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信息为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 其中触觉反馈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使得虚拟现实中的自然交互受限。基于多感官错觉的伪触觉技术可以借助其他通道的信息强化和丰富触觉感受, 是目前虚拟现实环境中优化触觉体验的有效途径。本文聚焦于触觉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粗糙度, 试图为解决虚拟现实中触觉反馈的受限问题提供新思路。探讨了粗糙度感知中, 视、听、触多感觉通道整合的关系, 分析了视觉线索(表面纹理密度、表面光影、控制显示比)和听觉线索(音调/频率、响度)如何影响触觉粗糙度感知, 总结了当下调控这些因素来改变粗糙度感知的方法。最后, 探讨了使用伪触觉反馈技术时, 虚拟现实环境中视、听、触觉信息在呈现效果、感知整合等方面与真实世界相比可能存在的差异, 提出可借鉴的改善触觉体验的适用方法和未来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触觉二维图像可以辅助视觉受损人群, 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触觉信息, 从而感知外部世界。触觉二维图像的识别可能是通过触觉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视觉转化”的方式而完成, 并且会受到图形的几何特征、视角与透视、视觉经验、视觉表象能力、触觉探索过程、训练以及年龄的影响。探索触觉二维图像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 对于触觉二维图像设计的改进和可用性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艺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加入多媒体艺术,可以让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呈现出更强、更好的视觉效果。多媒体艺术的大范围应用,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改变,同时,也使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可触摸的触觉二维图像是视觉障碍人群获取图像信息的重要方式。目前大多数触觉二维图像都是直接由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可触摸线条图。在视觉二维图像中, 通常运用透视和视角等视觉原理将三维空间关系转换为二维平面关系。视觉系统经过长期大量知觉学习, 习得了这种二维到三维的映射关系。但是触觉识别二维图像时, 触觉系统如何建立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映射, 目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影响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中二维-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视觉因素主要有透视、视角、遮挡、纹理梯度和镂空, 直接将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触觉二维图像时, 图像中包含的上述视觉因素通常会干扰触觉识别。结合已有研究, 试图提出“双表象加工模型”来解释触摸二维图像时二维到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该模型认为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依赖于两个表象系统的整合, 即物体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纹理)与空间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空间关系、透视和视角)。两种表象系统的信息最终进行整合, 在物体表象和空间表象成功匹配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图像与三维空间之间的映射, 通达长时记忆中的三维物体表征。双表象加工模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触知觉的认知机制, 也将为触觉二维图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璐 《美与时代》2013,(12):49-50
二十一世纪初期以后,设计行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设计的思考也更加重视“人性”的需求。新的商品设计,不再只是满足消费者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对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知觉的满足。以糖果而言,设计者能够透过包装设计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想象,感受糖果甜美的味道及美好的回忆,以达到视觉与味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UI互动媒体的发展,UI设计的发展更加趋于扁平化,当界面风格变得极致简约之后,图标的作用就凸显而来,一个设计感强、交互优良的界面设计一定会在图标的设计上下足功夫,让图形化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这种深入不仅带来了UI设计全新的体验,也是设计更加人性化的表现。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变化,用户在看多了文字和图片之后会寻求一种更新奇和愉悦的互动体验,无论从视觉还是互动性都需要被满足,这也是图标设计日益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图标作为UI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增强视觉美感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值得深入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Julia Mayas 《心理学报》2009,41(11):1063-1074
通道内重复启动的研究提示老年人内隐记忆未受损, 这不只体现在视觉通道上还包括其他感觉通道(例如触觉、听觉和嗅觉)。然而很少有研究考察启动任务是否具有通道特异性。在以年轻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发现跨通道迁移(视觉到触觉和触觉到视觉)和通道内迁移(视觉到视觉, 触觉到触觉)具有相似性。一项最近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老年人在跨通道启动任务上是否受损。结果显示视觉和触觉间的跨通道启动在年轻被试和老年被试上都是保留的且具有对称性。并且, 对于自然声响、图片的通道内和跨通道启动任务随着年老化发展仍旧保留。这些行为结果和其它最近神经科学结果显示跨通道启动发生于枕叶后纹状皮层区, 而这一区域在老年人中未损坏。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不同知觉通道间、利用熟悉的和新异的刺激并结合行为的和脑成像的方法, 通过设计完善的跨通道启动来研究正常老人与阿尔兹海默病人, 还包括将设计得完善的启动任务包括在用于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8.
