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筑波大学哲学教授汤浅泰雄认为,在以古代儒家为代表的人性观中,认为人的本性具有“良心←→放心”、“善←→恶”这种向逆方向可变特性的经验心理构造。在东方,人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善又是恶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自秦汉帝国成立以后,以儒家为代表的德治主义和以法家为代表的法治主义一方面呈现出紧张关系,另方面它们又作为统治官僚集团的政治哲学互相对抗着,由此形成中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化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正洲  项光勤 《学海》2001,(6):164-166
一、现代化概念的含义由于各个现代化理论家提出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背景不同 ,因而对现代化概念的含义理解也各不相同。W·穆尔认为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像西方社会那样 ,向经济富裕、政治稳定的社会的总体过渡。因此 ,他把工业化作为这一意义上的现代化的起始原因 ;反之 ,也把现代化作为这一意义上的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 ,W·穆尔在这里把工业化与现代化二者视为几乎等同的概念并不准确。其实 ,现代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工业化的过程 ,而且还伴随其它方面如政治、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在内的总体变迁的过程 ,工业化只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孟子讲性善的话,那么荀子与之相反,讲性恶。据荀子说,构成习俗和道德起源的古代的“礼”,是先王为了去恶从善而制定的。因此,“礼”的本质是“人为”的,即是“伪”的。人就是根据人为=伪的社会规范而去恶从善的。乍一看,这与孟子的观点正好相反,但两者的观点在根本上又有相通之处。如上所述,这是一种凭借着具有一定变化可能倾向的经验心理学来控制人心的观点。孟子认为在人心中具有“放心”的倾向,而“礼”具有抑制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是法哲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也是目前我国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美英现代法学界 ,也有许多法哲学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探讨 ,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一 博登海默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论述美国现代著名法哲学家博登海默 (EdgarBodenheimer ,1919— )在其所著的《法理学 :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 (Jurisprudence :thePhilosophyandMethodoftheLaw )一书中说 :“那些被视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而必要的道德正当原则 ,在所有的社会中都被赋予了具有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这些道…  相似文献   

5.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6.
揭示道德基础的本质内涵,阐明当前道德基础动摇的成因,是建构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相协调的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对此,本文拟作一些木成熟的探讨。能否正确地判定道德基础的本质,是影响到当前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目前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单纯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精神生活领域。可以设想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例如对个体可以有“良知况灭”的谴责,对群体可以有“道德爬坡”的肯定。但“混灭”也好,“爬坡”也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仅仅从道德~道德这…  相似文献   

7.
刘娟 《道德与文明》2007,(4):103-106
当代西方平等理论一般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现在的西方平等思想体系.从整体上看,当代西方平等理论既是对近代西方平等理论反思和修正的结果,也是对当代西方社会新的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刻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个人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的过程”。 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的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相似文献   

9.
道德解脱机制是一系列使道德自我调整过程无效的认知机制,对这个机制的研究有利于解释为什么个体经常在做非伦理决策时没有明显的负罪感或自责心理。基于对道德解脱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分类总结了道德解脱的具体作用机制,从伦理决策过程角度分析道德解脱机制对个体和组织伦理决策的影响,并立足中国的特殊情境对道德解脱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强调组织领域的道德解脱研究将有利于中国转型社会背景下的组织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方道德责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鸿 《哲学动态》2008,40(4):58-64
目前随着对自由思想的反思和应用伦理学的勃兴,人们越发意识到"责任"所起到的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在当代道德理解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术语"[1],道德责任问题又被重新置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并获得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幸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众说纷云其说不一的一个问题。 1.禁欲主义把道德与幸福看作一回事。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如斯宾诺莎等人也认为幸福不是对于善的报偿,而是善本身。如果以M代表道德,H代表幸福,可以把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概括为:M=H。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关于自闭症研究的新进展——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闭症是一种罕见的身体机能失调的综合病症。本文阐述了西方关于自闭症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自闭症的重要症状、自闭症起因的理论假设以及自闭症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在阐述的过程中强调了心理理论的缺失是自闭症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德性在于符合自然生活,因而伦理学首先就需要研究神性、人性和物性,也就是研究万物的"自然"。但思考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认识神明,也就是最高的善,从而走向德性。在思想领域,"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达到道德的高尚性才是,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认识"的限度,这也是属人的根本"义务"。义务在于行动,行动必须以智慧和良善为前提。德性乃是理性的保证,理性与德性的连接点在于"完善",达到存在的最高境界。研究这种境界的哲学不是知识的展示,更不是概念的思辨,而是治疗灵魂使之达到德性的生活方式。古代伦理思想的基础在于大写的"理性",其目标在于"高尚",其方法在于"义务"。理性的根本任务在于以自然天道为基础的"致良知"。  相似文献   

14.
西方指导关系的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关系研究是西方组织行为学界近30年来比较关注的话题,然而国内对它的介绍却非常少。作者总结了大量的国外文献,从指导关系的定义、功能、发展阶段和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现在西方指导关系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建构转向了影响指导效果的因素上,结合国内的企业背景,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将引入21世纪初西方道德心理学的一种新理论--道德的五基准理论.道德判断的五种基准是道德情绪论的代表人Haidt在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进化心理学的视角进而提出的全新概念.本文通过介绍道德五基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阐述理论特征并预测理论的潜在应用前景,深入探讨了该理论在道德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关于儿童与广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关于广告与儿童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儿童对广告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如注意、理解和信任程度等)的年龄发展特点,指出广告对儿童产生的三种市场效果和儿童广告中常见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综观西方思想史上有关“民主”的讨论 ,几个关键的混淆始终困扰着各派思想家对问题的展开。讨论“民主”必然要涉及“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而正是关涉这些基本价值的“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误解 ,使得困扰古今的民主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在原有前提下已不可能有解。这些不断累积的误解 ,归结起来即是误置“民主”、“自由”、“平等”所涉“形上”与“形下”层面 ,误置“人格形式”与“人格形式持有者” ,误置“权利”与“权利物” ,误置“公民”与“私人” ,进而误置“公”与“私”的种种界限。本文将以上述几对概念的追溯…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验论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沿着西尼尔-穆勒-凯尔恩斯科学主义取向的传统,强调“价值与事实”的区分和“价值中立”,将经济学理解为与一切价值规范和形而上学没有任何关系的“纯粹的”科学。实际上,经济学理论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明,得益于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的滋养。例如,从其哲学的思想资源来看,它同时受益于经验论和理智论两种在精神气质方面存在张力的思想的影响。本文从经验论这个侧面来说明经济学理论背后所隐含的哲学基础。一、功利主义现代功利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经验论。经验论的代表洛克主张知识源于经验,人的心灵在经验印入之…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西方管理理论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管理理念的异质取向追根溯源可归结为中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管理是以人的性善论为思想基础 ,西方管理以人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进入 2 0世纪以来 ,中西方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管理开始重视和追求管理的人文价值 ,中国的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伦理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趋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测验作弊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即不同的道德唤起水平会对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后的个别访谈,我们分析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唤起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本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存在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