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洁 《美与时代》2013,(3):45-46
肖形印的形式样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实质所决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必然视觉化的结果。而现代图形设计与肖形印一样,同样也必然是一种文化自觉后的视觉呈现。传统肖形印的特征在于:化繁为简,贵和尚中,意象造型,追求意境。现代文化的时代性语素更加丰富,对于自身文化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中找到组织这些要素的方式,并且是有生命可传承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方民俗无疑是民俗文化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俗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在特定的地域、历史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所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古镇是地方性民俗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的区域之一,对于想要感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旅游者而言,古镇成为了优选之处,保护和传承古镇地方性的民俗文化空间对于古镇的旅游长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将以三河古镇为例,就其旅游开发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风俗画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上层阶级出于"礼失而求诸野"、粉饰太平的目的,同中下层百姓在物质要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转向对文化艺术欣赏需求的大文化氛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以其自身观照社会民风民俗的绘画内容和丰富的绘画风格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社会在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对一般历史的记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风俗画给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录的直观的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途径,同时也在艺术绘画史上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欣赏和审美需求的绘画形式。而风俗画创作内容的社会性、人民性正是当今绘画创作发展的方向之一。画家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去记录这些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营造一个更加绚烂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化让世人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陕西咸阳兴平马嵬街道办事处李家坡村,自古以来,马嵬驿都是信息传递、商贸活动的重要驿站,有着"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的称号;是唐代"马嵬兵变"的发生地,距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仅一公里;还是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的设宴地。这些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构成了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独特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时代的变迁并未淡化它的存在价值,而那绚丽奇妙的文化精神却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以一个崭新的形象融入了新的世纪。如今,民俗与其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互为依存到相对独立,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渗入现代生活中。这来源于植根在民俗文化中的人类的精神需求、生命追求,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视角。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人类文化价值。尊重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推动当下文化的发展。立足于艺术消费的民俗节日中的文化创意品,能够在更有效地促进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兼顾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市场和文化的共赢,更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对外活动中,通商贸易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佛教中僧人的往来海外,这两者构成了古代海外交通史的主要部分。古代对外交往中,僧人的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外僧人或海路、或陆路,或求法、或弘法,往返于中国大陆与海外诸国之间,他们的动机或目的尽管是源于宗教信仰,但不管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研究古代海交史,就不能不注意古代僧人的对外活动,不能不借鉴他们所留下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记载。佛教起源  相似文献   

12.
民俗艺术根植于民间,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审美情感,是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神的承载者。民俗艺术引入高校艺术教育,将丰富既有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发展。灵活选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是民俗艺术教育走进高校课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河南淮阳民俗文物泥泥狗是嬗延生息于中国古老大地上最普通民众的独特的审美创造,是富于典型意义的民俗文化形象载体。淮阳泥泥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民俗相依相成,形成了鲜明的美学特征和视觉形式,形象夸张怪异,色彩强烈,虚幻神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齐陶文比较研究(续)孙敬明三、齐陶文形式内容类勘陶器在考古标型学中,具有普遍典型的意义,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陶器上再有针印或刻划的可以辨识的文字,那么其自身起码就具备了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双重价值。目前对于东周时期尤其战国文字分域断代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5.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道教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源流因果联系作了探讨,认为:仪式方法上,道教源于民俗;观念信条上,民俗受动于道教;思想渊源上,道教与民俗同根;信仰内容上,道教与民俗本质上一致。由此得出道教与民俗不是主次影响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互构同源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源自于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源头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积淀而出现与发展起来的明代隆庆时期的马口窑陶器及其文化,深刻蕴含了荆楚文化的灵魂,这个历史片段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的民俗基础埋藏在漫长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的河床中,它与现代陶瓷文化交织所泛起的浪花对现代陶瓷文化创意及其审美也同样具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9.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20.
闫丹婷 《美与时代》2013,(6):100-102
渝东南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渝东南民间家具受传统中原文化的影响则源远流长。一方面,它借鉴和吸取了中原传统家具中的优秀元素;另一方面,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俗特征,其民间家具发展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间家具文化。在家具的设计、风格、功能和用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区域特征,充分反映了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搜集整理这些日渐消失的家具,研究它们与当地文化和民俗、民风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对我们整理完善民族家具有重要意义,又能给现代的创意设计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