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顺 《法音》2003,(4):40-46
一、和平的意义和平本为人类一致的愿望,在饱经战争苦难,或时局恶化而濒临战争边缘的时候,人类的和平愿望,也就更为迫切起来。然从古来今,人类一直在仰望和平、祈求和平,而和平始终不容易获得。一部廿四史,充满了血腥气;大部分的日子,都在战争中渡过。所以要求和平,必须探求和平的意义、不容易和平的症结,而探索那达到和平的坦道。我们佛教徒,对于和平的愿望,无疑比一般人恳切得多。我们应接受佛陀开示的圣训,去把握和平的真义;应仰承佛陀的慈悲愿力,而尽着为实现和平的努力!人类有要求安定、要求福乐、要求生存的共同意欲,所以人人有共同的…  相似文献   

2.
战爭与革命     
这是一篇围绕战争与革命问题宣扬现代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文章。全文分三节。第一节谈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战争与革命彼此有深刻的联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又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差别的现象。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不是任何革命都是由于战争而开始的,也不是一切战争都导致革命。革命与战争的后果也不同。民族解放革命往往可以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应当把它们加以区别。民族解放革命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既反对外国的奴役者,也反对国内的反动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则是反对外国的奴役者。国内战争不是永远与革命相联系着的,也不总是革命的形式。第二节谈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的战争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期世界革命过程通常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开始和展开的,例如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都是在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两次世界性政治危机时期发生的。因而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战争是革命的直接原因。战争和革命在时间上的接近是从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特点中产生出来的。虽然战争引起了革命,但这远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原因。第三节是作者修正主义观点表现得最突出的一节。现时代,革命与战争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改变了。从前,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和平共处的基本目的首先是保持和平的喘息时机,现在在和平共处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是使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取得对过时的剥削制度的胜利。和平共处正在转变为使我们易于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取得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胜利的最伟大的革命化力量的一个因素。世界大战不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了。以前,如要发生革命,战争不是必需的,在现时代为要形成革命形势,战争就更加不是必需的了,如古巴的革命形势就是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形成起来的。世界战争不但不会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而且将会严重地妨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把争取和平的斗争看作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任务。列宁曾提出用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3,(2):55-55
英国教会领袖利用圣诞节和新年讲话之机,纷纷向信徒宣传反战思想,对伊拉克战争后果发出警告。 英格兰和威尔士天主教领袖威斯敏斯特大主教摩菲奥康说,战争不应被视作不可避免。人们应永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不应停止避免冲突的努力。约克大主教霍普表达了同样看法,只承认对伊开战可以是最后的必要选择。霍普对参加新年祈祷的信徒说,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战争并不符合耶稣教义。不管英  相似文献   

9.
军事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说,就是战争的道德规律。军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也就是以战争为中心而展开的。 由于战争并不是人类社会中孤立存在的现象,它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及人本身的文明素质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研究战争本身,必须与研究同战争有内在联系的这各个方面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孙彦理 《天风》2003,(3):4-5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本意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和平与喜乐;耶稣传扬的福音不是战争与仇恨,而是和平与爱心;中国基督徒要为和平努力,要为和平祈祷。本刊特刊登已故孙彦理主教的讲章,以表明我们恒久为世界和平祈祷的心志。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多年的残酷屠杀之后,越南战争临近结束。然而,战争留给人们的,除了那令人震惊的巨大数字:被俘,失踪,死亡,伤残等等之外,再就是,许多生灵的生命在那不堪承受的,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战争的重负下,已经曲扭和变形。大约1972年末,一位日本记者曾经作过这样一篇报道:越南人害怕和平(afraid ofpeace)。他的意思是越南人并不是不想要和平,而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和平?”或“和平是什么?”或者说,这和平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战争”,他们肯定知道,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3.
“和平”已成为当今国际对话的主旋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深刻了解到和平的意义,和平已成为其迫切的需要。众所周知,1946年联合国建立的唯一目标是维护整个世界国家之间的和平,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却有少数人鼓吹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最好方式。无论如何,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与强权政治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地球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超级大国或核大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必须更为谨慎和明智地维持力量的平衡,否则将成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大威胁。我们不能忽视核武器的威胁,因为它会导致在地球表面和空气中人类和各…  相似文献   

