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生命有多长久,爱的能力就有多长久。爱情是女人的梦想也是她们的一块牺牲之地。女人的婚姻之旅,也就是她们的思想之旅。女人永远会问:这一生我到底要什么?金钱?爱情?快乐?亦舒为我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也展示着生命的无奈与残酷。  相似文献   

2.
女人一生要学会的东西很多,但什么也不及学会爱。一个会爱的女人,总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会爱的艺术。从她打算做新娘的那天起,就准备好了要用毕生的努力来维系、更新她的爱情。因为,她知道,一纸婚约并不能替她永远守住另一颗心——法律可以制约婚姻却无力规范感情。她知道婚姻只是一种固定的契约,一种法定的限制,而感情却永远是流动的、不可设计的、无法管理的情绪和体验。她还懂得:激情总会冷却,唯有平平淡淡的相依相守才是婚姻的真谛。当然,这也是一种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更真切更实在的境界。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女人终生去经营去培育。因为,家庭永远是女人的阵地。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温馨的家,而一个男人,不过是一棵无根的草。因此,会爱的女人不会以为婚姻仅仅是幸福的开始,更不会以为爱情只属于青年时代。她知道前  相似文献   

3.
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说:“永远。”什么是永远?已经愈来愈少人说永远了。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爱他,但是也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进入城堡,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让我觉得,婚姻失去了原有的激情,爱情也没有了往日的温度。一天晚上,窝在沙发里看一部古装戏,当看到男主人公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姑娘,以血肉之躯替爱人挡住敌人刺来的利剑时,禁不住为这种舍身死命、荡气回肠的爱情泣不成声。正在厨房里洗碗的丈夫闻讯赶过来,急忙问我怎么了。望着熟悉得几乎生腻的面孔,想到平淡的生活和日渐疏离的爱情,我含泪答道:“为什么我们的爱情渐渐老去,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几乎感觉不到你还爱着我。也许我们之间,只剩下爱的形式了。”丈夫听了很惊愕,急忙把我拥进怀里,说:…  相似文献   

5.
当城市的伤痛浮现于繁华,当女人的幸福脱离于享乐,你是否发现一种属于城市的“心”流感正在蔓延……症状一:同居的越来越多,爱情却越来越少描述:小区的高楼大厦栖息着一对对故作老成的小鸳鸯,似乎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们可以和许多人有感觉,然而却越发恐惧婚姻,不能踏实笃定、心甘情愿地只爱一个人;有能力营造千万种浪漫,却没有信心营造一份平实的生活;可以肆无忌惮地同居,却不敢用心用情地谈谈爱情……分析:“只爱一点点”的现代爱情宣言一下子把甜蜜局限在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有了情、有了性、有了模拟的婚姻——同居,…  相似文献   

6.
爱情美简论     
泰戈尔说,“到爱情中去找美吧!”真正的爱情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的,卑微的爱情不具有审美价值。愚人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现实社会中重要的审美关系。在爱情生活中,时时体现着美,处处蕴含着美。爱情生活丰富人们了审美关系的内容,促进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美中有爱,爱中有美。爱情美,就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和生活美。爱和美是有机联系的。爱情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巩固和发展真正的爱情,就应该了  相似文献   

7.
陈兵 《法音》2006,(9):20-25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爱、爱情与贪爱《阿毗达摩发智论》卷一等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汉译佛典中译为“爱”的梵语、巴利语原词,有好几个,含义各有不同。说一…  相似文献   

8.
善待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一个平庸的丈夫不甘心,嫁一个出色的老公又不放心,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情变、婚变,让许多待嫁闺中的女孩愁肠百结,也让婚姻中的女人无所适从。爱情是生活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情赋予人无穷的力量,能让人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思想史上创立了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学说的马克思,是怎样走上人生之路的?我们在学习他的生平和思想时可以看到:他有强烈的献身于人类幸福的事业心,又对生活永远充满着热忱。马克思在立志专攻社会科学的年轻时期,也热烈追求真挚的爱情,他对爱情的忠贞终生不渝。我们常可从各种著作中读到马克思有关爱情方面的诗歌、书信和文章,它们将为我们提供了解马克思爱情思想的钥匙。现在,献给读者的《最美丽的爱情——马克思爱情诗文选》就是这样一本选集,它集中了马克思爱情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什么?如果爱情是花朵,那么,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时,爱情就变成了罂粟——艳丽逼人却剧毒无比。这样的故事不断警示我们,又不断在我们身上重新演绎。本文女主人公陈晓,在那阳春3月.用她痛彻心肺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爱一个人没有错,错的是你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你所有的付出和真情最后都将化为刺向自己的利刃。  相似文献   

