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把这样一个有关财富的问题凸显出来:物质财富、虚拟财富和能力财富哪个更重要?要破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财富观那里寻求思想资源及其启示。一、以重新理解劳动创造财富为前提的劳动财富观从人类历史看,土地财富观和货币财富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财富观。在农业社  相似文献   

2.
财富生产根本问题,从伦理视角析之,大体可表述为:财富生产目的的伦理要求,动机的伦理评价,主体的伦理确定,过程的伦理规定,效率的伦理深究。马克思立足"劳动",对财富生产根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应以真实且促进人生幸福的财富为生产目的和动机;获取生产资料正义是财富可以生产的伦理前提;人道、自由、和谐是财富生产过程的基本伦理规范;劳动权利、义务公正分配是确立财富生产主体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财富的道德记忆事关占有财富的合法性、神圣性、长久性的道德证明。不同的社会阶级对财富有着不同的道德记忆,社会按某个阶级对社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认可并推崇其对财富的道德记忆。为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与“凝聚力”,社会会形成一个占主流地位的对财富的道德记忆,并据此评价社会阶级占有财富的道德合法性。哈布瓦赫关于历史上社会阶级对财富道德记忆的考察有助于人们深化上述认知,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剥削阶级掩盖或美化剥削之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立场,讴歌勤劳致富、合法劳动、创新创业、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并使其成为社会主流的对财富的道德记忆。  相似文献   

4.
一、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是异化现象的本质马克思在对劳动、分工以及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中指出:每个领域都是人的一种特定异化,而生产过程中的异化,即劳动的异化则是一切异化的基础。私有制本身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劳动作为人类的自由媒介,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了人类的共同本性;劳动在其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被异化了,人类的本性也就被异化了。在私有制社会里,异  相似文献   

5.
孙赫 《世界哲学》2020,(1):14-21
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使其得到运用与发展。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对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社会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定义的批判,运用了唯物史观科学批判功能的历史辩证法引导出生产劳动的历史性生产关系线索,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历史性;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之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唯物史观的价值批判功能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非人道性质的批判。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通过对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丰富与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研究。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依据自己的存在之思,对马克思思想进行了存在历史定位,断言马克思达到了遗忘存在的虚无主义极致。这一定位的核心在于他对马克思的人的概念以及劳动或生产概念的独到分析。海氏的分析既不无启示,又令人费解。他一方面敞开了马克思"人的自身生产"观念同近代"我思"原则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却把马克思的劳动或生产概念径直指认为"反思"或思想。存在之思在承认马克思颠倒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同时,对劳动或生产的物质性似有一笔抹杀之嫌。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源泉,是人们的生产劳动;而人类知识,也就是倚靠人们世世代代不断进行社会性的生产劳动,而积累起来的。每人都有一双手,一个脑袋;手的不断劳动,势必会使脑袋里的知识不断增加;结果脑袋也就越来越灵敏,反过去也就使手的劳动越来越精巧了。不过从前,劳动使手和脑袋产生这样的相互影响,是既不顺利的,又不迅速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虽然辛苦劳动,然而享受不到劳动的果实,所以对劳动往往是心灰意懒的,劲头不大,劲头大的只能是少数人临时的现象。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被动而不自觉,生活的穷困和没有光明的前途,使劳动人民虽从早到晚在创造知识,但不能有对知识的强烈要求,有了要求也无法实现。这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基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实践活动过程,通过排除某些抽象时间理论来阐述他对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关系的理解。在个人时间层面,他扬弃了由内在体验、关系性感觉和自我意识等构成的抽象意识时间,扬弃了对个人劳动进行抽象表达的量化时间,在更高层次上认为个人时间体现了个人的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在社会时间层面,他扬弃了社会时间的概念化阐释与经验化抽象的历史,认为社会时间表现为一种生产活动的积累与传递,构成了个人实践活动的条件;社会时间总是在个人的具体实践中通过个人时间被展示和被表达出来。所以社会时间是个人时间显现的条件,而个人时间是社会时间展现的载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人-社会时间统一体。厘清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关系,对于深刻认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富的本质与源泉是人的感性活动即力、劳身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财富还包括劳动产品如谷物、自然财富、货币财富。财富的分配和消费具有社会权力性,社会权力是人的感性活动异化的结果。财富具有道德性,财富和道德融为一体即实德。  相似文献   

