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内,新康德主义哲学在德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傅播。著名的新康德主义者魏亨格尔(Vaihinger)于1896年创办的杂志《康德研究》和在1904年建立的“康德协会”,积极地促进了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傅播。资产阶级哲学界在1904年和1924年特别隆重地举行了纪念康德的活动。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在当时处于德国哲学思想注意  相似文献   

2.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流派,如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等,都用它们的历史哲学理论来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因此,在现代思想意识斗争中,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显得十分必要。 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应以弗赖堡学派的观点为代表。弗赖堡学派以德国弗赖堡大  相似文献   

3.
新黑格尔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最反动的学派之一。它开始产生于十九世纪60-70年代,而盛行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头三十年。新黑格尔主义先后流行于英、美、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中。它的主要代表,在英国有布拉德雷、鲍桑克、缪尔等。在美国有鲁埃士、霍金、布兰夏德。在意大利有克罗齐、詹梯尔等。在德国有格格克纳、拉松、克罗纳等。克罗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移居美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分化以后到十九世纪末,是黑格尔哲学失势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最后阶段——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资产阶级为了维护  相似文献   

4.
董尚文 《世界哲学》2009,(3):116-123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罗马天主教延的号召和支持而不断出现的新经院哲学本质上是传统托马斯主义的复兴。麦利切尔首创的“先验托马斯主义”是新经院哲学中既引人注目而又倍受争议的一种新思潮,它致力于托马斯主义与康德先验哲学的对话,并努力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对托马斯主义进行了先验转向之处理。本文在介绍先验托马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麦利切尔对知识论进行的历史检视和方法论反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麦利切尔在知识论上对托马斯的形上批判与康德的先验批判进行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毛怡红新康德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它起始于19世纪50——60年代。在本世纪初一跃成为德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随着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其它哲学流派的兴起,新康德主义逐渐走向低谷。由于新康德主义不仅是教授们所积极倡导的学院哲学,它还渗透到当时德国社会政治运动及文化思想领域中,因此,人们又称这种哲学现象为新康德主义运动。一、新康德主义研究的历史沿革虽然新康德主义在哲学史上,曾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判.但是,系统地研究和评价它却是近年来的事。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德国哲学向科学理论.新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的突然转向,新康德主义在德国一度遭到冷遇。一些重要的哲学史著作.如施太格缨勒的《当代哲学主流》对它几乎只字不提。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卡奇则认为.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教授思想体系对哲学发展无任何意义①。布洛赫则在谴责新康德主义对康德思想歪曲的同时,把它仅仅看作一种国家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尽管他本人曾就李凯尔特的认识论做博士论文).认为其认识论上提出的问题只是一定党派利益的产物②。70年代末以来,德国哲学界对科学理论及文化哲学问题的普遍关注重新点燃了研究新康德主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孙冠臣 《世界哲学》2007,56(3):47-55
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的关系研究将揭示出新康德主义对海德格尔的影响,以及海德格尔对新康德主义的批判和超越,而这种影响和批判的关系在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对康德的不同阅读和解释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本文将主要依据海德格尔的文本,以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斯克、李凯尔特、科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一、新康德主义的产生和流传概况新康德主义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德国。早期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朗格(1828—1875)描述当时的情景说:“象一支溃败的军队四处寻找坚固的场所,希望重新集结队伍一样,在哲学界到处响起了‘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呼声。”1865年,早期新康德主义的另一代表李普曼(1840—1912)出版了《批判的论述:康德和模仿者》中,正式反复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这个口号,它标志着新康德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8.
在普列汉诺夫的遗著中,关于哲学史问题的著作和言论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哲学史方面普列汉诺夫所感到兴趣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巨大领域——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的发生直到二十世纪的各种资产阶级哲学学说(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克罗齐主义、马萨列克主义以及其它等等)。普列汉诺夫还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直到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学“理论”(施塔莫勒、司徒卢威以及其他等等)。  相似文献   

