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设计文化的财富,从地域文化来梳理设计思想,论证传统设计不仅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而且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通过对古代齐国地区典籍中设计思想和珍贵史料的梳理,论证青岛地域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伦理思想亦贯穿于我国古代手工艺设计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2.
申永红 《美与时代》2013,(12):37-38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是附着在古代工艺产业上同步发展的,是从民间美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强盛时期,工艺、农业、手工业都比较繁荣,设计艺术在这个时期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当今的各种设计有着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忘足,履之适也"出自《庄子·外篇·达生》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庄子所说的"忘足"之"适"实际上是一种"自适之适",这是关于主观的审美体验状态的描绘。主体忘却自己的欲求,摒弃自己的成见,包括对被观照之物的一切理性的、逻辑的认识,进入一种无目的的直接的自由观赏中,达到主观感受的至美至乐之境。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当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足"、"履"正好合"适",也就是当鞋子刚好符合脚的尺寸,艺术规则与法度不仅不制约艺术创作的自由,反而是以一种最适合于表现艺术家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段出现时,"忘足,履之适也"体现的是一种创作自由达到顶峰的境界。从艺术欣赏角度看,"忘足,履之适也"在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质是艺术理想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一种不对对象进行概念辨析,同时又摒除主观欲望、成见的内心状态。当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都自行消解,"忘足"之"适"便走到了最后的"忘适之适",达到了庄子所说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我国包装作品在国际上屡屡斩获“世界之星”、“亚洲之星”之类大奖,业界为人称道的新作也不断涌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加之成功演绎的典范。因此,如何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和设计美学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借助包装这一媒介传播于世。  相似文献   

5.
隋欣 《美与时代》2014,(9):66-66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树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6.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宗炳提出澄怀观道的观点,这和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主张心灵虚空的观点,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山水,而是重在体现自然之道,重在意趣,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诸多年画之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当代广告招贴的结合,既丰富了当代广告招贴设计语言,又弘扬了中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其造型在科学、技术、实用、文化、审美时尚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最具设计文化意味的。对现代设计的造型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0.
VI设计,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VI设计应该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人文因素等相融合,衍生出一套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设计形式。现代VI设计的形式日益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的同时,也致使VI设计失去了一些独具优势的文化因素,设计风格雷同,形式西方化。通过结合VI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中国元素为研究主线,探讨中国VI设计中缺少的重--素,提出针对国内VI设计现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1.
网页中的提示信息本身是一种基于辅助用户访问网站,发挥网页功能的必要设计,这是一种实现网页功能的交互环节中的一种补充设计,在内容上需要尽可能简洁高效地进行表达。并且由于是帮助用户完成访问目的过程中的交互行为的一种补充功能,故提示信息的设计也涉及到用户使用时的心理反馈,不当的提示信息设计会严重影响网页的整个交互体验品质,用良好的提示信息设计能帮助用户完成访问目标,是提示信息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一生重"行",说"行有余力,然后学文"。"行"即践履、实践,但也包含了行走、行路、游历等几层意思。"行",无论是践履、实践,还是行走、游历,都须有乐相伴。无乐的行,是"行行重行行"的沉重之行;有乐的行,是如行山阴道上美景多至目不暇接的轻松愉快之游。孔子的"乐山""乐水""乐学"之游,浸润在乐之中,是真正的乐行、乐游。这是孔子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马蕾 《美与时代》2014,(8):75-75
中国古代图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通过从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在创作过程中的相似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其中单纯与简化、同构与共生等规律,力图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寻求美的法则,探求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5.
文王六十四卦卦序将履卦[■]放在小畜卦[■]之后,与孔子所说的"富而教之"之意相通。履与小畜相辅相成,互为其用——畜以致履,履以保畜。履有补阙之象,即通过自修,"克己复礼"来复性全生。履卦"上天下泽",为天地万物有其定序之象,圣人因之而制礼,以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之旨。履卦亦有父慈子孝之象,圣人据此而制定孝亲、祭祀之礼,以体现报恩之情、固本之宜。从履卦之字形结构来看,履有依栖安息之所及复归于道之意。礼教之成可以化所难化,通所难通,故履卦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寓有礼教已成之意。履卦之"上天下泽",虽有上下之分,而更重上下交孚之用、交济之情;虽具尊卑之分,而更重合和感通之功。故圣人制礼并非以尊卑等级为重。履卦六爻之辞及其象义,则因其时位而分别寓有素位而行、守中不失、无礼则凶、光明不疚、乾惕不息、成德达道之旨,而其要则在"内止至善""外明明德"。故礼之用在于全人生、定民志及平治天下。明白圣人制礼之依据及其旨归之后,我们在制定适应新时代之礼仪时就要以实现复性全生、上下交孚为鹄的,以激发人的先天创造力为宗旨,而不应以束缚人、限制人为目标,以避免再次发生"以理(礼)杀人"之悲剧。  相似文献   

16.
崔晨 《美与时代》2014,(12):60-60
设计不是造物而是为人服务,设计的一切功能和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在设计中功能是主导,没有功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但功能不是唯一,没有美感的设计它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功能和设计美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明式家具的现代再设计并不是对其主要特征的生搬硬套,代家具设计师需要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深人研究,提出对明式家具的现代再设计的新视角,才能不断创作出新的中式家具设计作品,给中国灿烂的古代设计文化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姚丹 《美与时代》2015,(3):9-1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人为天地所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既然人为天地所生,与自然一体,那么人的行为也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彼此融合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设计美学形成了顺应自然的设计方法、系统论的设计观,以及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冯嫱  马杨虎  万辉 《美与时代》2013,(6):110-112
随着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办公家具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设计师应以"为人设计"为设计目的,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情况,通过对办公家具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人性化设计,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精神追求。此外,人性化办公家具还要重视绿色设计和个性设计,使之科技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周鑫 《美与时代》2014,(3):144-144
龙陵黄龙玉的玉雕设计,传承着中国博大深厚的玉文化,主要显示出几个特点:一是彰显雍容华贵之美、二是富有吉祥寓意之美、三是力求典雅意境之美。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龙陵黄龙玉玉雕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