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山寺纪胜     
共由 《佛教文化》1994,(3):31-31
三十年前早知道,韩愈大弟子李翱,贬任朗州刺史时,曾访津市与常德交界的药山寺,问道惟俨掸师,并作偈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十五年后又读《澧州志》,知山上多芍药,故名药山,“北接白云,群峰峭立晴岚摩天,南连红岩,金刚伏其下”,传说惟俨大师“尝夜行,云开见月,长啸一声应澧阳九十里”,所以“中峰曰长啸峰,出云当日即雨。”放下如今叫特异功能的灵迹不说。  相似文献   

2.
药山寺纪胜     
三十年前早知道,韩愈大弟子李翱,贬任朗州刺史时,曾访津市与常德交界的药山寺,问道惟俨掸师,并作偈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十五年后又读《澧州志》,知山上多芍药,故名药山,“北接白云,群峰峭立晴岚摩天,南连红岩,金刚伏其下”,传说惟俨大师“尝夜行,云开见月,长啸一声应澧阳九十里”,所以“中峰曰长啸峰,出云当日即雨。”放下如今叫特异功能的灵迹不说,光是红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非常喜欢季翱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然而令我真正领悟到此中禅意的,则是一串雨季最初的茉莉。那是个雨天,雨点比春雨急促,但又比夏雨温柔。午后,我伏在书案到,望着窗外路如细网的雨丝,寻思着这场雨不知还要如此缠绵多久?窗外的天是灰白的,落下的雨也是灰白的。如若我再这样呆数檐角的雨后,我想,那么连带着心懂出会变成民日的了。于是,我抛下书,撑把车踏进蒙蒙烟雨中。屋勃展条小章,原本行人便不等,此时更是稀少,几乎就我一人在这警中徘徊深一脚,浅一脚,溅起朵朵水花。而依旧不体不止地痴缠,我跳圈的脚步在一…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2月27日)双林同悲,雨如宝忏松如磬。鹫岭忽返,云在青天水在瓶。坐断青山围,云回路更微。花开孤鹜远,露白五弦挥。语默行香板,更阑授宝衣。人间存古道,为尔示芳菲。各位领导、海内外诸山长老,各位居士、家师生前好友们:家师上一下诚长老安详示寂,入大涅槃!山河垂泪,草木含悲,禅林花谢,人天眼灭,般若舟沉,  相似文献   

5.
引子 :梦绕神洲路第一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第二章“佛教要走群众路线”第三章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第四章画外音结语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辽阔立多时引子 :梦绕神洲路“每一匹马都认为自己驮负的最重”。某一位聪明人发明的这句话 ,逐渐地流传开来 ,就成了民谚。这一条民谚 ,少说也包含有如下几种成份 :嘲讽别人 ,自嘲 ,最后 ,不管是嘲人还是自嘲 ,底儿都是一样的 :无可奈何 ,卸不掉啦!站立在北京故宫西北角护城河边 ,我不禁千百遍地想起这句民谚 ,这句大俗话 ,这句充满戏虐又无奈的大实话。从我站立的这个位置四面环顾 ,也就是说 ,不管你…  相似文献   

6.
最近苏联“共產党人”雜志与“哲学問題”雜志,連续發表了社論和論文,論述苏联哲究学研工作的狀况与今后的迫切任务。該兩雜志所發表的論文有:“哲学科学的迫切問题”(“共產党人”一九五五年第二期,譯文見一九五五年学習譯叢第五期),“要創造性地研究辯証唯物主义”(“哲学問題”一九五四年第二期,譯文見一九五五年“学習譯叢”第一期),“歷史唯物主义的迫切問題”(“哲学問題”一九五五年第二期,譯文見“学習譯叢”本年第一期),“提高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思想理論水平”(“哲学問題”一九五五年第三期,譯文見“学習译从”一九五五年第九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     
那还是几年前,一位农村妇女找到我,据她讲,她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她的儿子在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天,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下流话”,吓了自己一跳,马上四下观望,见周围没有人,才放心。隔了一段时间,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吓得他赶紧跑回家。到了期末,学习更加紧张了,“下流话”出现的频率也更多了。  相似文献   

8.
谈谈紧缩句     
许多语法论著都认为“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来的,所以又称之为“紧缩复句”,一般都放到“复句”里去讲。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是这样处理的。笔者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在《浅谈语法分类中的“中间环节”》(《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第二期)一文中曾经说过,在句子分类中也有“中间环节”存在。比如在单句和复句之间就有“连锁  相似文献   

9.
咏月趣闻     
一年一句咏月诗五代后唐时,有一位诗僧,赋《中秋月》一诗,只得一句“此夜一轮满”,便不得下句。他冥思苦索,一年后才得“清光何处无”的下句。这竟令  相似文献   

