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瑶族刺绣"是粤北乳源县过山瑶地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瑶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逐步汉化,瑶族刺绣文化也处于濒危失传的边缘。以乳源过山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为先导,挖掘瑶绣艺术遗产丰富的文化历史性传承特征,拓展民族艺术文化内涵的研究领域,寻找有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连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庆阳绣品造型古朴,种类多样,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兴盛和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人们的审美与以往大不相同,庆阳绣品其古朴、稚拙的造型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遗忘,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及文化土壤遭到破坏。庆阳刺绣艺术正在走向衰退和消亡。要想改变庆阳刺绣艺术这一现状,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融入中学美术课堂,这对该地中学美术教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俗中的狮子具有避邪御凶、预告灾难、决断是非、招财纳福、掌管生育等神性,是力量、权势、祥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舞狮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它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绣画由中国刺绣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而产生,由此形成的绣画文化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韩希孟、沈寿两位刺绣大师的刺绣生涯探寻促使中国绣画文化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对研究中国刺绣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现代首饰设计借鉴学习。通过分析刺绣进入首饰设计中的可能性和优势,围绕刺绣与多材质混搭结合、用金属工艺模仿刺绣技法,以及刺绣理念的引入等方面,将刺绣运用于首饰设计中,结合这些设想加以实践,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7.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以其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生存和发展,蕴涵大量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其服饰艺术中的刺绣图形、服饰形制、色彩搭配等视觉符号,折射出千百年来苗族族群的生存方式、风俗人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其文化变迁的历史,体现出贵州苗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贵州苗  相似文献   

8.
宝鸡千阳刺绣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千阳本地刺绣艺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岁月的变迁中,宝鸡千阳刺绣吉祥图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从构成方式、造型特征、视觉特征三个方面来解读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湘西苗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代表了苗族女性文化的精髓。苗绣作为苗族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其创作题材、造型要素及色彩搭配则主要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淡雅、古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屯堡采风     
金秋十月,我随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摄影创作团到安顺七眼桥镇的“云峰八寨”采风,领略“屯堡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3.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是向文化创意产品转换的桥梁,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结合刺绣技法与花丝工艺,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吉祥图符进行再设计,把创新设计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相结合,探索刺绣与花丝工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使刺绣与花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颜。  相似文献   

14.
绣荷包是女红的手工技艺之一,产生于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衍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产物。本文从绣荷包的形制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剖析绣荷包与民间生活风俗的关系,以及与创作主体——女红情感寄托的联系,反映时代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5.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鄂温克民族文化中有内涵的是鄂温克族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例如刺绣、雕刻、剪纸等,多取材于生产生活中,涉及牧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以代表吉祥平安的太阳花装饰品、饰品系列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中最受欢迎。通过鄂温克族系列装饰艺术品太阳花和苗族银质系列饰品太阳花在材质、色彩、图案、工艺和传承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凸显鄂温克族装饰艺术品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通过比较各自的优劣来探索鄂温克族装饰艺术品的新出路,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界首刺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既兼具苏绣的精细雅洁和湘绣的豪放浓郁,又具有粤绣的繁而不乱和蜀绣的丰富变化,是江淮大地民间艺术的代表。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营造充满本土特色与人文性特征的室内空间,可谓目前设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界首刺绣的艺术特色,分析其生存现状以及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界面设计、软装设计、家具及陈设用品设计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界首刺绣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界首刺绣艺术的活态发展和丰富现代室内设计的语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黔中坛神信仰有其独特的信仰生态与流布范围,涵盖汉族、苗族、穿青人及屯堡文化社区。坛神奉祀方式与庆坛仪式因族群不同而有差异,并衍生出多种流派与坛门。不同流派之坛场法事、仪式类型及科仪本均表现出共性与差异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畅 《美与时代》2005,(6):42-43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拥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创造了积淀丰厚且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苗族也有着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苗族的传统工艺作为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特别的艺术内涵和独到的审美价值让世人刮目相看.苗族的传统工艺表现形式主要有纺织和印染、头帕与花鞋、锉花与刺绣,以及花绳与花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