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出家修学应慈法师字显清,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名铎号振卿,生于清同治癸酉(1873)二月初五日。家业盐商,父根源,早亡,母周氏,奉佛甚笃。他受母亲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书,聪颖异常,尝考取秀才。弱冠婚配,旋即悼亡,续婚,又悼亡。深感世事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二十六岁时,到南海普陀山礼明性法师出家,复随师至南京三圣庵参学。此时一改出家前养尊处优习气,凡庵中劳苦事务,一概承当。一九○○年在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座下受具足戒。翌年去镇江金山依大定和尚参禅。一九○二年到扬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佛教思想述评程恭让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是现代新儒学复兴的根源性人物之一,但是他的思想却不单纯是儒家思想。梁先生在倡导“孔子的生活”之前,曾一度准备出家为僧。即使在“归宗儒家”之后,他心灵深处也从未放弃对佛教的信念。梁氏在佛、儒之...  相似文献   

3.
虚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的高僧。他行脚南北, 讲经建寺,培育僧才,恩润当时,泽被后世,深得缁素四 众敬仰,被海内外佛教界公认为心仪感佩的高僧大德。 一、 从向佛到出家 虚法师于 1875年出生在顺天府宁河县北塘庄(今天 津市塘沽区北塘镇)。俗姓王,父名德清,赋性耿直,慷慨 好施。母亲张氏,天性淑和,孝道殷勤。因家道贫寒,父 亲常年随人在外经商,家务全赖其母支撑。母亲经常教导 子女,要惜福修善,慈悲喜舍。 虚 10 岁时进私塾读书,3 年后辍读,到益隆智记铺 学做生意,半年后辞职。从 15 岁至 17 岁在家赋闲,读了 很多书,逐渐萌生出家志…  相似文献   

4.
阅读一部160万字的《印光法师文钞》,仿佛在聆听印光法师的叙说,令人感慨不已。印光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于弱冠之年因惧怕地狱而出家。对他来说,出家是一种追求,但更是一种无奈。他断绝与家人的联系,长期忍受孤独、苦恼,出家后数十年未回乡见父母兄长一面,甚至不知道父母兄长是何时离世的。书中所描述的情景,简直令人目不忍睹。佛教教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过于严酷。善良的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尤其需要无神论。  相似文献   

5.
太虚法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出家后,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并桐乡)人。幼年父母俱亡,家贫体弱。少年时,当过百货店学徒。因随外祖母往九华、普陀诸山进香,对佛教发起信心。1904年十六岁,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奘年和尚出家,是年冬,从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即至宁波三官堂依歧昌法师座下,专门攻读《楞严》、《法华》及《四教义》等经论。十九岁,由圆瑛法师介绍亲送慈谿县汶溪西方寺阅览大藏。读《般若经》,豁然开悟,他一生佛学深造,肇基于此。时值有清末  相似文献   

6.
田源 《中国宗教》2017,(7):46-48
一、道缘天成少年出家 黄信阳,俗名黄福琪,号中和子。1962年6月17日出生于温州市。黄信阳因身体羸弱而不能正常上学,就去道观里听道长讲道,平日还经常抄写一些道学典籍。1974年他在本村东华道观出家,拜黄诚宝道长为师,取道号信阳。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第廿五代玄裔弟子。  相似文献   

7.
永寿法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家庭.1982年7月高中毕业后,同年10月来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最早在峨眉山出家的僧人之一.1985年在新都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  相似文献   

8.
许信有大师,原名许公廷,1905年5月生于山东蓬莱县,21岁出家,已89岁高龄。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以庙为家,是一位难得的爱国爱教的老道长。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辽宁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鞍山市道教协会会长、千山无量观监院、鞍山市人民代表。他处处以身作则,一心向道,作风正派,克己奉公,屈己待人,光明磊落,为千山无量观的宫观建设,为培养道教人才,为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等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1925年到千山太和宫出家,1929年到  相似文献   

9.
正一、道缘天成少年出家黄信阳,俗名黄福琪,号中和子。1962年6月17日出生于温州市。黄信阳因身体羸弱而不能正常上学,就去道观里听道长讲道,平日还经常抄写一些道学典籍。1974年他在本村东华道观出家,拜黄诚宝道长为师,取道号信阳。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第廿五代玄裔弟子。黄信阳学习用功,因而深受师父和道友  相似文献   

10.
初见圣辉法师,最令人难忘的是他那浓浓的湖南乡音和法相庄严、气宇不凡的僧伽形象。他谈吐文雅、慈悲和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落落大方,一派儒僧风度。使命在肩 不负重托圣辉法师是湖南湘潭人,与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同乡。他出生于1952年,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父母亲皆是知识分子。在极左路线横行的“文革”年代,由于家庭成分的影响,他备受牵连与折磨,在命运多舛的困苦中成长。1981年出家于安徽九华山,1985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本科班,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非常…  相似文献   

