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方克立先生认为,冯先生这个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参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蔡仲德先生则认为,冯先生此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既非误解,更非歪曲…  相似文献   

2.
朱谦之先生是我国东方哲学及宗教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最早在我国高校开设东方哲学和宗教学课程的第一人。本文试图从朱谦之先生对东方哲学尤其对日本哲学的开拓性研究,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反思,以及东方哲学学科沿革与发展等方面,揭示其对东方哲学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在宗教文化研究上具有的独特见解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究东西之际,通天下之变,成一家之言——阿奇·巴姆的比较哲学与世界哲学陈刚校完阿奇·巴姆的《比较哲学》一书译稿,掩卷沉思,觉得应当为这位智者写些什么。阿奇·巴姆是早已成名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曾与我国老一代学者方东美先生有过交往。巴姆先生知识广博,成果众多...  相似文献   

4.
陆信礼 《中国哲学史》2006,2(3):110-116
在研究中国哲学特点方面,张岱年先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提出了一条研究中国哲学特点的正确原则,即“同与异,必须同等重视”;其二,从基本倾向、概念范畴、发展规律三方面对中国哲学特点问题做系统考察。张先生在中国哲学特点研究方面的系列创见,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而且对今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丕之走了,走得那样突然。离开北京时不是还好好的!那健壮而健谈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已过七十的人。然而他的确走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事实”往往是对人不利的。“死”就是这样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最无可奈何的“事实”。我认识丕之三十多年了。1957年反右前他在高级党校工作,到人民大学听贺群先生讲黑格尔哲学的课,不久就到哲学研究所贺先生领导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工作。那时我刚从北大毕业,他在我面前有一个高大的形象,不仅年龄比我大——其实那时他才三十多岁,他还是党内的老干部、老革命,原则性很强,我对他一直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6.
正叶秀山先生对我来说是一位不朽的思想者。先生高龄仙去的消息令我无比震惊和惆怅,深感不舍!先生在哲学界特别是西方哲学领域执着耕耘,读书、思考、讨论、写作,未尝歇息,给中国哲学界留下了丰富遗产。一一数来,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又叹息不已!一回想起来,与叶秀山先生的交往始于20世纪80年代。高考恢复之后,我有幸进入中山大学哲学系读书(1978)。虽学子读书心切,但当时中国学术界一片凋零,百废待兴,只能提供一些思想贫乏、学  相似文献   

7.
正我并非叶秀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我一向将叶先生视作我的老师。第一次见到叶秀山先生是1983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上。那时我在读硕士研究生,跟随苗力田先生、钟宇人先生和李毓章先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三百多位,盛况空前。刚从美国访学回国的叶秀山先生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题目是"试论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的研究》的转变"。在发言中,他将维特根斯坦这一转变比作康德从《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任继愈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任继愈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学术研讨会"在先生的家乡隆重召开,又一次表明任继愈先生仍然活在我们心中,并以他的精神和榜样继续教育、鼓舞着后人。作为任继愈先生生前长期工作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作为任继愈先生曾经长期任教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名毕业生,请允许我对"任继愈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德州市委市政府、平原县委县  相似文献   

9.
<正>一从事哲学是一项"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业。20多年前,听孙正聿教授说这番话时,我思想深处的某种不寻常的震动,曾令我本能地感知:此乃真正遭遇哲学问题之方式。此刻,我试图捕捉那令我深深为之动容的内在感动,手指无意识地滑过键盘,脑海里却闪回先师高清海先生从他的老花镜上方投过来的目光。——"是吗,哲学到  相似文献   

10.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叶志坚//东南学术,2005.3“马克思恩格斯与基督宗教”问题的当代性/侯惠勤//学海,2005.2究竟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关系?———兼评俞吾金先生的差异分析法/郝贵生,李俊赴//哲学动态,2005.5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诞生160周年后的新解读/任平//江海学刊,2005.3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形成与特征———《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解读…  相似文献   

11.
张岱年先生的《文化与哲学》一书,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汇集了张岱年先生1983—1987年近五年来发表的关于文化与哲学的文章共40篇,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15篇,关于中国哲学的25篇。张  相似文献   

12.
汤用彤先生于1954年秋患脑溢血症,在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曾为北大哲学系部分师生讲《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一部《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供阅读参考。武维琴同志是用彤先生当时的研究生,本文是她据旧日笔记整理的。  相似文献   

13.
本期论坛的四篇论文,可以说都是从某个角度谈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审美关系问题。李健夫先生的论文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基本点就在于立足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徐大卫先生的《艺术与科学》,比较研究了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和人格建构;王祥博士的《自然审美可否标准化》,刘成纪先生的关于写生的谈话,其中心都是阐释人对自然世界、对社会人生审美感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朱谦之先生在“哲学研究”1957年第4期发表了“十八世纪中国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影响”一文,里面充满了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史实的错误和逻辑的矛盾也是层出不穷,是一篇用资产阶级血脉贯串起来的学术论文。在批判之前,必须打破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束缚,这就是:以马列主义词句做标签;以烦琐、冷僻的史料、许多外国人的名字和外国人的书籍、以及对问题主次大小不分、唯物唯心、进步落后一样看待等手段来困扰着我们。其实这些都是骗局。朱先生说,对待新思想有三种办法,一是置之不理;二是说他不能通行;三是说这种思想古已有之。看来,朱先生的思想,不是新思想,而  相似文献   

15.
韩东晖 《哲学动态》2022,(12):57-61+124
<正>2022年适逢贺麟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30周年。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贺麟先生以其集原创与会通于一体的中西哲学研究,信达典雅与艺术功力兼备的现代汉语哲学译著,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最重要的现代中国哲学家之列。25年前我在苗力田先生指导下,开始研究斯宾诺莎哲学的时候,贺麟先生关于斯宾诺莎的译著和论文,是我出入斯宾诺莎哲学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每念及此,总是觉得贺麟哲学与斯宾诺莎哲学之间颇多冥契会通之处,甚至不乏得意忘言之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借王明先生80寿辰之机,于10月10日举行王明先生道教研究学术成就座谈会。会上介绍了王明先生的治学经历,不少同志赞  相似文献   

17.
韩震 《哲学动态》2022,(12):45-48+124
<正>贺麟先生生于1902年,1992年逝世。其一生经历了封建制度的衰败与崩溃、辛亥革命后的动荡、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进程。可以说,他们那代学者在五四运动与新中国成立之间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949年之后他们是学术研究的不灭火种。在我最初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时候,贺麟先生在我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没有成为其亲炙弟子的运气,只是有一次学术讨论会在台下聆听过先生的简短发言。我对先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智慧——冯契先生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与智慧——冯契先生的哲学沉思杨国荣与历史上一切真正的哲人一样,冯契先生毕生从事的,是智慧的探索。直到其生命的最后日子,先生依然没有中断哲学的思考。在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跋涉中,先生既历经了西方的智慧之路,又沉潜于中国的智慧长河,而对人类认识史的这种锲...  相似文献   

19.
巴姆看中国传统哲学陈华中五四运动呼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关注。人们看到,很快就来了美国的杜(威)先生和英国的罗(素)先生,两位哲学大师相继在中国各地讲学,同时也将他们亲身接触的中国传统和现状介绍给...  相似文献   

20.
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