9.
"理解康德就意味着超越康德",这句话对于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以及海德格尔来说都是适用的,但德国观念论是在康德的思想道路上超越康德,新康德主义与海德格尔则可能是在重建康德。海德格尔对新康德主义的批评以及与卡西尔在达沃斯的交锋都是源于他们各自对康德哲学核心问题的不同理解,本质上还是由彼此不同的哲学立场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是新康德主义的知识论立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立场,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康德哲学知性与逻辑的强调,或者是对康德哲学感性、有限性以及先验想象力的重视。不过,在卡西尔与海德格尔之间,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他们思想对话的交汇点,而这恰恰是他们在达沃斯之后可以继续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的时尚与进步新康德主义始于上世纪末的德国,衰于魏玛时期,亡于纳粹时代。本文旨在考察新康德主义的消亡是否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1.
“日益巧妙地伪造馬克思主义,日益巧妙地把各种反唯物主义的学說装扮成馬克思主义,这就是現代修正主义在政治經济学上、策略問题上和一般哲学(认識論和社会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列宁的这段話,一针見血地指明了瘋狂地进攻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所慣用的手法。在哲学上,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之流追随在资产阶级哲学教授的屁股后面,主張“回到康德去”,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康德主义結合起来,用康德主义来“补充”馬克思主义。俄国的修正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之流則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馬赫主义結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和宗教結合起来,用馬赫主义来“补充”馬克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E.卡西尔和M.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进行的一场辩论的整理稿,集中体现了以卡西尔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在对康德哲学的不同解释中所生发出来的对于自由、有限性、客观性、真理和哲学的本质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这种面对面的辩论,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差异、冲突和某种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这些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理解,并深化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黑格尔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各种反动的资产阶级哲学学派中占住着它的最右翼的地位。这是最反动的学派之一。它的代表们的活动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准备、同法西斯主义的“理论”论证有着直接的联系。仅举一例就够了:意大利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吉奥万尼·詹梯列(ДжиованиДжентиле)可以说已被公认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半官方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我们所理解的世界”,这是报纸上一篇论文的标题,也是近年来颇为一些人推崇的一种所谓新观点。可是,每当我见到这种观点,不仅没有什么新颖感,反而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康德、新康德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不可知主义。众所周知,康德是承认客观世界的,但他认为那不过是“自在之物”,人们只能依靠逻辑推  相似文献   

15.
康德主义     
作为一种哲学名称的康德主义,或是指包括在划时代的十八世纪康德著作中的思想体系,或是指那些后来研究康德著作、吸取康德精神的哲学。本文仅论及后者。康德主义的性质和类型康德运动系指形形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德国现代哲学中,尼古拉·哈特曼(Nicola Hartmann,1882—1950)是一位尚未被广泛关注但又值得认真重视的哲学家。他所建构的新存在学(neue Ontologie),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以康德为代表的主体建构论、使哲学重新回归客观主义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其新存在学的认识论观点作一简要论述,以具体说明这种重要作用。一哈特曼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他曾师从著名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代表柯亨和那尔托普,而其最初的著述属于传统经典哲学领域,并表现出新康德主义的倾向。1912年开始,哈特曼以认识论为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讨康德伦理学与后果主义的关系,乃至探讨是否存在一种康德式的后果主义,是当代英语世界康德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卡米斯基和帕菲特提出的康德式后果主义都产生了较大的争论和影响。卡米斯基通过把康德伦理学划分为基础理论和规范理论两个层面,指出从康德义务论的基础理论可以发展出一种规范的后果主义。帕菲特通过改造康德的普遍法则公式,并结合契约论和规则后果主义的相关要素,建构了一种康德式的契约论后果主义。这两种理论虽然都以不同的方式偏离了康德伦理学的原初立场,但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与后果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历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初,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是带有军事封建性质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在对中国、朝鲜和其他国家发动的野蛮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在近代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日本佛教也由江户时期的“准国教”下降为神道教的附庸。面对局势的变化和自身地位的衰落,佛教界也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从总体上看,20世纪前半叶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提倡迎合统治者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康德主义伦理学被怀疑论者看作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并因此遭到它的批评。实在论者则把康德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加以辩护。科斯嘉承继并推进了罗尔斯所实现的康德主义的元伦理学转向,在回应对康德主义外在实在论批评和辩护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建构主义的程序实在论,并把它作为一种内在的实在论加以辩护,完成了道德实在论的内在转变。但是这种康德式建构主义却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即它作为一种内在的实在论同时是一种非认知主义。从理论的融贯性来看,与这种康德式内在实在论相适合的应是一种康德式内在认知主义。  相似文献   

20.
……费希特对他的时代所发生事情的影响是复杂和矛盾的。正如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样,费希特是德国正处于由18世纪向19世纪转折的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他的思想和行动没有越出他的阶级在实际生活中所具有的局限性。但费希特的作用也深刻地受他那在各方面越出了日常规范的个人人格特点所决定。海涅写道,在康德那里只有一本书值得注意,而在费希特那里“除了书以外,还有一个思想和行动在其中杰出地统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