11.
孙明瑞道长,俗名清泽,号墨道人,1925年生,原籍河北省威县芦头村。抗日战争时期流亡到山东,在梁山出家。后到济宁长清观常住,学经师。40年代初,在清理其师祖藏永范遗物时,见所画梅花长卷,不觉为之神驰,决心继承师祖的画笔。抗战胜利后,到西安八仙宫常住。1990年担任中国道教学院教授。墨道人为追求艺术造诣,除自己刻苦绘画外,还多方求教,先后从长安画坛耆宿陈瑶笙、何海霞等先生学画。在“文革”时期,他到西安美院,一面当花工,一面跟罗铭教授学画。所以,他  相似文献   

12.
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是寺中的众僧把他养大的。可是,他却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买一天的寺中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在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皎然,唐代僧人,生卒年不详。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先在灵隐寺受戒出家,后居杼山妙喜寺。皎然佛儒兼取,既有隐居空山的修行,也常交友雅聚、写诗酬唱。其结交的友人多为名流,而皎然与陆羽尤为友情深笃,"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的禅学思想属北宗普寂一脉,不过他又汲取南宗主张,彰显"空寂为本"的主张;同时他也不执着于空,而是体现于平常日用之中。皎然隐心不隐迹,游走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生活,也可谓是其禅学思想的践行。  相似文献   

14.
杜钢 《法音》2004,(8):11-15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内乱丛生,外侮不断,兵燹频仍,民不聊生。印光大师便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大师幼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后中韩欧辟佛之毒,对佛法有所非议,继而病困数载,始悟前非,旋即于弱冠之年毅然出家。大师出家不久即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遂立志毕生专修净土,求生西方。此后30余年韬光养晦,精勤苦修,终致德厚流光,龙天推出。乃以文字三昧,普度群生,大行法化。迨至一期化缘了结,大师遂安然西归。鉴于印光大…  相似文献   

15.
茗山法师(1913-2001),俗姓钱,名延龄,江苏盐城人,太虚法孙。自幼随父学习儒家经史。因家贫,未能进新式小学读书。1932年依建湖罗汉院释宏台出家,后在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戒,并入焦山佛学院学习。1935年,太虚至镇江讲经。茗山早在出家时已听宏台讲,太虚乃当代最有道德学问的高僧。这时听说太虚来镇江,立刻渡江,奔太虚驻锡的太平寺拜见太虚。太虚见茗山虽瘦小,但清秀沉静,堪可造就,即让他当自己的侍者,随侍太虚讲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副教授刘峰居士,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03年7月29日下午6时辞世,享年80岁。刘峰居士,1923年1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萧县。9岁时因身体有病而送到寺院,后依萧县圣泉寺雨亭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赐法名澄璧,号常净。做沙弥期间于当地书院读私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40年受戒于北京广济寺,并在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后,又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倓虚法师学教一年。复参学于浙江天台山、宁波天童寺。1948年到上海法藏讲寺从兴慈老和尚习天台宗。后来住进清定上师主办的上海金刚道场做维那7年,得…  相似文献   

17.
我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已整整的六十年,这是一个不算太短的时间。出家以来,在“修行”、  相似文献   

18.
正高峰禅寺的窗外,冬日的绿植慵懒地摇曳着,庭院中细密石子在暖阳下闪着光,顺着阶梯往前走去,便是大憨法师的工作室。大憨,高峰禅寺住持、浙江德清佛教协会会长、高峰书画院院长。他自幼习画,22岁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研习西画,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传道授业。2002年,大憨剃度出家,转眼已经18年有余。在此期间他一共创作了20多个系列,350幅作品,从具象到抽象,二维到三维,在不断探索艺术创作可能性的同时,也在佛学禅意中探寻艺术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9.
一剪梅     
靳飞 《佛教文化》1993,(1):22-22
和尚问石天外言:“以子聪明,何不出家?”天外曰:“我出家久矣。尔等和尚,何不出家?”余闻言有感于心,因作长短句以和天外。  相似文献   

20.
一位僧人告诉我,他是绝食一周后,母亲眼看着自己快死了,才同意他出家的。从更大的范围看,更多的僧尼是瞒着父母亲友剃度的,父母知道后大多痛不欲生,有一位部队团级干部甚至动用警察企图抓回出家的女儿……出家人与父母亲友的紧张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引起重视。佛教界及其出家人中有许多新情况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只有通过宗教改革,当父母不再反对子女修行,人们看到僧尼不再好奇的时候,中国佛教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