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道教》1990,(3):4-6
1990年5月5日,中国道教学院在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历史上,道教一直是师徒相承,传授道教知识。解放前,道教界也有些仁人志士想开办学校培养青年道徒,然而终未实现。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以来,从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开办了五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和两期进修班,为创建中国道教学院准备了条件。经过道教界的多年努力,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盼望已久的,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所全国性的道教学院终于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道教史的研究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第一,从事道教研究的人员少,力量也比较单薄。其次就资料来说,经过抉择加工比较系统的道教史资料还没有。第三,研究成果不多。由于过去对道教史上许多问题,很少展开讨论;有些专题不仅未深入进行探讨,甚至尚未涉及。因之不管从资料上或研究成果上,可以凭借的东西都不多。在这方面,道教史的研究不仅不能同中国哲学史相比,就是比起佛教史来也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高道都高瞻远瞩,从道教的存在和发展的大局考虑,把参与当时社会活动作为弘道的主要内容。其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道教从创立起,就以济世救人为己  相似文献   

5.
正自《太乙金华宗旨》的心理学价值被发现起,道教早已进入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作为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文化体系,中国本土的道教心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尽管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目前,中国本土道教心理学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体,具有两个基本方向:其一,从道教中汲取有关心理的元素,不断建构道教心理学理论框架;其二,以现代心理学理论诠释道教,或挖掘道教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的道教要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就是中国道教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结合,这样才能使道教在新的历史发展当中,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起到鼓舞支持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历史作用,这也是道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序在旧中国,人们信奉佛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可是若把儒教除外,那么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便是道教。因此可以说道教能全面地反映旧中国人们的思想。可是和其它领域相比,研究道教的人数少,进展缓慢,因此至今还没有人写出道教何时产生,有何变迁,直至今天的全部历史。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强烈地意识到道教对旧中国人民及中国社会的影响,于是便在前辈们当时已经发表的成果基础上,大体整理出道教史的内容,于一九四八年发表了题为《道教和中国社会》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一最近日本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电视台播映着介绍丝绸之路和黄河的节目;报纸上登载着招徕人们去中国旅游的大幅广告;街上书店摆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书刊。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日本人对中国道教产生了兴趣。许多年青人步入了道教研究的行列,并不断有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出现。1985年和1986年,我曾两次应邀在东京朝日文化中心,向普通市民介绍中国道教。这说明,中国道教在一般的日本人中间也引起了反响。这种情况,同本世纪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日本人对中国道教,不仅一无所知,而且不屑一顾。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963年秋天。当时,中国永乐宫壁画展,在东京、名古屋和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研究道教的人都知道这样一种怪现象,道教本来出自中国,但近现代意义上的道教学术研究却是首先在国外发展起来的。若从上个世纪初涉足道教的法国汉学大师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算起,则外国的道教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如火如荼的道教研究热潮,形成了法国、日本和美国三个道教研究中心。而在道教的故乡中国,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现代意义上的道教学术研究一直只有少数几位专家问津,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到八、九…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道教审美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将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道教文艺为代表的道教审美文化 ,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一条独特的分支 ,曾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教文学源远流长 ,道教艺术别具特色 ,道教美学思想富于民族特色。进入新世纪 ,怎样研究和引导道教审美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有利于抵制邪教 ,也应提上文化发展的日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人民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热潮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新春伊始,我们道教信徒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崇高理想,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道教》,在这大好形势下创刊了! 万仞不拒抔土,大海不拒百川。《中国道教》将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尽微薄之力。《中国道教》是在创刊于一九六二年的《道协会刊》的基础上改版的。《道协会刊》迄今已编印二十期,主要寄送道教界人士阅览,并送政府有关单位参考,也有一部分赠、售学术研究机关。它对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以及配合道协各项工作,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14.
高丽是韩国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王朝,道教斋醮颇受王室重视。为了举行斋醮,高丽王朝设立了一系列道教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分为具有官署性质的机构和不具官署性质的机构两种类型。具有官署性质的道教机构又可分为只为斋醮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庙署合一的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主要设置在京城,地方上也有少量道教机构。地方道教机构有些是本土信仰道教化的产物,有些则是高丽官方所设,都不具官署性质。京城道教机构和地方道教机构共同构成了高丽王朝的官方道教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前后,乃至整个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巫祝、方士和隐士的活动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隐逸之风和民间的巫俗与淫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特有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条件。下面,我们对道教在始创和逐步成熟时期社会上  相似文献   

16.
道教镜文化     
追求长生至仙是道教的核心教义。道教的诸多修行法术和斋醮活动也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道教活动要使用许多法器,金属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法器之一,其纹饰上具有独特的宗教特色。历史上,道士不仅能铸造满足自己特殊需要的镜子,还能为达官贵人或民间百姓铸造日常生活所用的金属镜。众多道教徒相信常修明镜之道可以得道至仙。因此,修炼明镜之术亦为道教重要修行活动之一。道教各种与金属镜有关的活动,不仅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容,也为中国古代的金属镜文化增添了光彩。一、镜文化的宗教内涵道教徒使用的金属镜,其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道教…  相似文献   

17.
正自民国以来,我国道教研究在学术上比较薄弱,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学术界的努力,道教学术研究正在走向繁荣,其中孙亦平教授的道教研究尤其值得瞩目。2014年,孙亦平教授出版了大部头著作《东亚道教研究》~((1)),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阐述了它形成演化的历史,并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开创出东亚道教研究崭新的局面"~((2)),它围绕道教,"以中国为中心,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传播历史为  相似文献   

18.
道教自诞生以来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中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而且对西方社会也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发展观。论文从道教的自然观、人生观、生育观、社会观、消费观和聚落生态观等方面对道教所蕴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了纲领式的论述和阐释,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从汉代的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与民间信仰从来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针对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道教对其具体态度也有不同。历史上的道教参与过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个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之批评、否定的态度。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她对历代的民间信仰对象是收容的多,在收容中有所改造。研究历史上道教改造民间信仰的做法,不仅对厘清道教神谱的变化发展,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20.
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有名的道士,是道教茅山宗的创立者,又是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多才多艺,是个著作等身的道教领袖人物。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在道教的驱邪法器与驱邪病方这两个方面的贡献。在诸多的道教法器中,陶弘景对剑和铃有着独特的爱好,他自己还精于铸剑,时人也以能得到他的剑为荣。由于陶弘景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医,因而他对南朝时的道教驱邪病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