11.
爱的热情逐渐冷却,这意味着你们的关系结束了吗?英国著名婚姻专家安德鲁·马歇尔告诉你:不要失望,这只是爱情的一个阶段而已。在所有向婚姻专家安德鲁·马歇尔咨询过的夫妇中,几乎1/4的人是因为其中一方曾承认:“我爱  相似文献   

12.
一、婚姻的基础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理由是: ①我国《婚姻法》维护的婚姻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婚姻关系。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上看,要求夫妻双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对社会尽义务。从婚姻家庭的内部关系上看,夫妻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劳动的共同生活理想之上,彼此之间形成崭新的同志式的互敬互爱,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关系,以及夫妻双方应该履行各自的道德义务。婚姻的社会主义性质消除了私有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从来都被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缠绕着的婚姻问题,在恩格斯把感情确定为它的道德基础之后,似乎显得单纯而透明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恋爱     
恋爱就像高空落下的石头,当你看清它的时候,已经砸到你头上了。恋爱需要勇气,但首先需要的是条件。从好感到喜欢再到爱,从友谊到爱情再到婚姻,都需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失聪     
正那时,我执意决定,宁肯让婚姻琉璃一样的透明,也不要琥珀一样的名贵婚姻存在杂质。我总算走出了那段泥泞的婚姻。不过带着儿子生活,像跋涉在更加艰难的沼泽地里,并没有使我减负。经济危困把我们团团围住,透不过气来。为了让儿子继续在市里全封闭式管理的重点中学读书,我打了两份工:一份是给一家网吧做小时工,打扫卫生;一份是给烧烤店穿羊肉串,这样才能勉强维持我们娘俩的生活。不管生活怎么艰难,也得为  相似文献   

16.
爱情的力量     
万菊来 《天风》2007,(20):40-42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歌3:7人常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看着社会上那些"闪离"一族吧,似乎给这句话加上注脚。然而,胥宝根与李青娥夫妇却不是这样,他们的爱情历久弥坚。婚姻给予他们的不是坟墓,而是力量——爱情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能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爱情中,你爱我就必须服从我;爱情就像游戏,玩完这局还有下一局在等着。这些凸显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爱情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爱情是进入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往往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常被人讨论和关注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早在1970年罗宾认为:爱情是个体对待特定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更加思念对方,希望和对方身体接触,以及特定的行为举止,它有3种成份,即亲密依赖需求,帮助倾向,排他性和占有性倾  相似文献   

18.
谢炳国 《天风》2006,(4):44-45
读经:“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男女结合都要举行婚礼。例如,中国古礼,新娘坐着花轿来到夫家,与新郎“交拜天地”之后,方可成为正式的夫妻。男女结合为什么需要婚礼呢?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结婚的意思都是一种宣誓。如果把这种盟约从婚姻里拿走,也就不成其为婚姻了。中国的“交拜天地”也是以天地为见证,约束双方的誓约。可见,婚姻的合法性和约束力都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持这样的婚恋观:“找一个爱我的妻子,找一个我爱的情人。”可以想象,在这样婚恋观的指导下,爱情与婚姻分离了,妻子仅仅是为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圣经文本解读,指出与实用主义婚姻哲学不同,生育不是基督教婚姻的主要目的,基督教婚姻的重要前提是无功利的爱情与直觉。通过挖掘基督教系统神学"上帝论"、"教会论"、"人论"中的婚姻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基督教婚姻哲学是理想主义的,其指向的是:信徒彰显上帝的形象、在婚姻中勇于自我牺牲、在爱中追求"二人成为一体"的人性之完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