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颖鹏  陆树程 《世界哲学》2023,(1):5-15+160
当今世界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局部战争频发多发,对人的生命体造成了严重威胁,重新学习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对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学丰富的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不仅需要把握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问题阈,感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来源、基点、内核的理论蕴涵,而且需要阐明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领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追求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建构生命辩证法、打造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探赜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应以人的生命实践为统领,关切人类生命发展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重要原则,优化生存境域、提升生产水平、丰富生活样式、改善生态环境,真正构建一个美好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2.
现实与理想的问题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问题。根据马克思,现实与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相关切,区别于现存;理想是扎根于现实的,同时,现实与理想的实现有关,它还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现实与理想相互切近,又保持内在张力。这表现在:一方面,现实与理想两者是相区分的,需要进行划界;另一方面,现实与理想相互联系,都植根于人类实践的能动活动之中。这意味着,人类实践的能动活动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一) 马克思用“工艺学”等词作为技术的同义语,主要通过对劳动、机器、工艺等生产和经济过程的分析考察来阐明自己的技术哲学思想。这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手段,它包括实体技术(工具、机器、设备),也包括智能技术(经验、技术和知识、理论)。实体技术的运用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指导,而智能技术的发挥也离不开实体技术的施行。  相似文献   

4.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性质和特征朱宝信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哲学思想形成的早期,而是马克思在早期就形成的成熟的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早期形成的哲学思想,就是研究他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5年间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此后,马克思就在已经形成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就其性质而言,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实践唯物主义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强调的是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对立。主张以实践的辩证法解决主客体的对立,通过实践的辩证法,人朝着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向前进。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旧哲学相比,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在其形成过程中,还有四个不同于旧哲学的显著特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2)马克思哲学形成的重心,不是唯心唯物的本原之争,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3)马克思哲学形成的线索,开始于人的本质的论证,继续于  相似文献   

6.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自由理论的突破性进展: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的一大贡献/胡振平∥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上海).1992,2.29~33论马克思哲学与实践观/石路∥河北学刊(石家庄).1992,3.39~44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革命哲学/张奎良∥天津社会科学.1992,2.9~15也谈马克思晚年有关东方社会问题的思维成果: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胡欣∥哲学研究(北京).1992,5.16~24论人类受动性活动的本质意义/雨田∥山东社会科学(济南).1992,2.72~76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对象性活动”概念/吴晓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上海).1992.2.37~41列宁对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形式的探索/何小平∥东欧中亚研究(北京).1992,2.30~37  相似文献   

7.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 2004年第 3期刊登了笔者《“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与哲学范式的变革》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是, 马克思的那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 这个命题的本体论含义是在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中得以显现的, 亦即马克思通过对“直观的唯物主义”的批判, 明确强调: “感性世界”并非是独立于人的、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自在世界, 而是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深刻基础的属人的现实世界或“生活世界”。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  相似文献   

8.
1842年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剧烈变动之际,他告别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开始迈向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4月初至5月末期间的马克思的《波恩笔记》,特别是他对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本雅明·贡斯当的研究,便真实记录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复杂变动过程。在《波恩笔记》中,马克思聚焦于贡斯当从人类社会现实切入的宗教批判,这为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路径,推动着他远离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靠近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这同时反映了1842年初青年马克思的复杂理论视域,他虽处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包裹下,却无意识地接近唯物主义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育林 《现代哲学》2006,1(4):16-22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的辩证法研究,与他对实践和理论活动的现实性的理解有密切的关系。他所谓的现实首先是实践的,同时也是人们理论活动中对辩证法的认识和把握。现实性不仅仅是实践的、客观的辩证法,而且是主体的、认识论的辩证法。前苏联对辩证法的理解脱离甚至落后于现实和政治。这种对辩证法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本义。马克思强调生产劳动的现实性和辩证法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容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这种熟知是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基本观念作为理解框架的。因此,如果说人们在“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的基本看法上已达成某种共识,那么就有必要以实践哲学的范式来重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更能贴近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性质,更能说明毛泽东对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一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基本性质上是与马克思哲学一致的,即都是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特质就在于力主“改变世界”,这使得马克思实践哲学在本质上不仅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卢卡奇哲学的归属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久争不下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陷入卢卡奇思想的二重性之中,游离子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来认识卢卡奇。在卢卡奇一生的理论活动中,他一贯把劳动、实践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阐述,始终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阐释马克思主义。这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卢卡奇思想与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错综关系,造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只有把握卢卡奇在劳动和实践问题上前后思想的变化,尤其是卢卡奇最后赋予劳动、实践概念的真正涵义,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占卡奇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或实证与规范的两歧对马克思来说是一个假问题,因为这种两歧本来就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历史的两歧,二者统一于reality即现实、实在或真实,而现实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即人类历史的产物。有一些学者误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性质,把对实践经验的"实证"当成了对感觉经验的"实证",从而排除了辩证法的否定维度,陷入马克思批判过的抽象经验主义。对于马克思来说,正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首先是某种"事实"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实在或真实,其次才是某种"观念"。立足于实证和规范的对立,把"现实"即历史"事实"混同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事实",把马克思的正义观念视为超历史的价值判断,必然陷入"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从而排斥真正的"历史"即人类的实践活动。正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划分标准本身就是历史地形成的从而也必然被历史地超越一样,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对立统一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因而恰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学说产生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基础。19世纪上半叶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及其理论局限性为马克思科学无神论理论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理论素材和逻辑起点。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宗教的真正"祛魅",揭示了宗教产生和消亡的社会物质根源;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宗教的历史命运,实现了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的理论转向;坚守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揭示了消灭宗教异化的革命力量和现实路径,为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科学无神论实现了宗教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其理论意蕴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无神论提供了可贵启示。  相似文献   

16.
1 马克思的实践论有两个层次的涵义,亦或两种形式:一是作为哲学理论形态的实践论,一是作为理论思维方式或思想操作原则的实践论。这两种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形态,马克思的实践论标志着近代哲学的顶峰。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提供了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中介范畴,从而在解决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上,超出了以往的和同时代的哲学家所达到的水准。近代哲学超越了关于世界的本原、本体问题的研究后,进入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关于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人们都接受的,理解起来也没什么困难。但是关于科学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就不那么容易理解和接受。障碍主要来自对科学以及科学与生产关系问题的传统观念。人们习惯于把科学看作一种理论认识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去说明科学的意义和对生产的作用。按照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意义。科学作为一种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张阳升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面对贯穿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费尔巴哈以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宾词,克服了黑格尔用精神来统一存在的错误。但是他没有解决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马克思独具高见地提出了两者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即实践。一开始,马克思将实践仅仅理解为哲学的实践,并且“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这种哲学实践是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上的理性批判活动。《德法年鉴》时期的青年马克思越出纯哲学的批判而达到政治性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无产阶级在哲学的统率下对现实进行武器的批判。由于从政治性实践角度对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触角就不能不触动工人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即政治经济学这块园地。((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异化劳动学说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阐述生产劳动的,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中介,以此即可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绝对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这标志着马克思对实  相似文献   

19.
社会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不过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由社会冲突理论所积极引发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深入思考,最终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政治发展进程,甚至可以说也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政治发展进程,因此从根本上说它又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具有极其深刻现实影响力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毛泽东的《实践论》发表55周年前夕,上海市哲学学会、华东师大哲学系、《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编辑部、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等单位发起召开理论讨论会.54名上海哲学理论工作者与会讨论了如下几个理论问题.一、《实践论》的理论地位有学者指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王明等教条主义者自封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讥讽在中国的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就是要从理论上清算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实践论》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奠定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