10.
一、問題的提出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而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一条道路。 一年来的大量事实材料表明:通过适当的参加生产劳动,中等学校学生在智育方面,也和德育体育方面一样,有了显著的变化,教育貭量有一定的提高。所有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都掌握了某种或某几种生产技术,获得一定有关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知識,一般課程的  相似文献   

11.
财富的德性呼唤——中国当代财富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种经济制度都应建立相应的财富伦理和法制基础.财富伦理,主要包括财富的创造、积累和使用中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在一种文化特别是经济伦理文化中,财富伦理是具有根本意义的伦理价值观.种种失范的财富行为揭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财富伦理正陷入一种严重混乱脱序的状态.通过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财富发展战略、强化制度保障和在责任伦理基础上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财富伦理建设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史学工作者的智力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部门中历史最悠久、知识最密集的学科。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一切过程,都看成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积累的全部经验都是历史知识,历史学就是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综合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所以史学表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个时代科学研究总体水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然而,社会运动的时间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仿佛“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就是时间节约的规律.它显示了作为社会存在形式的时间同社会内容的密不可分性.时间节约规律是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的观点出发揭示出的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要创造历史,首先就要生存,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任何历史时代的人都必须这样做.因此,人类历史活动的时间首先就是劳动时间.纵观社会历史,人类用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觉活动”和对象化劳动的命题,有缺乏明确的社会规定性的弱点,但作为研究劳动实践活动的开端,它在理论上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启示在于凸现了历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坚持从主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去考察社会,说明历史。马克思以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活动——客观的生产活动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对劳动的目的性,现实性作了深刻阐发,对劳动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部分地猜测到了劳动的社会性。也正是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终  相似文献   

15.
潘晓珍  姚剑文 《学海》2002,(3):30-33
深化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 ,不应该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而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坚持继承而又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关系、创新劳动与非创新劳动的关系、生产劳动的新变化以及价值决定的新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财富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原初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和消费财富的历史,也是人们的财富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历史;任何社会的变革归根到底都是重新调整人们的财富利益关系。财富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既是主体理性自觉的行为,又是一个潜移默  相似文献   

17.
洛克财产权理论为后世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辩护奠定了劳动原则与个人所有原则。从表面上看,洛克财产权理论的两大原则与马克思劳动理论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事实上,马克思通过以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和以占有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区分,证明了洛克的劳动原则无法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正当性依据;并根据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揭示自由主义在为资本主义所有制辩护时陷入劳动幻象的根源与机制。同时,马克思在劳动力商品化的分析中通过描述劳动者与劳动力分离的历史过程,对洛克自我所有原则进行前提性批判,即人与人格的区分是自我所有原则的前提,而人与人格的区分是历史的产物,而非自然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财富分配正义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强调幸福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增进人民幸福的财富分配正义才是真正合理的分配。马克思从财富的性质阐析了分配真实的财富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基础;从财富的形成阐析了按真实贡献分配财富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创造财富,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财富主要应分给劳动人民;从正义的局限阐析了超越按贡献分配是增进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强调生产力越发展,财富越丰富就越应该超越按贡献分配;从分配的实现阐析了人民主导是财富分配能够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强调确保人民主导财富分配的根本基础是建立、健全公有经济,确保权为民使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对劳动保护一向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生产创伤的发生。为进一步减少生产创伤而挖掘潜力的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研究在众多不幸事件的成因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生产创伤的心理原因,这就需要把劳动安全心理学问题作为一个科学分支来进行研究,而建立这样一个科学分支本身就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对于劳动安全心理学的理解最概括地说就是:“劳动安全心理是研究致创(创伤成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又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