14.
沈德溶 《天风》2006,(24):20
经文:太5:27年轻时候,读这节圣经,觉得很容易懂,叫人分清是非,感到要照这节圣经去做,也并不难。几十年来,在社会中活了大半辈子,越来越感到主的话十分可贵,也感到要真正照主的话去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难就难在一个“说”字上。因为主的话不是只要自己分清是非就行了,而是还要“说出来”,对“是”要说“是”,对“不是”要说“不是”,这就很不简单了。试问:你在一个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假如他对一件事说了个“是”或“不是”,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他的看法却是不对的,这时你怎么办?背着自己的良心,跟着他说,还是明哲保身,不出声呢,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坦然无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就说“是”,“不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0,(8):38-38
<正>《雅各书》5章16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我们需不需要向神认罪悔改之后再向人认我们的罪呢?人是否会像神一样,全然赦免我们曾经的罪呢?这个问题,不是用"是"或"不是"所能简单回答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他的《人的人性》(《The Humanityof Man》)一书的第一章。该章共分五节。在第一节里,作者对人道主义下了如下的定义:“人道主义是由自然人和他的超越的可能性所构成的一种二重性,”“人道主义…是把人加以理想化的一种行为准则、文化运动或教育纲领,”“人道主义把人看作值得赞美的对象”等等。作者避而不谈人道主义所“理想化”了的人究竟有怎样的阶级属性。培里不是把人理想化了,而是把人抽象化了,抽象为一种没有阶级内容的超阶级的虚构。这样就掩盖了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思潮的阶级实质。在这一节里,作者又说,“当代的人道主义……在颇大程度上是作为对其他某些思想的抗议而发展起来的。”作者所列举的几种思想之一是:“共产主义的泛滥促进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这就一语暴露了人道主义的反动本质:所谓当代的人道主义,也就是反对无神论、反对唯物主义的反共主义。同时培里又特别抬出了“自由”的幌子作为反共主义的“武器”。他说什么“人的什么东西被认为是值得赞美的?……人所特有的尊严乃在于他的鉴识自由的能力。”在第二节里,作者鉴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威望,极力强调人道主义与自然科学、与科学的决定论相一致,以避免人道主义因反对自然科学而被削弱。作者又说,“我们……生活在变化、行动、暴力和混乱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是“设计一种全人类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敌对的信仰被允许在和平竞赛中。……证明自己是真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通过所谓“全人类的”“和平竞赛”来达到反对共产主义、巩固帝国主义制度的目的。在第兰节中,作者论到人道主义与技术的关系。他说“反对或低估技术,会使人道主义注定成为废物。”他吹嘘人道主义“就像它适合于原始动力的时代那样,它也适合于核子能的时代。”在第四节中,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只要不把道德同禁欲主义等同起来,“把道德设想为对欲望加以组织以去掉冲突而代之以合作”,把道德理解为“不反对欲望本身而只是反对欲望的放纵”,那么“人道主义与道德之间的对立就不再有任何根据了。”总之,作者极力要把人道主义与道德说成一致来为人道主义吹嘘和辩护。在本文的最后一节里,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功利主义”、“快乐主义”以及与宗教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19.
彭剑  汤蕾 《宗教学研究》2012,(3):197-200
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来自欧美的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第三国公民向南京难民伸出了援手。从基督教仁爱观入手分析,其动机不是反日,也不是亲华,而是为了结束战争,实现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20.
一在斯大林的许多著作中,恐怕没有像他在逝世一年前左右写的所谓“经济论文”(《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样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了,大家知道,这篇著作包含了老斯大林联系1951年11月举行的关于编写所谓《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苏联经济学家讨论会,就广泛的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我所以说这篇著作占有特殊地位,其理由之一即在于,它大胆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再度确认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性”的论点,预言了日本和德国帝国主义的复活,规定了和平运动作为民主运动的性质等。然而和斯大林的其他著作比较起来,“经济论文”最具特征的地方倒是这样一点:有些命题,从当时的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