情感化设计是指能让操作者使用产品时主动地与产品产生交流并建立某种情感联系的设计方法。在产品机构置换设计的方法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产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中介触发情感的原理,并总结了机构置换产品主要采用的颜色、材质和形态语意三种设计表达方式来达到情感化的共鸣以及对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Ul设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此,通过对Ul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交互性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指出了UI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要素,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为广大设计爱好者带来了便捷。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这个媒体发达、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视觉传达设计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基础化。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学习者、教学者,只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方式,培养超前的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加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掌握并应用好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1.
张童  王凤欣 《美与时代》2024,(2):103-105
对国内休闲农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列举目前休闲农场识别设计存在的问题,引出多感官体验设计概念,讨论结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感官体验融入品牌识别设计的表达方式。通过多感官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农场旅游的综合体验,增强游客与农场的趣味互动,提升品牌识别设计水平与质量,为解决当前休闲农场品牌创意不足、形式单一、游客参与感不高等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系辞》以"阴阳"、"刚柔"为认识的基本性质,"阴阳"包括冷热的感受,"刚柔"则是软硬的感受,此即触觉认知方式。《系辞》以触觉为中心,构建了一套触觉思维,《系辞》的触觉思维有别于刑名家的视觉思维。触觉认知具有切身性和不可入性的特点,前者体现为认识上对距离的消除,后者体现为对身心的安定作用。《系辞》站在儒家立场上,批评了刑名家视觉思维所导致的"言不尽意",以"指"、"称"、"拟"、"取"等方式,将视觉所认知到的"形"把握为触觉所认知到的"象",进而展现了从形下的名言之域,到形上之道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有关视觉和触觉在长度判別中的相互作用问题,我们看到的材料很少。特别是4—6岁儿童在视觉和触觉的相互作用下。对长度判别的研究材料,我们就没有看到过。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仅限于韩凯、林仲贤(1981)对学前儿童视、触大小知觉的研究,他们认为学前儿童及成人,对物体大小的判别,同一通道(如视—视或触—触)比不同通道(如视—触或触—视)的辨别正确率高。还有张增慧和曹日昌(1964)的一项研究,他们的结果指出,由视觉识记,通过触觉再认,远比通过视觉再认的成绩差,而由触觉识记,通过视觉再认,远比通过触觉再认的成绩差。另外,王甦在《两种触觉长度知觉方式的比较》研究中《两种方式:①用食指沿物体表面从一端摸到另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五感设计来增加空间的体验感,达到人与空间相互交流的目的,使五感设计成为交互式景观空间设计的一种新尝试。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五种感受与景观实际结合。通过实际设计说明五感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铁公共信息导向系统需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重新去审视。随着地铁路线的发展,导向系统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移动互联网概念APP也应运而生,如何迎合不同年龄、职业人群的需求,传统线下服务与线上的智能服务一体化,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的。应通过APP应用、导向视觉应用、公共服务应用的"三位一体"的方式,在关注用户体验和导向系统实用性的同时,融入黄金螺旋、网格设计、模数设计等导向系统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系统信息设计,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视觉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形式来规划和处理信息、表达相关主题的设计活动。视觉符号必须通过媒介传播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大众传媒形态的变革和传媒转型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觉传播的领域,也改变了视觉传播的形式,从而促进了视觉图像的制作和生产,导致视觉化符号在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中具有相当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完善,而相对于内容上则创新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具有民族性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被认可,而笔墨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正是体现出了民族性上的创新力。文章阐述了笔墨艺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对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现实创作意义也进行了研究,将笔墨艺术元素嫁接在其他的表现形式上,让宝贵的文化精髓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合,必将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带来新鲜的时代血液。  相似文献   

18.
成人视、触大小知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的视觉和触觉在空间定位、大小判断及图形辨别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已经有过一些研究,一般认为视觉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作用。但也有的研究者(G、Raffel)未发现在长度辨别实验中视觉的结果优于触觉的结果。一些研究材料表明,由视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触觉再认远比由视觉再认的成绩为差;而由触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视觉再认也比触觉再认的成  相似文献   

19.
人类感知外界事物时,视觉及触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人们仅仅凭着触觉也能对物体形状及大小进行知觉,但精确度要较之视觉的为低。在实际生活中,失去视觉的人,凭着听觉也能对物体的质地和大小及远近距离进行辨别和判断。在本实验中,比较了正常儿童和盲童的听觉、触觉对物体大小的辨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盲童通过触觉辨别物体的大小的能力是相当高的,正确率达82.6%;通过听觉(声音)辩别同质地物体的大小的正确率也达61.1%。这两者均明显优于正常儿童(视觉正常儿童)的结果。作者认为,盲童由于失去视觉,而加强触觉和听觉能力的发展,是感官补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动态化标志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大众视觉审美应运而生,动态化标志比静态化的标志更能有效传达信息,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多方住的感官刺激下,容易引入人们的注意。新媒体时代下企业也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去关注动态化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