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才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庄 《心理科学》2006,29(6):1428-1430
人才派遣新型就业用工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人才派遣员工规模不断扩大,人才派遣员工管理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人才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以及树立新的组织心理契约管理观念、重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管理和过程管理、重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的差异化、探索对派遣员工的有效激励模式和规范人才派遣机构的管理行为和用人单位的使用行为等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企业因为岗位的需要,还考虑解决老职工的后顾之忧,招入了大量的劳务派遣工。做好劳务派遣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确保劳务派遣工队伍的稳定,对于企业改革发展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企业将来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派遣制员工对雇用形式的认知等5项问卷,对270名派遣制员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派遣制员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处较高水平,离职倾向相对较低。(2)78.9%知道自已的派遣制身份;33.1%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对于派遣制存在模糊认识和矛盾心态。(3)知道派遣制身份者组织认同、工作奉献、工作意义和工作乐趣等显著高于不知道者;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者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和工作奉献显著高于不愿意者。对雇用形式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派遣制员工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创新。将领导-成员交换与辱虐管理作为工作资源,辱虐管理作为影响领导-成员交换是否可以被视为工作资源的情境因素,挑战性压力源作为工作要求,检验了领导-成员交换、辱虐管理对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三维调节作用。基于两个领导-下属配对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领导-成员交换和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三维交互作用,即领导-成员交换水平高、辱虐管理水平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下,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不相关或者负相关。本研究验证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在解释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有效性,说明资源在挑战性压力源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是影响工作行为绩效的重要心理因素。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与满意感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工作压力构成中 ,知识型员工内源性工作压力较高 ,外源性工作压力较低 ;②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感 ;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内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④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外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袁少锋  高英 《应用心理学》2007,13(4):373-378
采用中介变量分析的一般范式,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组织支持在良性压力源(如任务要求、能力要求)与积极压力反应(如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感)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在负性压力源(如人际冲突、组织结构问题、时间冲突)与积极和消极压力反应(如消极工作情绪)之间都发挥显著的缓冲作用。管理者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组织支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勤压力作为一种新型压力源,近年来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话题。通勤压力是指个体在通勤过程中所遭遇的压力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紧张反应,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人特征、家庭压力以及所处的工作情境。资源保存理论和控制理论是解释通勤压力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不同通勤模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丰富边界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知识员工压力来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高技术组织中本地知识员工和外地知识员工作为对比样本,进行两类人群在压力感知和压力来源的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本地高技术知识员工与外地知识员工在压力感知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工作负荷"、"成就动机"、"文化适应"和"工作/家庭平衡"等四个压力来源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地域来源与年龄、学历程度对压力感知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遇到缺乏员工支持、消极合作等来自企业内部的挑战。目前,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战略层面,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员工影响的研究尚不充足。因此,本文从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着手,采用工作压力动态过程模型,将数字化转型视作一种压力源。通过聚焦数字化转型给员工带来的工作压力,试图揭示员工对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差异化反应及其内在机理。第一,探究压力源,基于扎根理论归纳员工对数字化转型中压力源的感知和识别。第二,追踪压力结果,基于变革分析框架,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三,分析压力体验,分别从认知和情绪视角,探讨员工支持或抗拒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边界条件及后续结果。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范畴和内容,还为企业科学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水平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41篇文献的149项独立研究, 研究样本总人数达46261人的数据, 对挑战性-阻碍性二元压力及其亚组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差异(权力距离、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挑战性压力及其亚组工作复杂性、任务冲突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文化差异性(个人-集体主义)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性(权力距离高低、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3)数据来源对二元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当员工创新数据来自自我评价时,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关系的强度更强。(4)数据收集时间点仅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横截面研究设计下, 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绩效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60名钢铁工人进行测查。并运用SPSS13.0和LISREL8.7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任务绩效维度上工龄的主效应显著;角色模糊维度上学历主效应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角色交互冲突 ,它对于了解人的胜任特征模型和提高人力管理的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银行、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有关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结果表明 ,较之家庭—工作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能较好预测员工的工作压力 ,它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地对工作满意感起作用 ,女性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容易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邓昕才  何山  吕萍  周星  叶一娇  孟洪林  孔雨柔 《心理学报》2021,53(10):1146-1160
以往研究证实了职场排斥会对员工组织内诸多方面产生危害, 然而关于职场排斥向组织外部特别是家庭领域的溢出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溢出效应和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有显著正向作用, 对家庭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 (2)工作压力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关系; (3)员工归属需求调节了职场排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同时调节了工作压力在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家庭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4)员工工作家庭区隔偏好调节了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作用, 并且调节了职场排斥通过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韫黎  陆昌勤 《心理学报》2009,41(6):501-5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5.
高中华  赵晨 《心理学报》2014,46(4):552-568
为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影响, 以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位于北京、杭州、西安等地7家分公司的545名员工为样本, 采取问卷调查法在两个不同时段获取数据, 考察了角色压力(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在工作干涉家庭和家庭干涉工作这两种对偶冲突模式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角色压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工作满意度在角色压力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有助于分析工作家庭冲突的深层原因并采取恰当的干预策略, 降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莹欣  王垒  任湘云  曾艳 《心理科学》2006,29(2):312-314
通过访谈和文献阅读,编制中国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为企业提供简便的了解员工压力的工具。在两家企业中的293名员工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要求被试完成工作压力调查问卷、职业紧张量表和自我效能测验。结果表明,有16个项目符合测量学要求;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260;问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员工工作压力感得分与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分数呈显著负相关;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包含三个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公民压力是指员工在从事组织公民行为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压力感。公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员工工作要求的相关研究,并且为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投入等提供了新思路。西方学者对公民压力的概念、理论基础、结构及测量、前因、结果等进行了系统探讨。未来研究议题应当在:清晰界定公民压力的内涵;结合公民压力的来源和类型全面描述其内在结构;丰富公民压力相关机制的研究;关注公民压力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员工睡眠剥夺作为企业组织普遍忽视的话题,引发出的社会困境却愈加突出。当前,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在睡眠不足情况下继续工作,这种由个体睡眠时间不足而引起自身功能减弱的状态,不仅会损害到员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绩效,还会影响到组织的效能与管理实践。通过回顾相关研究,阐释了组织管理情境下睡眠剥夺的内涵、测量、基本理论框架与机制,总结了影响员工睡眠剥夺损耗的具体因素及其在个体、领导与团队等多层面的一系列后效结果,并归纳出组织睡眠管理的预防与缓解对策,最终提出从概念类型、前因条件、过程机制、研究方法与研究层面中展开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双元领导对下属工作投入的双刃剑效应。对218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双元领导一方面通过增加下属对领导的情感承诺,提升员工工作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增强员工的工作压力,降低员工工作投入。对高权力距离的员工而言,双元领导通过增强领导情感承诺对员工工作投入产生更强的积极影响;对于低权力距离的员工而言,双元领导通过增加工作压力对员工工作投入产生更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兴贵  郭扬 《心理科学》2011,34(5):1151-1156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长沙及广州266名企业员工有效样本的测查,考察了员工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发现不同年龄、学历、企业所有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幸福感水平差异显著,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对幸福感有交互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压力、学历和工作类别变量分别直接影响幸福感,年龄和学历还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