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针对有人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而讲的,并没有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一个什么概念。后来我们在许多文章中,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括是否恰当呢?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1、我们知道,这两对矛盾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阶级矛盾是体现在生产关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共中央《关于〈共产党人〉杂志的决议》中,把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列入经济科学的范围。这样提出问题决不是偶然的。目前,在改革的条件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具体的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联系、矛盾和相互作用,分析经济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苏共27大通过的新党纲草案中说:“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合理建议,进行可靠的经济和社会预测,是社会科学当前发展阶段的紧迫任务。”(《苏共27大资料汇编》莫斯科1986年第168页)这里指出,社会科学工作者应集中精力研究和全面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同上)。我们援引这一论断,旨在更清楚地指出当前形势: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刊物主动挑  相似文献   

4.
尹红英 《学海》2002,3(2):175-177
阿尔都塞和柯亨的生产关系的偶像崇拜论 ,一直为人们所忽视。其实 ,对生产关系的崇拜 ,是2 0世纪上半叶一种较为多见的理论现象。它产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关系是适合一定生产力水平产生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米丁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八至二十二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的“第三次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社会学杂志编辑部代表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见本期第88页——编者注)上所作的报告。保加利亚《哲学思想》一九六五年第四期发表了这个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主要是介绍苏联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的简要情况;二、着重谈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三、主要谈的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相互关系。作者大谈社会主义制度下唯物辩证法的新特点,强调社会统一决定着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在这个统一中的作用和表现的特点;虚伪地强调辩证法的普遍性,还批评了提倡有所谓两种不同类型的辩证法的主张和“无冲突”论。他着重谈到的问题有: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没有对抗性矛盾,只有这类矛盾的个别的、局部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除掉基本的非对抗性矛盾外,在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同个别旧残余之间”“还存在着对抗性对立面的残余因素”。二、“整个说来,社会主义社会是统一的,它不被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个别现象和过程中,统一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是可能存在的”,不过,“没有象剥削社会所具有的那种绝对性和不可逆性”。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这个原理是普遍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某一个具体的非对抗性的内部矛盾中,对立方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还并不意味着它的社会统一也同样是相对的”。例如,工农联盟这个统一在社会主义阶段就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四、社会主义社会有基本矛盾,这就是“人民群众的无限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经济和精神财富的生产所已经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观因素的作用大大增长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不再是自发的过程”,“变成了自觉指导的有计划的过程”。同时,他批评了那种认为生产关系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的标准在这里已不适用的观点;指出主观因素作用的增长同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没有共同之处;还认为按生产原则建立党组织和把党和苏维埃机关划分为工业的和农业的那种作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在谈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分歧的原因时,重弹了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的一些老调,说什么“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建设新社会的不同阶段上”,由于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主义建设形式不同,以及这些国家的历史特点等等,“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一定的矛盾”,说什么“甚至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最尖锐的斗争形式,按其本质、按其内容说来都不是对抗性的”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彻底而仔细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被忽略了的中心论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和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辩证法构成了历史进化的基础;这个动力规定了历史的物质统一性,并推动它前进。生产力动力学评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讨论述要鲍刚毅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于后。一、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邓小平是用社会主义的实际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马克思曾讲过“共产主义是用实践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践的运动”。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是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直接有关的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二者是目的与基础的关系。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讲,二者是统一的,而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发生矛盾,先富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现阶段使两大目标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过去人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割断了两者的有机联系。现在有人又以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提法只讲生产力,其实他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加以阐述的。同时,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制度、本质与现象、革命与改革、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的“要素”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在七十年代末以前,主要是“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之争。七十年代末以后,由“要素论”之争进入到对“生产力系统”的探讨,这是对生产力概念研究的一个较大的进展。当前对生产力概念的研究,应该正确处理“要素论”和“系统论”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把研究工作停留在“要素论”的水平,又不可用“系统论”否定“要素论”,而应该把“系统论”和“要素论”  相似文献   

9.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报导:去年秋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举行一次关于矛盾问题的学术会议。会上听取了16个报告,其中关于一般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自然科学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6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思维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4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有:茨·斯捷潘年的“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及其矛盾的性质”,格·施特拉克斯的“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耶·莫德尔任斯卡娅的“现代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三年,中共中央公布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论界不少同志开始探讨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报刊上对此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和活跃了。这场讨论可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侧重在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上;后一阶段则侧重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本身上。当时讨论的重心则是“综合经济基础论”和“单一经济基础论”问题。所谓“综合经济基础论”,就是主张迄今为止的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几种生产关系并存,其中以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为主,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基础。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应该是以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为领导,包括其它四种经济成份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践和理论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如何认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理论这些东西的反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无限地夸大反作用,完全颠倒了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炮制和推销“上层建筑决定论”、“权力决定论”、“唯意志论”等反动谬论,推行一条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和  相似文献   

14.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二者之间存在本质和现象、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在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不了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资金对不同行业的投入不均,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而导致社会主要矛盾频发。在我国,克服劳动者因劳动付出与劳动回报方面的误解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改进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导致的社会矛盾,西部大开发化解了东西部的社会矛盾等,这些举措促进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启示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进生产力平衡而又充分地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消除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凸显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涂金坤 《学海》2002,(4):192-19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所以能相互作用 ,就在于有一个东西既和生产力密切联系 ,又和生产关系密切联系 ,并且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说这个东西就是劳动产品呢 ?首先让我们从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实质来分析生产力是怎样通过劳动产品来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 ,是由“改造自然”的投入要素和“获得物质资料”的劳动产品这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改造自然的这种力量的大小最直接地表现在获得劳动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上 ,因…  相似文献   

16.
评西方心理学辩证理论研究方向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柔 《心理学报》1981,14(1):13-17
《美国心理学家》杂志1976年第10期上刊载了里格尔的一篇“辩证法心理学宣言”(下简称“宣言”)。这是继苏联科尔尼洛夫的“辩证唯物论心理学”发表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心理学理论界的一个新动向,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动向。从三十年代开始,尤其是七十年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维护中央权威思想的历史考察/邵民,李越∥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5,3.12~15 论马克思在辩证法上实现变革的实质/吴仁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赣州)·社会版.1995,2.1~5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郭郁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展开,关于生产关系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许多同志在前几年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现将近几年来的讨论情况作一介绍,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一、探讨生产关系的涵义,揭示其内在层次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问题,是前几年理论界争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虽然存在着至今尚未统一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绝对决定论”、“有时决定论”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科学向来认为,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辩证的矛盾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由辩证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则要通过矛盾的揭露和解决,通过新与旧的斗争。发展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根源于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究竟是指生产关系还是指生产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就有过争论。王子野、孙叔平等同志主张;经济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包括生产关系的方面,也包括了生产力的方面。”但多数同志则认为,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我国理论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近年来,在党的“解放思想”的精神鼓舞下,有些同志重新在内部的和公开的刊物中发表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