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道》2017,(1)
本文从壮族民间宗教背后的思维特征入手,着力挖掘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壮族民间宗教中的体现。原始思维也叫"诗性智慧",是一种与注重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相对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发生的起点。时至今日,原始思维尚未完全消失,并已经内化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特质。壮族民间宗教发端于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帮助壮族先民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壮族民间宗教中体现了原始思维的若干特征,即差异性、整体性、互渗性、秩序性。这种渗透着原始思维特征的壮族民间宗教有助于壮族先民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这种纯朴的信仰、善意的执念对日益陷入物质主义、工具理性、科技崇拜而无处安放灵魂的现代人显得难能可贵。研究原始思维在壮族民间宗教中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壮族民间宗教的内涵以及壮族的思维方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文化,这是我国数千年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文化元素。在现代绘画艺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将对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将民间美术造型的内涵予以挖掘,并进行改造,推进民间美术造型与现代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能够助力现代绘画艺术的全面创新。文章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民间美术造型观理解,通过分析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借鉴意义,从而探究利用民间美术造型开展现代绘画艺术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传承没有断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诞生了种类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而其中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观,不仅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智慧和审美,而且给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实践证明,对民间美术造型观进行细致了解和深入挖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现代绘画艺术的文化气息,丰富其艺术内涵,还能够帮助绘画者提升个人素养,加强其对造型观的理解。文章阐述了民间美术造型观的内涵,并对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美术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其传承和发展对中国现代艺术有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思想。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艺术造型观念比较相似,照相技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就是民间艺术走向时代舞台的开始。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积极发掘民间美术造型的价值,探索它与现代绘画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支媛  汪萍 《美与时代》2013,(7):49-51
水族人的祭石习俗由来已久并代代相传,它是水族先民原始思维外在形态的显现,作为水族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与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水族人对石头的崇拜由来已久,如今可见之水族祭石习俗便是这种石崇拜心理最集中的表现。水族人十分崇拜石头,他们把石头看作是族群的保护神。水族的祭石习俗形式多样,有重大的祭"霞石"仪式,还有"拜谬"、"立邑"、"拜善"等等。"拜谬"即水语的"拜岩菩萨","立邑"即"拜山神","拜善"  相似文献   

6.
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这两支独特的艺术奇葩,以稚拙夸张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及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能够有效将审美和创造、情感合而为一。儿童能够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以自己异于成人的独特方式,将稚拙的画面与富有节奏感的高纯度色彩结合,形成了儿童画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是生产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蕴含"乡土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同时也具有民俗性,带有民族文化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对比两者,就会发现它们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画形式美感、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相似处。就两者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浅析及探索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较重、覆盖面较广的部分。文章主要是针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造型·表现"领域,分别从它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其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对中国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特征和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民间美术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承保护中国民间美术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中最朴素、最有生命力的一种形式,它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并有其强烈的历史传承性,是我们伟大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表现,其形式丰富多彩,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我们通过分析民间美术产生的渊源和视觉表象,探询和认识中原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和审美精华,阐述河南民间美术的形态、现状及对其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从而对民间美术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生存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善美"文化是中国民间美术图形创意的重要源泉,也是标志行之有效的审美创新之道。现代标志"神形"需求与民间美术图形"善美"思想间的契合关系及其派生出的"神善"与"形美"表达,通过迁想妙得的"观其形而取其神""变其形而取其神""舍其形而取其神"的方式达到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是实现现代标志与民间图形间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槚山皮影是清朝末期从湘潭传入攸县槚山,将中国古代民间剪纸造型美术、传统的戏曲唱腔及民间雕刻工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及艺术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特点、复杂的工艺以及古老的唱腔,在攸县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当中,乃至中国民间造型艺术或戏曲艺术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蕾 《美与时代》2006,(5):38-40
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是民间美术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代代的衍传中融入了民间艺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形成了剪纸作品独具魅力的意象化的审美趋向、内容寓意和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究民间美术在平面招贴中的应用方式,并基于民间美术在平面招贴中的应用法则,探究民间美术的形式与内涵、图形与色彩等方面在平面招贴中的具体应用,能够在平面招贴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在创新中找寻出更加适合的结合途径,利用巧妙的设计手法将"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民俗符号,帮助平面招贴设计在学习西方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本土文化特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广西民间美术既蕴涵着大量造型独特、形式多样的艺术元素,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意蕴和构成法则。用现代和灵活的方式对广西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挖掘,注重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基础教学思路和方法,如"活水养鱼"一般,构建活态的教学传承机制,对于形成广西特色的设计基础教学,弘扬和创新原生态民族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和民间民俗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功能、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宗教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戴春森 《美与时代》2008,(1):124-125
研究民间美术的审美观,鲜有从民间美术"图式话语"角度切入的思考.笔者在对庆阳香包的观察分析中发现,"图式话语"不仅对于审美意识的生成具有先导的特别作用,同时它也是民间美术共有的审美特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平面设计艺术贴近现代社会生活,它与源于原始艺术的民间美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代平面设计在各个方面均表现着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如造型、寓意和表意等。针对民间美术和平面设计的融合再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原生态的民间美术文化逐渐萎缩,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立足于当代,如何实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在保护民间美术的同时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赋予民间美术的元素以新生,进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这一文化的价值,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化铉 《美与时代》2006,(1):55-56
方城“好石猴”是流行于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一种小型石雕工艺品,属于民间美术中的小型玩具制品。这些用石头刻成的小猴子尽管形制不大,造型和色彩都很单纯,但由于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已经成为全国民俗学家和民间美术工作者关注的对象,也成为中原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文化中的一朵小小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