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少人就称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自由哲学”。萨特还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充满自由气息”,“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获得诺贝尔奖金(本人未领取)。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文学等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剖析。作者指出,萨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萨特所宣扬的抽象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选择、绝对自由是超时代、超历史和超社会生活条件的;而“行动哲学”和无政府主义则是他的绝对自由理论的孪生子。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是他文学作品的思想支柱、灵魂,而他的文学作品则是其哲学的形象化、具体化,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生发。萨特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指出两者是根本对立的,那种轻率地断言萨特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是“高耸的里程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萨特则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我国近年来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研究,也集中在萨特身上,所以这一综述主要限于有关萨特的评介范围。刘及辰先生在《读书》1983年第12期发表题为《存在主义乎?抑实存主义乎?》的文章中指出,“Existentialismus”应译“实存主义”。但本文乃资料性文字,顾及历史,所以仍沿用旧译名,即“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主题与分期的讨论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者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的界定。一般而言 ,人们容易将海德格尔的主题与存在主义等同起来 ,和雅斯贝斯和萨特等人视为一体。实际上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就是将海德格尔思想存在主义化 ,同时又将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化。但是 ,伽达默尔指出 ,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存无关于存在主义和存在哲学[1] 。如果说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 ,雅斯贝斯是存在哲学的话 ,那么海德格尔的思想则是关于存在的问题 ,用他的话来说 ,就是追问存在。于是存在一般被理解为海德格尔的主题。马科斯 米勒指出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 ,只有一个哲…  相似文献   

5.
李冰 《学海》2002,(1):161-164
萨特的自由观是存在主义自由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 ,萨特得出了人的真实存在是绝对自由的结论 ,这构成了他整个伦理学的基石。寻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成为萨特伦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对萨特的个人绝对自由进行分析阐述 ,并围绕由此引发出的人的自由选择、责任以及绝对自由的界限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我论,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反科学的人的价值论。从他的小说《恶心》(《La Nausée》又译《厌恶》,1938年发表,是萨特初期的文学创作。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作者体验存在、探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思考,是理解萨特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资料)中,我们可以窥察其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大写他者的发生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一兵 《学海》2004,(4):43-49
本文主要讨论了西方思想史上出现的他者 (他人 )学说的历史线索。作者认为 ,他者思想最早发端于一种存在论上的逻辑辨识 ,而后转隐为一种更深的神学指认和伦理学中的善恶双重他者。接着 ,文章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 ,特别是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他人理论 ,以及勒维纳斯笔下那种由无脸他人的面貌构成的大写他者理论。  相似文献   

8.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心学大师,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巨率。从根本上说,两者的哲学都是关于人如何存在的哲学,都是要根究生活意义和追求人生价值的哲学。同属于一种带有浓厚伦理色彩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如果仅从传统认识论的角度去解析,难免方柄圆凿,两不相接,终不能.明其底蕴。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有把阳明与萨特相比者,然而,大多语焉不详,且从伦理学的层面比较两者的哲学,尚无专文详论。本文仅仅是作为这方面的尝试,以期能引起更深入的研究。阳明与萨特都把伦理主体归结为“至心”,把“吾心’视为本体,在宇宙中据有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兴起,存在主义文学同时变成潮流,荒诞的观念深入人心,萨特和加缪,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然而在他们的代表作《恶心》与《局外人》中所表现的荒诞意识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1.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这句话,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倡导的存在主义中的一句名言。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文章中,还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些意见,曾经赢得了当代一部分青年的欢迎。曾几何时,“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设计自己”之类的口号,在一些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荡不已。因此,化一点气力研究一下这个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当卢卡奇完成了他的庞大《美学》写作计划的第一卷时,他已经是77岁高龄的老人了。但现实生活的风云仍使他的思潮不得平静,资本主义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使人有丧失家园的异化感,而社会主义中的官僚主义已使人闷得透不过气来。“两大体系都有危机。”人的自由何在?人的价值何在?卢卡奇既不满意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伦理学对人的存在的说明,也不同意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无视人的存在。他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外国哲学学会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研究会,于1982年11月10日至13日,在沈阳联合举行萨特存在主义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辽宁地区哲学工作者47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克千应邀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学界,萨特不能算是被冷落的人。可是在中国学人眼中,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195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者的“第一个萨特”)被解读的;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人们忽略了已经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萨特”,特别是忽略了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总是声称自己的人学是一种结构的历史的辩  相似文献   

15.
英语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主要是分析哲学的天下,而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风行于欧洲大陆。 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者没有形成明显分离的阵营,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哲学家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间采取各种中间立场。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萨特(只提两个最著名的存在主义者)都是从现象学出发的。但是在这些哲学家和英美的分析哲学家之间,却似乎有某种鸿沟。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很少努力去引起分析哲学家的兴趣。反过来说,对于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者来说,分析哲学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当今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资产阶级道德理论,也是西方伦理学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典型形式之一。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和思想派别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尔后传到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曾经风行  相似文献   

17.
康德和萨特在主体性哲学一伦理学的建构史上,犹为双峰对峙,各具特色,又若一脉相通,遥相呼应,兹作比较于后。一、两人都把主体(人)的自由确定为建立伦理学的共同点,由此出发去探讨人类  相似文献   

18.
伦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有了本学科“古老而年轻”的历史,这是伦理学自身的进步,也是哲学发展的进步。有待人们反思的问题是:伦理学离开哲学究竟能走多远?存在一个非哲学的伦理学吗?对道德的伦理学思考和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可能分离吗?真正的哲学不触及道德人生吗?真正的伦理学不是哲学的吗?……本文针对片面强调二者分离的倾向,力图通过揭示道德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目睹了人类空前规模的罪行,还看到了伦理学的衰落,而后者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对上述第一个事态的解释深深归咎于人性时,第二桩事情的发展则必应归因于人的知性。伦理学之所以成为哲学课题中的“灰姑娘”,是各种潮流涌现的结果。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和与之平行发展的欧洲大陆存在主义及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分支。逻辑实汪主义坚持事实和价值观念必须分离,存在主义则强调没有理性根据的选择。这两种哲学倾向导致相同的结论:对伦理学这一课题不必认真,在一个只重视科学权威判断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 6 0年代规范伦理学的复归是伦理学理论的一个发展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 ,规范伦理学必然会碰到这样一些理论困境 :道德规范的根源如何确认 ?道德规范的确证是否可能 ?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如何保证 ?道德规范如何适用于人之外的世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