  相似文献   

20.
季剑虹 《天风》2002,(9):6-7
经文:彼后1:7每一个传道人,并不只是爱弟兄姊妹,还要爱众人,否则就没有资格来事奉神。一个讨厌人,轻视人,否定人,贬低人,咒骂人的人决不能作神的仆人。为什么有些人对人爱不起来?主要源自三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