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天人合一”这一重要命题有不同的理解,且有争论,主要分歧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1988年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除《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哲学》等杂志刊登讨论文章外,英文版《中国日报》于1988年10月4日和12月5日两次详细报导论争的基本情况,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台湾某出版社当年就编辑出版了《大陆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集》。为使讨论得以深入开展,本文特将讨论情况加以概述并提出一些看法。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使用和评估 1、理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不同理解既是这场论争的导火索,也是双方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内容和方法论职能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并围绕着许多新的方面而展开争论。一言以蔽之,这个问题仍然是认真讨论的对象。在苏联哲学家争论的问题当中,关于“整个世界”的问题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一些苏联哲学家坚持这样看法:不能把被理解为“世界现象的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认作哲学的特有对象。他们提出如下论点作为其主要论据,即:整个世界这个概念的内容也应当包括人及其意识,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把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关于意识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撇在一边了,因为关于整个  相似文献   

4.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王煦华先生在《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道德讨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两篇文章中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表示赞成那种主张继承剥削统治阶级道德的见解,强调“无产阶级批判继承一切统治阶级道德,根本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这种批判继承的问题。”他一方面认为别人对于“抽象继承”论还“理解”得不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想谈谈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中一场重要的争论,即关于真理和实在的本质的争论。这无疑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甚至在柏拉图之前就是如此。然而在当代分析哲学中,这些问题有了某种新的和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因为当这些问题与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相联系时,它们就以一种清晰的形式被提了出来。如果我们试图理解实在的本质,一种聪明的设想是,我们必须检验我们关于实在的那些  相似文献   

6.
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结合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针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讨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等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简介如下: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指的是人(生产者)的“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方面广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而长期以来,国内  相似文献   

7.
在解读传统画论时,争论是常事,由于解读者的出发点、关注点不同,解读结果的差异与争论也就在所难免。通常情况下,学者争论一段时间会就某些观点达成共识,争论就此平息。而有些争论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形成共识,对石涛“一画”思想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从多方面分析石涛“一画”解读之困难,探讨引发“一画”解读之争的主要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丕 《心理学报》1981,14(1):18-22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范畴如何划分问题,关系着如何科学地理解心理的实质和规律问题,所以从来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心理活动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争。最早在柏拉图的《铁马由斯》篇中,就有了关于心的三分法的表示,与后来关于知识,情感和欲望三种划分相符合。和这三种划分  相似文献   

9.
这本来是十多年前的一场争论。说它是争论,其实并不确切。因为问题提出并开展讨论不久,就变成了对于“合二而一”这一提法及其提出者的一场批判和围剿。后来成为林彪、“四人帮”的顾问的那个所谓“理论权威”以及陈伯达等人,就是这场围剿中的“英雄”。对于“合二而一”,当时是从政治上当作敌我矛盾批判的,到文化大革命中,加在它头上的罪名更加大得可怕。在那种气氛下,当然很难谈得上什么学术上的探讨。本来,“合二而一”的提法以及主  相似文献   

10.
二、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解决或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界的一系列疑问  思想史上存在的许多争议 ,不光是因为学者们对问题理解的不同 ,还与有关资料的不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之前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 ,关于《老子》书中“有”、“无”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 ,关于先秦是否存在“六经”之说 ,关于禅让是否是一种历史事实 ,关于思孟“五行”的内涵等等 ,都曾经是学界长期争论而又无法最终达成一致的问题。现在 ,随着楚墓竹简的出土 ,上述许多争论都将有望成为过去。1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 ,关于《老子》…  相似文献   

11.
燕继荣 《学海》2003,(5):13-17
“自由”的意义对于西方学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还显得比较陌生 ,尽管不断有学者加以介绍和解说。近两年中国学界关于自由主义的争论 ,实与对自由概念意义的理解不无关系。在西方学术传统中 ,自由理论主要被认为是一种政治和经济学说。所以 ,从政治学角度出发 ,对自由的意义做出解析 ,并比较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意识形态下人们对于自由的基本态度 ,以说明自由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所在 ,这应该是我们澄清思想 ,达成关于自由之共识的基本路径。自由的双重含意“自由”在中文中的含义为“由于自己” ,而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夏甄陶著的《关于目的的哲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目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哲学考察的专著。“目的”这一范畴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目的范畴的不同理解,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分歧。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哲学研究》上展开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争论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摘引了不少材料,提出不同解释。为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准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查对一些有关的引文,并对“同一性”一词的译释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给参加讨论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一、关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那一段话:“但是思维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古代是否提出过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理论成果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两种不同的论点:一种是根本否认中国古代提出了相当于亚氏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否认有所谓的“三物论式”;一种是坚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研究》上展开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深入的发展下去,会大大地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提高我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水平,从而对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发生深刻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打算就“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的实质,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6.
南宋淳熙年间,在我国学术史上曾有一场关于义利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以朱熹为一方,以永康学派的陈亮为另一方。时下的有关论著.在论及这场争论时,几乎都认为陈亮是主张“义利双行”的。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争论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但两人思想上的分歧两年前就已开始。淳熙八年八月,朱熹被任命为提举两浙东路常平盐茶公事。九年正月,地巡历到衙州。陈亮曾从永康到衢州会见了他,这是陈、朱的第一次会面。同年二月,朱熹巡历至婺州时,也曾到永康回访过陈亮。对于这两次会面,朱熹在不久之后曾追述道:“思奉伟论,梦想以…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学界围绕“复兴国学”再次展开了激烈争论。①综观交锋中的不同意见,可以看到,这一争论除了涉及到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外,还涉及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当代中国文化构建的思想资源和确定发展中国文化体系的价值取向等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努力超越文化选择中的误区,以开放心态努力发掘多元复合的文化资源,坚持传承、批判、整合、创新的价值取向,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寻求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一、从关于“国学”的界说谈起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什么内容?国学是一个中性概念还是…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反实在论”还是“实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实在论”与“实在论”之争是当前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争论的核心。批判者指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反实在论”,社会建构主义者则竭力澄清自己的“实在论”立场。该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一个芜杂的思想体系,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都难免失之武断,妨碍对它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社会建构主义关键在于对“现实”的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的“现实”是统一了主客体的生活的现实,它对主客关系的超越对现代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实在论者,了解实在论特有的问题和局限性,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参与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其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更是直接促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热潮。在这场人道主义的热潮中,有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凸显了他对人的个性与自由的重视与关注;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从构成人性的一般观念即“类本质”出发论述异化概念的。在这里,本文将主要立足于后一种视角,以人的类本质、人的类存在、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线索,概括地考察异化理论所包含的关于“人”…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十分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此都作了解释和发挥。赵卫关于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之涵义的论文(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以下简称“赵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涉及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系的关键性概念之含义(如全面、自由人联合体、劳动工具的发展、自由地发展和自由等)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而且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表述中概括出的一般含义也有新意,其中有的含义较接近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来含义,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