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很有幸参加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的会议。我来到五台县工作已整整一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及五台山管理局向大会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五台山发展、五台县经济发展的各届人士、各位老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地方政府对五台山的保护、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它各大名山、旅游景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开发不够,效益不高,思想不够解放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旅游的硬件开发多,却忽视了对五台山自然生态和历史文物的保护,使台怀镇寺庙中心区变成了高山闹市,给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了困难。我作为一个当时地方政府官员,又是五台县人氏,可对五台山的保护开发,没有很好地贯彻省政府关于五台山建设…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我来过三次,第一次印象在U忆中,满目光秃秃的,那是临近深秋的j。市山;第二次是仲夏来五台山,这才加UU:了,清凉得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临近他秋了。早上要有件毛衣什么的,一能主帅。台看日出,中午要有一件背心在外mJ-。j以到中台看云海,下午则要带着雨伞到内六看山花了。因为那雨是从晴空中一下来的,…雨云还在很远的阳光下飘着,真到IM头顶,它反而丝丝缕缕的如棉絮一样浮过.我对友人说,到南台看花,不如到南六淋问,他们不以为然,后来他们去了,承认和尚没女妄语。至于到两台看月,北台看积雪,你一定要穿着棉袍…  相似文献   

4.
五代佛教通常是指朱晃开平元年(907年)至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为止的53年间,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佛教。而五台山的五代佛教史,则是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开始割据河东(今山西),至宋太宗赵昊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的八十六年间的一段佛教历史。这是因为其间山西省五台地区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王朝。《五台县志》说:《五代史·职方》考,代州,唐、晋、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记     
朱运峰(1862—1933),青海省西宁市人。清末贡生。于光绪丙午(1906年)参加礼部在京考试后供职晋省代州。辛亥年(1911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游览五台,记录见闻感受甚详,是为“五台山记”。该文写法以时间为经,各台寺观景物为纬,白描勾勒,错落有致;萦念五台山之情,流连山水之思,溢于言表;叙议嵌合,亦复自然生动。其中提到在“十方堂”遇到来自西宁的僧人,一边喝着家乡的牛奶茶,一边听操着西宁方言的同乡谈禅,非常惬意,认为是“夙缘”,可算一个有趣的插曲。可以想见,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从遥远的青海西宁到山西五台,正如作者所说:“历经幽险,车殆马烦,不以为苦者,游五台偿宿愿也。”现在我们把镜头的流光,倒溯到八十年之前,借助一位青海文人的眼睛,让读者诸君神游彼时五台情景。  相似文献   

6.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山志》为明候继高始撰,万历(1573一1620年)年间,周应宾予以重修。此后,遂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或“四大士”。  相似文献   

7.
金朝是在十二世纪初期由女真贵族灭辽,臣服西夏,即又进军中原,把大宋王朝赶到江南,又一次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达百二十年的一个封建王朝。金朝的女真族是住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早先信仰的是一种崇拜自然力和自然物的原始宗教——萨满教。萨满教认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界为天堂,由神灵所居;中界为地面,由人类居住;下界为  相似文献   

8.
<正>南禅寺位于五台县城西南的李家庄,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寺院坐北朝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建筑。唐代大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内有17尊中唐彩塑。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石碑     
<正>碑是刻有文字、图画,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但是中国古代最早被称作碑的东西,却是一块竖石,不刻文字。其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视日影,称之测影碑;二是宫庙大门口、公卿大夫家门口拴牲畜,称之系畜碑;三是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的木柱,后用石,称之为吊棺碑。最初,碑随棺埋,厥后又树于墓道之口,成为神道碑、墓碑。东汉以来,墓碑盛行,因宗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墓碑也就进入了寺  相似文献   

10.
<正>非常高兴来参加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座谈会。首先,我对研究会成立25周年和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表示热烈地祝贺!这次会议聘任我为五台山研究会顾问,这对我来说是一份荣誉,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我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山有五峰,故名“五台山”;气候多寒,故又名“清凉山”。山区大部分属山西省五台县,一部分跨山西省繁峙县和河北省阜平县。五台山脉分东西两大支。东一支直走东南,山多峭壁,清水河流经其间,形成长达二百余里的大谿谷。西一支又分为东、西峨岭,为滹沱河与清水河的分水岭,沿途向南伸出许多小支,蟠绕交错。整个山系周围五百余里,层峦叠嶂,争奇竞秀,构成了雄浑幽深的清凉胜境。五台的东、北、中、西四台是由东向西起伏相连的一列山峰,南台另为一峰。山区的中心台怀镇,是著名的显通寺和大舍利塔的所在地,距五台县城东北一百二十里。中台,亦名  相似文献   

12.
1987年3月21日—25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宗教系高级讲师弗兰克·惠林博士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福生同志来晋进行了学术文化交流和参观访问。惠林博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1959年获神学学士,1961年获硕士学位,197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比较宗教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魂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头萦绕着五台山的万千气象,不知该从何下笔。为什么?五台山太博大了,无论从哪一角度去认识她,都难以达其究竟。这不仅因为五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荟萃了不少文化积淀,而且,她基环500余里,幅员辽阔,寺宇众多,单是一座寺庙,就包含大量内容。更兼五台山地处高寒,四季气候变化多端,若是单方面构思,一定会有所遗漏偏差,故而条分缕析,分门别类,以窥五台山魂之玄奥博大。  相似文献   

14.
龙关早发晓别创驻关马首东,东升旭日正吱啧。人家竹树烟云里,肚界烟月片一抹夕厂。山头人家人家三两住山巅,不是秦皇亦上天。我欲访君寻石瞪·茫茫前路绕飞烟。游五台山诗二首@王介庭~~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往事     
《五台山研究》2014,(4):F0003-F0003
<正>~~  相似文献   

16.
《明史·太祖本纪二》卷二载,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清史稿·世祖本纪一》卷四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壬辰,石廷拄、巴哈纳、席特库等,败贼于平阳,山西悉平”。因此说,明代五台山佛教史是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这276年间的佛教历史。其间,由于帝、后的崇佛建寺,诸王大臣的护法敬僧,高僧大德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21日至23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五台山等地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坚决保护建设发展好五台山。对下一步做好五台山工作,他提出十个方面的意见。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起来。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圣地,是山西表里山河的第一山,是山西对外交流开放的第一窗口,是山西人民心中的第一名片。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五台山的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是殊菩萨道场,以殊菩萨位于众菩萨之首,所以,唐代宗据不空三藏的建议,钦定殊菩萨居于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之右。因此说,殊道场五台山居于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之右。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在五台山申遗成功和第二十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暨第六届佛教文化节开幕之际,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首届五台山论坛”的举办。本次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诚邀社会各界、海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积极探讨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代表五台县委、县政府、景区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宋代佛教通常是指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卫王祥兴二年(1279年)这320年间的佛教。而宋代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定北汉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的148年间的佛教。这是由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