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3,26(1):98-101
本研究取90名被试,分成三个年龄组,以最小变化法为实验方法.向被试快速呈现4-12个汉字的句子.以被试能完全准确地复述出句子内容所需时问为因变量。实验结果表明.句子字数对阅读句子所需时间有极其显著的影响.特别是7个字以上的长句.阅读所需时间明显加长;而不同年龄组被试的阅渎速度仅在4、5、6个字的短句上存在差异;性别对阅渎速度的影响不显著。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影视和广告字幕的呈现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合设计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以含有显性颜色信息和隐性颜色信息的具有高限制性语境的句子为实验材料,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为因变量指标,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探讨了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颜色信息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的表征特点。结果表明:(1)在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句子理解过程中,句子中的隐性颜色信息和显性颜色信息对大脑具有相同的表征作用。(2)在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句子理解过程中,句-图匹配条件下的句子理解速度要快于句-图不匹配条件下的理解速度,即出现匹配易化效应,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即无论在句子理解早期(0ms)还是句子理解晚期(1500ms),被试对句子的理解都属于知觉符号表征,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3.
郭秀艳  肖辉彬  周楚 《心理学报》2004,36(3):322-326
采用2×2×2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材料对动态和静态两种条件下内隐时间的存在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动态条件下被试对抽象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更为准确;(2)测试图形与识记图形之间位置偏移判断的错误率在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条件下大;(3)无论实验材料为具体图形还是抽象图形,被试对测试图形和识记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错误率之间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证明了内隐时间的存在,进一步探明了内隐时间具有方向性和认知不可渗透性的特点,并证明了运动范式为研究内隐时间及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3×2×2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材料探讨了减速、匀速和加速三种条件下内隐时间的存在。结果表明:在不同动态条件下,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向前)条件下的平均错误率均大于不一致(向后)条件下的平均错误率;在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向前)条件下,减速条件、匀速条件和加速条件的平均错误率递增,并且图形材料的性质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内隐时间的存在,且能够反映物理时间的变化,并具有认知不可渗透性,进一步证明了动量范式作为研究内隐时间及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颜色及图形视觉辨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增慧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83,16(4):94-101
本研究对120名学前儿童(3—6岁)进行了12种颜色和12种图形的辨认实验。实验刺激用速示器分三种速度(0.01秒、0.05秒、0.1秒)呈现。结果表明:呈现速度对辨认正确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6岁儿童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认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学前儿童对颜色的辨别,在三种呈现速度条件下,均以对黄、红、绿三色的辨认正确率为最高;对图形的辨认在不同呈现速度条件下出现优势与劣势图形之分。优势图形正确辨认百分比较高,而劣势图形则较低,这种优劣势图形的产生可能与图形的空间结构特性及进行言语“句子化”编码的难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名日-汉双语者为被试,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四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非词空格条件和字间空格条件。为了确保四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 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发现:(1)在总体和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显著少于正常条件; 非词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2)在总体分析中, 总句子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在正常条件和词间空格条件中差异不显著; 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比正常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短、注视次数更少。表明日-汉双语者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的词汇识别有促进作用; 在汉语阅读中, 词是重要的加工单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要求被试判断前后出现的两个句子意思是否一致,探讨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同时验证汉字音形义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1)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字形对句子阅读的影响最大,而字音和字义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大小不能得到分离。(2)句首词语首尾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词语尾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比词语首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实验结果支持了句首词语字形对句子阅读影响最大、句首词语尾字变化比首字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更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鲁忠义  巴晓娜  李兴芬 《心理学报》2012,44(8):995-1003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 句子-图片匹配范式和动态过程再现范式, 以包含静态情绪和动态变化情绪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语言理解中静态情绪和动态情绪的心理模拟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1)被试对情绪的心理模拟与句中的语言描述一致, 情绪语境能够激活被试的经验模拟。(2)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初期就能迅速、即时地模拟静态情绪信息, 且这种模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被试可以对动态变化的情绪进行动态的心理模拟, 不过这种模拟所需的时间要长, 是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后期完成的。被试对不同情绪变化方向的句子模拟受到原情绪状态的影响, 当阅读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变化的句子时, 由于被试固着于原来的消极情绪而发生了模拟积极情绪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盼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4):406-415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实时和事后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 以隐含物体典型颜色和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和阅读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句子理解中静态和动态颜色信息心理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加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两个加工任务是否竞争相同的认知资源是造成句-图范式下匹配易化和不匹配易化的关键因素。(2)对于句子隐含的静态颜色信息, 大脑对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具有即时性和局部性, 而对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还具有非局部性的特点。(3)对于句子隐含的动态颜色信息, 大脑不能对其进行即时的心理表征, 这种动态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是在句子阅读晚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