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志 《福建宗教》2001,(6):21-22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相似文献   

2.
最早知道蒙顶山上茶,是因为我爱的人,他的家乡在蒙顶山脚下。据说那个山上的茶以前是贡茶,不仅给朝廷定期上贡,也是康藏路上最重要的通货物品。  相似文献   

3.
蒙山为山东道教胜地,在山东省平邑、费县、蒙阴等县之间,纵横1000余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仅次于泰山,故蒙山又称"亚岱".境内层峦叠嶂,巍峨壮美,道教文物古迹、庙宇、石碑石刻荟萃,素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峰"之称,是道教著名的修道养生之福地,在山东道教发展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茶与佛教,因缘深长,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佛教的作用不可低估。据考证,在唐代前后我国茶业的兴盛发展阶段,茶产区主要就集中在佛教盛行的寺庙附近。僧侣种茶,四川蒙顶、河北仙人掌、庐山云雾、武夷岩茶、黄山毛峰、普陀佛茶等一大批名茶,都由寺庙众僧创制。浙江天台国清寺还是中国茶叶东传日本的发源地。“自古高僧爱斗茶”,佛教崇茶,历代通晓茶事的高僧不乏其人,如唐代诗僧皎然即是一位有名的茶僧。皎然(?~785),名书,字清昼,俗姓谢,系南朝谢灵运十世孙,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在唐代诗僧中,皎然的文名最高,文章隽丽,诗风清淡轻松,常与颜真卿、韦应物唱和往还,传世的除诗集《皎然集》外,还有诗话《诗式》,在诗专著中享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5.
斋醮     
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东汉五斗米道仅有“指(或作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泥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两晋南北朝时,经上清、灵宝派道士之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六斋,即金策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再加玉篆斋、上清斋、指教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在北京城里,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自清代以来一直有熬奶茶的习俗,皇宫内务府还固定时日,为雍和宫发放“熬茶银”,即僧众熬制奶茶的费用。 当时,熬茶也是清宫廷的盛事。清代最好茶的皇帝是乾隆,自乾隆八年至乾隆六十年,在清宫内皆有茶宴。其中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即有“进茶”和“赐茶”仪式。此仪式均用奶茶,清宫廷日常生活中也爱用奶茶。《养吉斋丛录》云:“旧俗尚奶茶,每日供御用奶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取乳尚交茶房,又请茶房春秋二季造乳饼”。清宫“千叟…  相似文献   

7.
单枞·惊蛰     
单枞是去年错失的一个约会。其实以前也喝过,但粗枝大叶的味蕾分不清她和武夷岩茶的面貌。似乎都是酒红色,似乎都很有劲道,似乎茶叶的颜色都如铁般深重。直到谷雨访茶,在武夷山徜徉,终于领略了岩茶的遒劲和韵致,岩骨花香深入我心。  相似文献   

8.
茗叟 《福建宗教》2002,(6):40-40
1990年11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福建视察,在省宗教局领导陪同下,游览了武夷山水,品饮了武夷岩茶,留下脍炙人口的“茶醉”诗。  相似文献   

9.
单枞     
《佛教文化》2011,(3):101-102
单枞是去年错失的一个约会。其实以前也喝过,但粗枝大叶的味蕾分不清她和武夷岩茶的面貌。似乎都是酒红色,似乎都很有劲道。直到谷雨访茶.在武夷山徜徉,终于领略了岩茶的遒劲和韵致,岩骨花香深入我心。秋天一过,同修送来两种单枞,据说一个是蜜兰香,一个是芝兰香。名字都很好听,仿佛两个娇俏的姊妹。掌灯时分,坐下来读书,便泡上一壶。却...  相似文献   

10.
老海 《佛教文化》2007,(1):6-15
2007年2月4日至6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和中国佛教文化基金会共同在香港会展中心8万平方英尺的面积上举办较之首届斋天胜会更为隆重盛大的第二届供佛斋天礼忏祈福胜会。  相似文献   

11.
常正 《法音》2008,(12):66-67
11月16日下午.以“缘结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拉开帷幕.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曹泽林.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昌平。省人大副主任徐谦.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  相似文献   

12.
漫谈斋功     
漫谈斋功朱月山《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  相似文献   

13.
漫谈斋功     
漫谈斋功朱月山《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  相似文献   

