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拱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名的化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思想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深受马赫、彭加勒、皮尔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星拱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名的化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思想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深受马赫、彭加勒、皮尔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星拱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名的化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思想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深受马赫、彭加勒、皮尔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智慧     
1811年的一天,法国巴黎的一位药剂师兼化学家贝尔纳·库尔特瓦正在进行一项试验:从海藻灰溶液中提取硝酸钾。他已进行多日,一直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为此焦急万分,正当事情稍稍有点眉目时,一只花猫突然跑来,把一瓶硫酸碰倒,恰巧这瓶硫酸全部洒在装有海藻灰溶液的盆里。库尔特瓦十分恼火:若想提取硝酸钾,只能  相似文献   

5.
张义南 《天风》1996,(12):39-41
十二、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法拉第以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爱因斯坦在书房里挂着法拉第的画像,以表达他的崇敬之情。 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城郊一个穷铁匠的家庭,父母是追求敬虔与属灵生命的小教会成员。法拉第只上过两年学,他自习文化,做过卖报童,书籍装订工,他20岁时听化学家戴维的课并担任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长期试图为苯分子找出一个科学的结构式。有一次,由于十分困倦,他就坐在火炉边打盹做梦。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在他面前旋转。一刹那间,凯库勒醒过  相似文献   

7.
1789年,拉瓦锡的元素表上有33种元素,到了1844年元素数字已升至57种。但是此后的20年,这种发现却一直止步不前。化学界这种裹足不前的局面烦恼着一个人,他坐立不宁,寝食难安。这个人叫本生。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科学观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科学哲学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波兰尼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波兰尼对于科学的思索有其独到之处。波兰尼反对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和客观主义的科学观,而从“个人的”、“默会的”角度对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的前提和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了重新考察。一、科学的本质:对知识的爱波兰尼认为,“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对知识的爱,而知识的功用绝非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波兰尼,2002年,第6页。下引波兰尼著作不再标人名),他强调科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其自…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家社会调查机构,曾经搞过一项专题调查,内容是如果有三位名流——一位化学家、一位物理学家、一位政府官员同时落水,请问先救谁?答卷数以万计,主张各有不同。有人希望先救化学家,因为淹死化学家社会损失巨大;有人赞成先救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家对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甚大;还有人主张先救政府官员,因为他是民意代表。调查机构最终认定只有一张答卷符合当时情况,堪称最佳。答卷人是一个8岁小男孩,答案也很简单:谁离船近先救谁。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e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  相似文献   

11.
守住寂寞     
他16岁赴法国留学,学成归国后曾任教于某大学。本想边教书边搞学术研究,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很难静下心来,每天不是被杂事琐事缠身,就是身陷各种是非之中难以脱身。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本该是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竟充斥着各种名利之争,虚假学术风气盛行。  相似文献   

12.
这位在化学器皿前摆姿势扮酷的中年男子叫穆利斯(KaryBanks Mullis,1945-),他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因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而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其实,那天的美国报纸头条刊发的是他的另一幅尊容:一个冲浪高手的照片,他觉得有些误导,于是特地摆开架势,请记者拍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3.
孟娜 《管子学刊》2016,(2):73-77
庄子的养生思想包括养形、养神两部分内容。庄子认为养形、养神两者缺一不可。养形方面,针对世人过度保养身体导致伤身害命的弊端,他提出形神并重、内外兼养的养形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弃世"的观点,即身虽参与世俗之事,但内心抛弃对名利的强烈追求。养神方面,针对世人被名利所困的问题,他提出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养神思想。庄子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抛弃个人名利,从"道"生万物的无私角度出发,才能在复杂的世俗事务中,既做到保全性命,又做到顺应自然之理,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合道境界。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21日,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一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与世长辞。在他88年的生命历程中当过厨师、餐具推销员,二战期间,还曾效力于英国谍报机关,战后又与妻子一同来到美国乡间务农。直到37岁那年,他才突发奇想,创办了奥美广告公司,并将它一步步带向辉煌。在1982年法国《扩张》杂志列出的十一位工业革命以来最具杰出贡献的人物中,奥格威与爱迪生、爱因斯坦、马克思、列宁等人并列其间。该杂志对奥格威的评价是:“现代广告的教皇”。奥格威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一个因为做广告而对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伟人。他那曲折的经历就像一…  相似文献   

15.
生命在召唤     
高欣 《天风》2003,(8):43-43
阿尔贝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虔诚的基督徒,1953年世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堂叔,并与文坛大师罗曼·罗兰.茨威格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因为友谊而成为终生的挚友。史怀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曾获包括哲学、神学等9个博士学位,其中包括著名的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1905年,30岁的史怀哲决定放弃所有的地位,奔赴非洲丛林去当一名乡村医生。之后,他转而学医。在1913年(38岁)时,他以医学博士的身份携新婚的妻子海伦娜去了非洲的加蓬共和国,创办了一所丛林诊所。后来  相似文献   

16.
巴斯德研究所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斯德研究所由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奠基人之一——巴斯德创建于1887年,是一所公益型私人研究机构。通过相关文献的记载,比较系统地探讨该所的历史沿革,着重介绍该所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巴斯德研究所是现代科研机构的一个成功典范,对中国科研机构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浮生半日     
一个人满足了衣食,就追求名利;满足了名利,就追求富贵;满足了富贵,就追求长久保持之术。如此一来,则不知何日才得安闲。难怪性情旷达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禁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浩叹。闲暇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助人细致入微地咂摸生活深层的况味。平日大家忙得如陀螺般直转,  相似文献   

18.
王明居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学园地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学老人。他一生无他嗜好,所有精力、心血都倾注于他热爱的美学事业,著作颇丰、成就卓绝,然而他始终低调做人,从不炫耀自己,看淡各种身外名利,默默地将自己丰厚的美学学养奉献给祖国、家乡、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18及19世纪以来,由于受理性至上的影响,普遍吹着一股反宗教的风。直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风向才慢慢地有了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科学更加发达,学术水准上一层楼,又上一层楼。人对宇宙万物的奥秘越是追求,发现便越多。渐渐地觉得过去“半桶水”的科学狂热实在是太幼稚了。 牛顿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的宗教知识,足够当一位牧师。  相似文献   

20.
在太原市的穆民中,一提起乔振铃,无不交口称赞。乔振铃是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生活段的一位回族职工,现兼任太原市伊协常务委员。他参加工作28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为人正直,勤奋好学,进取心强,多年来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凡有益于伊斯兰教和广大穆民的事,都不辞劳苦,尽力去做。在太原,无论是穆民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