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退溪(1501—1570)为朝鲜李朝朱子学之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哲学思想,而构成了博大的哲学逻辑结构系统。他的哲学逻辑结构系统的最高范畴是“理”,或谓之“太极”、“道”,其核心范畴是“理”与“气”。“理”既是最一般的规定,又是最具体的发展。它是其逻辑结构的起点;由于“理”、“太极”、“道”的动静流行,便从“天道”(圆)到“地道”(方),包括“人道”。在这个流行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次:“理”、“太极”、“道”,属于“理本”范畴,作为宇宙本体的第一层次。“气”、“阴阳”、“五行”,属于气化范畴,作为宇宙化生的第二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三个可能的趋势。一、多样化趋势。它将表现在两个方面:(1)哲学内容的层次化。至少应有三个基本层次,即一般哲学层次,相当于目前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但要充实和发展;专门哲学层次,它将在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关于人的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中又可分人文社会哲学与科学哲学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用哲学层次,当前属于这一层次的重要问题有中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欧洲,一般说来在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面,特殊说来在逻辑研究方面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0页)大哲学家黑格尔说道:“在中世纪,哲学的特征是先有一个前提的一种思维、把握、哲学论证。它并不是思维的理念的自由活动,而是为一种外在性的形式或前提所拘束着……中世纪的哲学因此包含着基督教的原  相似文献   

4.
论坛荟萃     
从哲学观念的变革这个角度看,当代中国哲学十年来的发展,大体走过了三个步阶:(1) 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的拨乱反正;(2) 对哲学理论的全面反思,其中包括重新估价现行哲学原理体系;(3) 近三年来着眼于从现时代进一步推进哲学理论的发展。目前,我们拥有三种哲学:(1) “讲坛哲学”,它基本上没有超出艾思奇的哲学体系;(2) “论坛哲学”,它已远远超出原有哲学体系所蕴含的内容,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主流,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在《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再论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 (载《哲学研究》 2 0 0 2年第 2、1 0期 )两文中 ,我提出了“宇宙层次”、“元宇宙”、“本宇宙”的概念 ,其根本宗旨在于揭示和描述我们的可观测宇宙 (即“本宇宙”)不是单一的唯一的宇宙存在形态 :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是由更原始更低级的宇宙形态 (即“元宇宙”)演变而来的 ,并且原始的母宇宙依然存在。于是 ,元宇宙作为本宇宙的背景又与本宇宙一起在总体上形成了宇宙的双层 (或多层 )结构。所以 ,宇宙在总体上是历史地生成的“立体宇宙”。目前 ,在宇宙学界“多宇宙”的观念已逐…  相似文献   

6.
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主义哲学对“真”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哲学派别:“实用主义这个词已有了更广义的应用,也就是某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詹姆士,第31页);“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同上,第36-37页)。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相当生动而有趣的,并且赞同者和批评者都络绎不绝。概括地说,实用主义的“真理”一方面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又过分地偏向于主观,从而易于遭致批评。一、论真是效用效用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9页) 一百四十年前,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8.
6月19日,北京市哲学学会历史唯物主义组举行了一次“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的有集体会员单位的哲学教员和报刊记者34位同志。会议讨论了: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此外,与会者还就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发言者会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会议开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9.
逻辑实证主义是1931年布鲁姆伯格(A.E.BIumberg)和费格尔(H.Feigl)给维也纳学派提出来的一套哲学主张所取的名称。其同义语有:“一致的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经验主义”和“逻辑新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这个名称虽然比较常用,但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的使用范围较广,包括剑桥和牛津提出的“分析”哲学或“日常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0.
“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恩格斯说过,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什么是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思想材料”呢?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这里所谓“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是借用了高齐云先生的提法,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的成果,推而…  相似文献   

11.
1 近年来,尽管人们纷纷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但却不可回避地面临许多尚未解决或难以克服的难题。这里仅提及一二。困境之一:队伍的混杂检阅一下业已集合于“实践唯物主义”旗帜之下的队伍,就会发现,这里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哲学立场,其中至少包括三种相去甚远的哲学构想。一些人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义语”,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它的根本理论前提仍是“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第16、13、26页)。而在另一端,有些(并非所有)“实践本体论”的倡导者把“实践本体论”归结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上第35页)。介乎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或许是典型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一方面保留“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劳动实践的基础地位;一方面肯定物质(自然)的本体地位,另一方面又把“劳动实  相似文献   

12.
系统规律丰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它的矛盾学说,这是当前我国哲学界相当普遍的一种看法。然而,所谓“丰富”、“深化”,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观点并不一致。《哲学研究》1984年第12期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事物不是简单的由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志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在实际含义上是完全吻合的(参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吴建国、曹燕明《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商榷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两个不能完全等同的范畴,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哈:心灵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心灵哲学和诸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有什么区别? 普:象哲学的所有其他分支一样,心灵哲学是对一大堆松散的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有时也会减少)。“心灵”概念本身,几千年来,变化极大,使事情更为复杂。例如,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与我们的“心灵”概念确切对应的概念。赛克(Psyche),或灵魂,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和我们的“心灵”并不等同,因为它包括诸如消化生殖等一些‘非精神”的功能。(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灵魂”就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这一概念明显地不如我们目前的“心灵”概念吗?)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奴斯(nous),或理性,排除了许多我们认为是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被萨姆斯[thumos]取代,它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整合中心)。  相似文献   

15.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6.
今天,关于社会科学(取其广义,即包括人文科学和狭义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学界重视。本文尝试探究社会科学的哲学本质。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范式向人文社会研究领域转移的产物,也可以说,自然科学范式的引入使人文社会领域也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研究”的对象。所谓“研究”,其表征为对对象采取“知识”或者说“认知”的态度去处置。作为最早实现的知识形态,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本质。分析起来,它包括诸多成分:自然哲学、形而上学(柏拉图主义存在论)、知识论、语言分析哲学、数学-逻辑和实验…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伦理学或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法哲学,其中包括:①抽象的法;②道德;③伦理,其中又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在这里,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法律、经济、政治的全部领域连同道德都包括在这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7页)这里极其深刻地概括了黑格  相似文献   

18.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19.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家们一致认为古希腊人泰利士(Thales,公元前624—547年)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士之所以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就是因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提出了第一个哲学命题:“水是始基”。那末,为什么说“水是始基”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开创意义何在?它是怎样被提出来的?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中将哲学的学术概念同哲学的世界概念区分开。但是,这两个概念都以相同的方式隶属于哲学:世界概念表示那种必定引起所有人兴趣的事物;而学术概念仅仅对学哲学的学生们的狭小圈子才具有意义。按照学术概念,哲学最终应该是“哲学认识的体系,或者是由概念组成的理性认识的体系”;相反,按照世界概念,哲学则是关于人类理性之最终目的的科学,并由此获得它的“地位”和“绝对价值”。学术概念的哲学旨在建立一个“理性认识的丰富库存”,并使这些认识“在一个总体的观念下”形成体系的关联。这种哲学最终成为得到证明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