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皇帝,谓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译言金也,觉罗即姓氏之义,玄烨是名,满族人。生于公元1654年,为清世祖章皇帝第三子,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年八岁,是年即位,改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于公元1722年崩,谥号清圣主,是清初第二代皇  相似文献   

2.
王岱舆传     
王岱舆,号真回老人。生死年不详。大概是生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死于清顺治年间,可能是在顺治十四、五年(1657—1658),活了五、六十岁以上。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7,(10)
十一世班禅在京主持法会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汪金福)为庆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建院10周年,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今天上午在著名藏传佛教寺庙———北京西黄寺主持了庆祝法会。西黄寺是公元1652年清世祖为接待进京朝见皇帝的五世达赖喇嘛而修...  相似文献   

4.
满族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族与佛教赵志忠有清三百年来,满族的主要宗教信仰是萨满教,但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满族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佛教或喇嘛教。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就一直奉行支持佛教的政策。顺治皇帝曾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曾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从而确定了清王...  相似文献   

5.
张中、伍遵契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字君时,又字时中,苏州人。生卒年,没有明文可考。可能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的时候,他还健在;这年,他可能是七十八岁了。  相似文献   

6.
400多年前,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自由出入紫禁城20多年。须知这可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尊贵、最神秘、最森严的宫廷禁地。这位西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他还曾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火炮。顺治皇帝管这位西洋人叫“玛法”(满语的“爷爷”)。顺治皇帝的母亲,尊他为义父。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并因引进西洋历于古稀之年被判凌迟(最后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帝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不婚,生…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11,(5):26-28
清初的皇帝之中,除了顺治与康熙外,乾隆(1711-1799)也是一位对西学兴趣浓厚的皇帝。大清王朝历经"三祖三宗",实际上直到第六代皇帝高宗乾隆时,才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乾隆帝原名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在位时秘密立为皇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匾额后,成为以后的立储定制。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一方面把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另一方面又亲手将它拖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老藏丹巴,山东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原为北京崇国寺喇嘛,顺治十七年(1660),奉世祖章皇帝之命,与其师爷阿王老藏和其师父老藏丹贝至五台山菩萨顶,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他在山30余年,首先是协助师爷、师父修葺了菩萨顶的全部殿堂楼阁。据其《重修真容院碑记》载,前自山门,中经过楼,迄于后院,增补缔缀,殿堂悉换琉璃黄瓦,遂使菩萨顶成了一座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梵宇琳宫、皇家道场,居于了五台山所有寺庙的首位。据菩萨顶老喇嘛回忆说,经其修葺后,菩萨顶有殿堂院、禅房院、方丈院、客堂院、兴贡院、小厨房院、茶房院、李子树院、买卖院、新房院…  相似文献   

9.
皇帝是一桩美差,而且是终身职,不退休.所以皇帝都愿意多活些日子,最好不死不灭不入轮回.于是吃仙药,吃药不行就练气功,练气功不行就研究通灵术预备着出特异功能,通灵术不行反转来又吃仙药.折腾了千百年,皇帝们的寿命却越见得萎缩下去,政变被杀的不多,吃药吃死的练气功走火入魔被巫术害死的却不少.就说明朝的16位皇帝吧,活过40岁的只有4位,其余12位皇帝都是在二三十岁正春秋富的时候遭遇不讳,求长生得短命,竟成了一条规律.可能是“身在此山中“的缘故罢,皇帝们终于悟不出这十分浅显的道理:各种大师们只管行骗,享受骗局成功的快感,皇帝长寿短寿,他们才不理会呢.……  相似文献   

10.
大喇嘛老藏丹贝塔铭师本蒙古,入卫籍为赵氏。居京师,礼师崇国寺;又尝师土波沙门兰建巴。至清凉山,居中顶及罗寺数岁,其结念所依也。后又远涉土波、蒙古国,于其语音、文字靡不通晓。复自清凉山归崇国寺。世祖章皇帝己亥岁,佥举其师住持清凉山,师亦于庚子挂锡兹山...  相似文献   

