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一个最重要的变革,是对教育中师生主体地位的追寻和尊重。学校管理必须首先贯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既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又注重“柔性”的人文管理,即“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这是变革和创新学校管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中的励士方略与现代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 《管子学刊》2005,(1):89-93
随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激励”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其实中国很早就有“激励”一词,《孙子兵法》中就充满了激励思想和高超的励士方略,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气势激励、危机激励等,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借鉴,并与现代西方的激励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将其运用于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必将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巩霞 《管子学刊》2006,(4):15-17
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人才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管子》的人才思想以其丰富的内蕴和高度凝炼的哲理性不仅对当时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墨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先秦墨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该文拟从墨家的人员甄选、人员考评、人员任用、人员激励等方面进行整理和阐述,并揭示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儒商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儒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儒商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形成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文化构成的几大主件,具体分析了儒商企业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认为儒商的“仁爱”“民本”“民生”、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反求诸己”的精神,可以作为现代企业精神的思想来源;儒商的以义取利、诚敬就业、言信货实、和睦谐调、勤俭廉洁的道德,可以转换为现代企业道德的内容;儒商重视理念、行为形象,使视觉形象与之相统一,以及突出道德形象和形象的民族性的方法,可以供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借鉴;儒商以性善论为主的性多元论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以及极具凝聚功能的家族亲情式管理、灵活的经营战略和“顾客满意”的经营方针,是现代企业管理值得挖掘的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源价值在现代企业 ,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人力资源价值的正确评估是现代经济 ,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正确评估人力资源价值就需要正确对待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因素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特点 ,根据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假设和原则 ,使用正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并考虑人力资源的绩效、使用环境、价值构成变化、使用期限和人力资源效能发挥等问题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吸收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近年来公共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工作的趋势。公共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体系如何在先进的现代培训理念框架内实现为公共行政部门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评估激励5个方面探讨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一、“道教中国化”的概念及其内涵考察近年道教界与学界对道教中国化的理解与实践探索,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对“道教中国化”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呈现多元化理解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与界定:一是强调“当代化”,即道教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相结合,使道教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道教当代化”理论——宗教政治纬度;二是立足“现代化”,致力于运用现代知识体系推进道教组织管理规范化与形象重塑,引导道教适应现代社会的“道教现代化”理论——宗教现代化维度;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光威”(集团)总公司和山东省历史学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学术讨论会”,自8月27日至8月30日在威海市举行。来自韩国清州大学和明知大学、北京、上海、河南、辽宁、山东等国家和省、市的教授、专家、学者及热心中国传统文化、关心现代企业前途命运的社会贤达共60余名与会;会议收到论文、专著等60余篇、部。收到的著作以及在讨论中的发言,都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就“光威”(集团)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借鉴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极…  相似文献   

10.
吉贻祥  毕素华 《学海》2006,(6):177-179
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来表示。“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该领域理论架构的原点在管理目的和手段的创新进程中得到了发散,即通过科学管理,谋求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尽其功。与经济动因作为高校人事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匹配理论视角,本文首先从组织和控制机制两个维度,将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控制机制分为“机制内-组织内”、“机制外-组织外”、“机制内-组织外”、“机制外-组织内”四种类型,进而探讨了母公司对子公司不同人力资源实践活动(招聘与选拔、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的控制机制选择.结果表明,在子公司招聘与选拔阶段,母公司更愿意采取人力资源控制;在培训阶段,母公司对子公司通常采用人力资源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在绩效评估阶段,公司更多采取正式化控制;在薪酬管理阶段,母公司较多地采取结果控制进行全球范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导言目前中国大陆的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都缺少生机。原因是没有将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西方的管理科学精神融汇贯通,形成一套适合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美籍华人成中英博士率先主张:“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并开发出一套周易管理系统。放眼国际,自从日本式管理辩证地开发与应用科技层面和理念层面,造成世界性的震憾之后,美国管理界重新检讨自己  相似文献   

13.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人是管理活动_的最重要的资源。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人沃特森也充满自信地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斥的,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两种观点均有理论的说明,但依其论述,主要依据还是历史史实。“相容说”依据的史实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某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其社会以这种传统文化为主导文化的背景下,取得了现代经济高速成长的令世人瞩目的业绩。“相容说”依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并非悻行,“西化论”是错误的。“相斥说”依据的史实是…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振兴靠经济,经济的振兴靠企业,企业的振兴靠管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管理的出路在“法制”,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重“法”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礼”轻“法”的社会倾向。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树立依“法”管理企业的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现代企业管理走向理性和成熟。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研究和借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道家“无为而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张晓粉本文通过对“无为而治”提出的背景哲学、方法论、社会根源进行挖掘,概括出了它本身应有的几层积极含义,并进而给予现代意义上的阐释,指出它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管理易》     
吴世彩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 10月出版。全书20万字,共276页。全书由引语“管理易”研究之可能展开,分为六章。第一章《易经》与现代管理:一个“援易以为说”的钩深论题。作者肯定了《周易》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叙述了人类历史上管理发展的简要历程,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观念,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功利性、不可复制性、民族性、可塑性等特点。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因此,应该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