10.
沈承恩 《天风》2003,(1):4-6
经文 太5:17-18 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创造主。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用的是现在式,而不是过去式。如果我们把上帝的创造仅仅限制在创世记第一第二章所记的一些事,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只能用过去式。这样,我们就不能说“上帝是创新的主”,也就不能说“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创新必须不断创造。我们往往会把上帝的创造与救赎割裂开来。以为创世记第一第二章记了上帝所有的创造工作,在这两章  相似文献   

11.
爱的诗歌     
我们有一首赞美诗,题目叫“爱的诗歌”,第一句歌词是:“爱从上帝而来,爱本就是上帝。”我想就用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基督教的精髓就是一个“爱”字,爱神爱人。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位姊妹的事,她是1987年在  相似文献   

12.
点击恭维     
恭维是客套,是一种交际方式,但过度的恭维却不然。一、本质虚伪古时候,有个人宴请宾朋,对每个客人都恭维几句。第一位客人来了,他问:“先生怎么来的?”客人应道:“骑马。”这人恭维道:“啊!威武得很!”第二位客人是坐轿来的,这人现出尊敬的模样:“啊!堂皇得很!”第三位客人是坐船来的,这人换成一副风雅的面孔:“啊!潇洒得很!”后面的人知道这个人的脾性,故意拿他开心,“我是爬来的。”不想这人摇头晃脑的赞道:“啊!稳当得很!”接着一个客人干脆说道:“我是滚来的。”这人眯着眼叹道:“啊!悠闲得很!”——过度恭…  相似文献   

13.
面子     
从前,有个尿粪把头名叫汪泽济,此人略通文字,喜欢附庸风雅。他有四个女婿。一年他做寿,四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汪泽济想考考女婿们,便开言道:“今日饮酒,要破一破过去饮闷酒的旧例,大家来行一个酒令如何?”四个女婿异口同声地说:“岳父大人这主意不错。但不知这酒令怎么个行法?”江泽济道:“第一句第二句要用三个同旁字或三个同头字组成,第三句把一二句合并,意义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末句三字以‘好’字开头作赞语结束。虽非诗词,也算歌谣。作不出来的,要罚酒并不准吃菜。”四个女婿齐声说“好”。  相似文献   

14.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笔者的《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之后 ,彭启福先生撰文与笔者商榷 (《伦理与智慧》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9期 ,以下简称“彭文”)。在此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彭先生 ,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在上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但是他毕竟阅读并思考了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彭先生对我文中观点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 ,认为我对于“‘伦理是一种智慧’ (这一 )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未得要领 ,陷于偏狭”[1 ] ;第二 ,认为我“以一句‘他律阶段的伦理道德因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相似文献   

15.
与你同乐     
巧题祝寿诗 明代唐伯虎以书画著名,亦长于诗。有一次,一家阔老太太做寿,宾客满堂,唐伯虎亦应邀前往。席同酒酣,有人请唐伯虎题一首祝寿诗。他并不推辞,稍作思索,便写下了第一句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一看,不禁为之失色。接着,他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转忧为喜,击节叫好。唐伯虎看着这种狂热场面,写下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一下子把  相似文献   

16.
家振 《佛教文化》1994,(4):18-19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吴昂先生的“人生颠倒是情痴”。当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下次我来写一篇‘颠倒情痴是人生’!”主编志远听见了,便认真约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又是个发人深思的题目,不管说不说得明白,姑妄写之吧! 先说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这样看吗?是的,并不例外。 何以为证?请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7.
选择问句是选言判断的一种表现形式。选择问句表现复合判断的特点是二者必居其一。它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是:“p呢,还是q呢?”如:“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茅盾;《春蚕》) 从语言角度看,选择问句是复句,也是一个句子,所以同单句一样,只能在句末用一个句终标点。可见逻辑思维形式同语言表达的形式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常常发现选择问句的句中使用的却是句终标点。《逻辑与语言学习》84年第一期《两种直接表达判断的问句》就是一例。作者认为“选择问句通常是可以表达选言判断的,其语言形式一般是:“p呢?还是q呢?”接着举例“是继续前进呢?还是向困难低  相似文献   

18.
夏年喜同志在《演绎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结论就一定真实可靠吗?》(本刊1991年第2期,以下简称夏文)中所谈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是关于戾换的问题。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以下简称《金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省用了“戾换”一词,而统名之为“换质位”。(参阅《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夏文所云第一种答案,认为从“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位,再换质,再换位,推不出非生物怎么样。但这不能证明先换质,也不能推出关于非生物的结论。因之第一种答案不完整。夏文所云第二种答案,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质,可以推出“有非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然而这一答案忽略了“古典逻辑中的换质位法,是假设了S,P,(?)和(?)分别表示的事物都是存在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炮制的《哲学小辞典》中有一个条目,叫做《真理的阶级性》。这个条目的第一句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之下,有三段释文。其第一段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其第二段告诉我们:“……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其第三段则说:“刘少奇一伙……根本否认真理的阶级性,为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  相似文献   

20.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