11.
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相传其创建于隋代。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三年.皇帝加封运河之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吴惟华“以时致祭”。顺治八年(1651)吴惟华在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名曰“天中塔”。塔成后,吴惟华又在塔边增建了三进的梵刹,称为“塔庙”。  相似文献   

12.
座落于内蒙古库伦镇的兴源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由顺治皇帝题匾,始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其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嘛呢殿西、东两墙,绘有清代早期十八罗汉及护法韦陀、多闻天王壁画.该壁画纵两点七米、横十四米、面积达三十七点八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游人观光,由西向东,可见汉传十八罗汉;由东向西,可见藏传十八罗汉.此壁画...  相似文献   

13.
正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相传其创建于隋代。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三年,皇帝加封运河之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吴惟华"以时致祭"。顺治八年(1651)吴惟华在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名曰"天中塔"。塔成后,吴惟华又在塔边增建了三进的梵刹,称为"塔庙"。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他从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中撷出高、旻二字,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写下《高旻寺碑记》,高旻寺一名由此得来。高旻寺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明史·太祖本纪二》卷二载,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清史稿·世祖本纪一》卷四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壬辰,石廷拄、巴哈纳、席特库等,败贼于平阳,山西悉平”。因此说,明代五台山佛教史是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这276年间的佛教历史。其间,由于帝、后的崇佛建寺,诸王大臣的护法敬僧,高僧大德  相似文献   

15.
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自比“释主”。康熙六十一年(1722)继位,成为满洲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君主,在位十三年,于五十八岁(1735)去世,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雍正在“康乾盛世”中既是一位承前启后者,也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是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的关键时刻起过关键性作用的封建帝王,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禅师皇帝,奠定和巩固了满洲统治中国的基础,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单良 《中国宗教》2022,(2):68-69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其与政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清代的道教治理具有一定特色,以往学者对此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清顺治时期(1644-1661)对道教的宗教政策出发,结合顺治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清代早期的宗教治理。一、清顺治时期对道教信仰的接纳女真部落从金朝便开始接触道教。《大金国志》记载:“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相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道教神祇逐渐为女真族信奉的萨满信仰所接纳。  相似文献   

17.
宪宗皇帝晏驾,新皇帝穆宗即位,追究元凶祸首,处死了柳泌等人。不久,穆宗皇帝也开始吃丹药。吃了三年,就把自己吃到了奈何桥的那一端。继位的敬宗皇帝只有19岁,正是“春秋富“,读书学习的好时候。但他嫌六经难读、骈文难作,竟迷上了特异之术和九转金丹。敬宗物色到一位超一流大师名赵归真,比张果老还“活神仙“,这活神仙的看家本领是白日见鬼夜间捉妖,  相似文献   

18.
张留孙     
(1248—1321) 元代道士。字师汉,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少入龙虎山为道士,传正一符箓、祠祭天地百神之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从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得元世祖宠信,遂留阙下;号为上卿,命尚方铸宝剑刻文以赐,于两京建崇真宫居之,专掌祠事。至元十五年授教玄大宗师,赐银印。及世祖不豫,谕隆福宫曰:“张上卿事朕岁久,始终一德,宜令诸皇孙尊信其道。”又谕留孙:“善事嗣皇帝”。成  相似文献   

19.
位置与距离     
文彦博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出将入相50年,却历经各种政治风波而不倒,以92岁高龄无疾而终,这是极为罕见的。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不管是老皇帝,还是重孙子辈儿的小皇帝,对他都极为信任,十分亲近,他为官的秘密何在呢?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那就是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将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的文彦博,排  相似文献   

20.
正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同治三年(1864)重新修建,1929年重新建造了四合大院,近年来又加以修葺。牛庄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型制的围合式院落结构,飞檐斗拱与雕梁画栋相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