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书详细地提供了新皮亚杰学派在不同领城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情况.新皮亚杰学派承认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模式,并试图用这些概念来说明很多新的问题,增加皮亚杰理论未包括的领域.本书的作者是与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的晚期一起工作并在他死后继续在那里从事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认知发展研究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明了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影响,着重论述了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及主要观点,并对这些趋势予以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为认知发展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和思考原有认知发展理论假设的合理性、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研究方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席格勒策略选择认知发展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新皮亚杰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席格勒曾在70年代后期致力于探究儿童是如何掌握规则和策略的,从而建立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策略(规则)选择理论.80年代中后期,其理论在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分析的水平、着眼的课题和理论架构上均有较大的改观.本文对该理论的新近发展作了概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5.
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论点皮亚杰及其学派在当代西方心理学界享有盛誉,但也面临着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来自三个方面:(1)经验主义者指出:皮亚杰理论阐明和表达的方式,很难用简明的经验主义加以测试,其揭示的数据与他的基本论述不完全一致.(2)理性主义者则认为皮亚杰理论尚有不清楚、不完善和不严密之处,特别是缺乏详细的阶段变换处理;缺乏发展过程中个别差异的说明;以及缺乏对儿童感知觉和情感方面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毕生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一套崭新的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而且还创造了一种研究儿童心理的独特的新方法,即所谓的“临床法”(clinical method)。临床法是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在不同的时期,研究不同的课题,皮亚杰曾灵活地运用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他独树一帜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临床法,随着他的研究工作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一生致力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他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体系深受国际学术界的推崇,已成为当代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主要学派。本文试对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作一概略的评述。一、结构论是一种研究方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乃是一种发展的结构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从低级的不完善的行动格式到高级完善的形式运算结构)与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之间的同化和顺化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皮亚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理论近期的若干发展──差别观点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是从智力发展的认识论过渡到智力发展的心理学,差别心理学的近期实验研究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方法。后皮亚杰学派理论对差别心理的强调在教育学和临床心理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傅绍梅 《心理学报》1994,27(2):161-168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是从智力发展的认识论过渡到智力发展的心理学,差别心理学的近期实验研究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方法。后皮亚杰学派理论对差别心理的强调在教育学和临床心理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著作。这部著作比较集中而系统地体现了皮亚杰和由他领导的“日内瓦学派”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个学派把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采用发生学的方法,作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和统计资料,使其认识论的研究带有实证科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蒋柯  李其维 《心理学报》2020,52(8):1017-1030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适应性和平衡化概念出发, 论证了有机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进一步通过认知过程与生物学过程的“同构”, 建立了一种结构论的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论题包括:主客体相互作用论、认知结构的建构论, 以及心理逻辑论等。皮亚杰的理论建构方法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 皮亚杰强调功能相对于结构的逻辑先在意义。功能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平衡化。因此, 皮亚杰的方法论是一种功能论。第二, 皮亚杰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辩证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方面批判唯理论, 另一方面批判经验论, 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识论体系。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当今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诸多“难问题”, 诸如“他心问题”、“归纳问题”等, 可能提供了元理论层面和方法层面的引领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高建江 《心理科学》1993,16(3):189-191,170
本文将从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要点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欧洲,支配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并不单一,维果茨基学派、新皮亚杰学派、元认知研究策略以及现象图示法等理论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的如信息加工、知识表征以及认知策略模式等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维果茨基学派主张思维与智力是外部语言的内在化,人的语言是传递思维的工具,其认知发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教与学的理论,内在化、中介、社会互动以及最近发展区等概念已出现在许多文献中。例如,意大利学者Pontecorvo(1989年)在比较了不同理论及阐述了社会互动对学习的影响后指出,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及其追随者的内丹思想,认为陈撄宁学派所谓“仙学”是明清内丹思潮发展的结果,构成民国道教发展的一种新型。式对内丹内含的科学因素及其理论,通过对陈撄宁学派之介绍作了新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的经典认知发展理论堪称典范,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以致20世纪60、70年代其理论经常遭受抨击。文章以对皮亚杰经典理论的批评和质疑为起点,重点介绍皮亚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进行的理论建设,并试图对皮亚杰的新理论做出初步评价。作者认为,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建立在对应性、态射、范畴、转换等新的概念体系之上,并将发展视为从心理内态射到心理间态射,再到超态射的演变过程。由此,新理论强调了“水平”概念和“意义逻辑”,弱化了早期的“阶段”概念和“命题逻辑”。  相似文献   

15.
虽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并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其哲学始终招致了众多的非议和批评.这一方面来自与皮亚杰持根本不同倾向的哲学家,如英美分析哲学家,另一方面也与皮亚杰哲学自身的固有困难的内在矛盾有关.下面拟就现代西方哲学家对皮亚杰哲学的研究和批评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所用的方法历来被称作临床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也不同于病理心理学(?)的临床法。它是皮亚杰为了建设自己的理论,从自己的研究目的与对象出发,取各家方法之长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所以行之有效,是与皮亚杰的理论倾向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皮亚杰的理论倾向,决定了使用临床方法所获研究结果的长处与局限.临床方法的最初使用与皮亚杰对儿童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较多地关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指导作用,而对于皮亚杰理论在科学方法理论上的观点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则重视不够。实际上,要真正理解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必须从了解这一理论的认识论入手。本文对皮亚杰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J.Vonèche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0,23(4):470-476
本刊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李其维教授 ,目前正在日内瓦大学“皮亚杰档案馆”从事为期一年的有关皮亚杰理论的访问研究。因此 ,他有机会同档案馆馆长 ,瑞士日内瓦大学心理学系J·弗内歇 (JacquesVon埁che)教授就皮亚杰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以下所录是其中十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的问答概要 ,虽仅为“两家”之言 ,但我们期望读者能从中受到某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方富熹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59-63
临床法是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方法。本文根据皮亚杰的有关著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应用临床法时研究人员应掌握的技术:如何设计和提出问题;如何诊断儿童作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如何分析说明所获得的结果资料等。文中还指出了应用这一方法时研究人员容易犯的错误及克服办法,最后对临床法的价值和局限性作了扼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扶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当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