14.
夏日 ,武夷山的青山绿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乘“1999年武夷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之际 ,我在饱览了武夷山丹霞地貌的自然风光中 ,又一次领略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勃勃生机。武夷山是道教的第十六洞天。相传在秦始皇时期 ,就有神仙降临于此 ,自称“武夷君”。武夷君道术高超 ,因而能够统领群仙 ,山也就以他而命名。据《武夷山志》介绍 ,唐天宝年间 (742年 -756年 ) ,武夷山上始建道教宫观天宝殿。南唐皇帝李煜为他的弟弟入观修道而重修宫殿 ,天宝殿改名为会仙馆。会仙馆在宋代时被扩建为拥有屋宇三百多间…  相似文献   

15.
道斋即北宋县、州、太学中的道教专科,因于学中“别置道斋授道徒”,故称。道斋的始废均在徽宗朝后期,存时虽短,影响较大,系道史中之特殊事件,是今日道教院校之滥觞。为此,笔者拟作如下钩考,供同仁参阅。一、设置目的和规模道斋始设于重和元年(1118)八月。对此,宋徽宗的目的有二:一是为道教神霄派培养骨干。徽宗为端王时始信道教,即位后,为平息社会矛  相似文献   

16.
道教音乐自公元四世纪北天师道寇谦之制《云中音诵》,改直诵为音诵以来,就日益丰富多彩,即有古代音乐的古朴,典雅,又融化了地方民间音乐的特色。道教徒们历代相授,流传至今,独具一格。但由于历来都是以口授方式来继承,或是写成独特的符号谱子,即非宫商,也不是工尺,给广大的道教徒学习斋仪韵调带来一定的难度。至今,明代《道藏》中所保存的宋代道教乐谱——《玉音法事》,还未释译出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古老民族文化,便于广大道教徒学习道教斋仪经韵,也使国内外人们便于了解,并作为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全国各地已陆续整理出一些道教斋仪音乐的录音和录像,并收集到中国民族器乐曲集成中。白云观于今年六月份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帮助下,对道教斋仪经韵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7.
书讯     
《虚气相即》,丁为祥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30万字。 该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五章集中解析张载《正蒙》体系的形成及其内在 架构,其 重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从汉到宋儒学不同视角的演进以及《正蒙》中“三太 ”(太和、太虚与太极)不同指谓的比较,揭示出太虚这一天之定名与“无动摇”的“至一” ——宇宙本体,并通过体用不二、虚气相即——本然与实然的双向统一,揭示张载本体论与 宇宙论并建的格局;第二,通过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及《易》《庸》《论》《孟》中性与 诚的比较,不仅揭示了张载双重人性对孟、告…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2年10月27至29日,云南省各地、州、市伊协的领导及各地主要清真寺的师台(教长)、管事(寺管会成员)共130余人云集在沙甸清真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入斋开斋研讨会”。会议依据《教务指导通讯》2002年第二期中所刊登的有关专家关于“入斋开斋问题”的文章,对今年的入斋开斋具体时间进行了广泛的协商和深入的讨论,最后研讨会讨论通过了“公历2002年(伊历1423年)入斋开斋研讨会倡议书”,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维护了教内的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穆斯林民主协商、团结办教的精神,同时,…  相似文献   

19.
玉覆面是由多件小玉石器缝缀在丝麻织物上,而后覆盖在死者脸部的一种葬玉形式。西周晋侯墓地中出土的玉覆面是西周考古发掘中较早发现的。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发掘的大墓中几乎都有玉覆面。晋侯墓中的玉覆面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在世的人们期望死者像玉一样永存于世。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确定斋月的开始与结束,根据圣训,有两条规定:   1、以看见新月为准进入或结束斋月。 2、在未见新月的情况下,补足“舍尔巴奈”月 (入斋 )与“莱买丹”月 (月斋 )30天。   看月的时间,据《法台哈勒革地勒》等教法经中说:“人们应当在“舍尔巴奈”月第 29日,日落时看新月。如果见月,则封斋,如果云雾遮挡看不见新月,就当全美“舍尔巴奈”月三十天。”很明显,教法经讲的是应当在“舍尔巴奈”月第 29日日落后看新月。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穆斯林学者们是没有分岐的。无论是中国的穆斯林学者还是国外的穆斯林学者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