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当前我国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们开展培养创造力与创造精神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创造力对我国发展的价值,以及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积极培养与影响,重点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创造力培养上的相关方式,提出了要积极传授学生们创新方法的观念,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趋势,近年来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研究主要通过创造力的内涵,探求在创作版画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创造力的教学要素、特征;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性思维,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本民族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优秀元素;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于民间美术建构创作版画教学策略;在创作版画教学中提出对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内在艺术潜力,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人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然而,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在阐述高校美术及创造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力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四林  林崇德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05,28(5):1243-1245
创造力内隐理论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创造性学生的态度和创造力培养观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美术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术类人才培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要求逐渐增多。基础美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养、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美术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课程。通过阐述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和影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基础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基础性的工作,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初中美术教学入手,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力求能够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系统梳理了20年来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包括概念与结构、测量与发展、影响因素和机制、培养思路与模式等,分析了科学创造力研究的趋势,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科学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科学创造力的基因组学研究,基于情境和内容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学活动或项目促进科学创造力发展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以及基于聚合科技的科学创造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E·P·托兰斯的创造力研究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心理学家E·P·托兰斯,是当今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创造力研究专家。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他对创造力、特别是儿童创造力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与专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以及研究方法上,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工作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是一个集个人、团体、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系统, 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综合考虑。本文在融合以往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 建构了一套系统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 创造力培养需要抓住核心来统领全局, 同时兼顾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统筹兼顾的各个部分。动力系统的激活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新颖、适用的创造性成果的产出, 需要社会文化中的个体或团体在创造性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来完成。创造性心理动力有效的激活则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如在认知层面, 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如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的掌握、元认知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 推而广之还包括:合理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文化的包容等等。除了理论方面的整合, 本文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 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兴趣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兴趣, 因为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理论(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与实践(创造力培养的兴趣激发)两个角度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景焕  陈泽河 《心理学报》1996,29(3):277-283
采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结合现代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观点,编出一套实验教材,为学生开设每周2课时的创造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全面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活动课促进了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亲子亲密度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以588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亲子关系和移情对青少年社会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检验了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移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2)青少年友谊质量在母子关系和移情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移情对社会创造力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培养青少年社会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对智能、思路、钻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机制,以及对知识通过思路(信息加工形式)转化为智能和创造力之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新观点;”形成智能模式图,以沟通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又是个人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伴随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早教专家与学者意识到了从小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各学科教育、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美术学科下的素描教学,不仅仅能让学生们对基本的线条、色彩、构图、设计有所感知,更能通过长时间的美术熏陶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欣赏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审美启蒙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同时教育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改革和完善。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国际美术教育学会上也指出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培养国民的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美术学科中图形创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小平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3):640-642
本文从时间对主体创造力的刻画与影响以及主体加工、处理时间的方式对自身创造力所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整合了散落在各处的时间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并构建丁它们之间关系的框架。讨论了以后时间与创造关系研究的方向以及从该方面培养创造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究竟是领域一般性的还是领域特殊性的?这一争论是创造力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它涉及创造力的内涵、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颇具争议。在系统梳理创造力领域特殊性与领域一般性观点及其研究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了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面临的诸多质疑和困境,并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进展两个层面论证了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逐步呈现出从对立转向融合的趋势。未来研究应以创造力领域融合性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创造力领域性的二级子维度,加强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并按照行为学—测量学—认知神经科学—基因学的研究主线,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揭示创造力领域性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关系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宁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2):501-504
创造力的实质及其培养问题,一直处于心理学家研究的视野当中。本文试图对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作以简要评述,以期获得对创造力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先前有关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多关注道德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 研究从道德情绪的视角,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梳理, 发现道德情绪存在: 以情绪效价调节创造性认知; 激发道德动机, 中介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 引发自我觉察, 促进顿悟与创造性成就的产生; 提升心理资本, 影响不同创造力特性的表达等, 多种影响个体创造力的路径。这表明, 与道德认知和行为相比, 道德情绪不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体现出个体实际的道德活动、促进符合道德标准的创造力产生; 还为人们解释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提供了多样的路径与可能。未来需继续加深对道德情绪及其内在机制的理解、通过系统性地选取创造性任务, 明确道德情绪、道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寻找道德培养与创造力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油画是以快干性的植物油去调和颜料,在亚麻的画布上进行绘画创作的一个画种。油画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我国当代油画的教学进程中,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是教学的关键。油画的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作水平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于学创作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油画教学的进程中。培养学生对油画的创作的能力的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创作素材、独立构思、构图,并且包括在审美评价的基础上、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上、对事物形象的记忆上以及对事物的联想力和艺术表现力上。创造力是油画的一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油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分割出不同派系,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创造力对油画的创作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支撑起整个油画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在对油画的过程中太依赖于"外部的素材",只知道是什么派系的画作就拿来临摹,完全忽略了画作所传达的个人情感,学生一味的机械性的练习油画的技法和色彩之间的配合,忽略了创作油画的灵魂-创造力;忽视了最基本的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画作的主旨,只是一味模仿但求"形似",忘却了油画出现的重要意义-是代表作者的发言人,亦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者。因此,在对于油画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油画创造力,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油画风格,跳脱出模仿的怪圈,画属于自己的油画成为现今油画授课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一下从油画起源浅谈创造力对油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油画创造力的基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