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广泛利用和分析相关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完整地概括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围绕天师道仪式、方士仪式和灵宝科仪这三种仪式传统展开的。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有了交涉,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道士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因篇幅较长,本文分四次连续发表。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 ,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 ;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建水县文庙乃全国第二大文庙,近年来在此举办的祭孔大典将传统祭祀与现代公祭高度融合,成了国内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活动。祭孔仪式通过回溯历史、雅俗共赏、礼乐交融和体态展演等环节,展现了伦理情感之发显与强化的基本过程;而家国同构的理念则成了伦理情感之延续的现实依据;通过对"礼""仪"关系的疏通,从而认识到仪式将人们被动的"使命感"化作主动的"仪式感"之过程,进而申发出对伦理情感内生之呼唤。基于对祭孔仪式的展演过程与伦理诉求的分析,"仪式"表现与"仪式感"的运用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世纪以降形成的受道法位与中古道教仪式的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各个法位规定的道士所受仪典名目可以判断,中古时代最重要而且比较流行的基本仪式类型有五种,即朝仪、传授仪、斋仪、醮仪、章仪。另一方面,从古灵宝经开始,道教仪式又逐渐按法位区分等级。本文简略讨论了五种基本道教仪式类型的渊源、形成和发展,揭示了南北朝以来诸法位的各类仪式都仿效灵宝斋仪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6.
桑吉扎西 《法音》2004,(2):35-37
本刊讯1月28至31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佛寺隆重举行都龙庄晋升“西双版纳祜巴勐”庆典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居士,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崩主活佛,昆明市佛教协会会长心明法师,景洪市佛教协会会长都罕听法师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普米族人的传统文化仪式“敬锅庄”为例, 采用回忆任务、创设新颖仪式等方法考察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普米族青少年及成人的控制感的影响。结果表明, 熟悉敬锅庄仪式的动作、象征意义或者具有更多情感体验的青少年的控制感更强。仪式动作与象征意义对控制感的影响存在双路径机制:仪式动作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 象征意义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象征意义与控制感的关系还因仪式主体不同有所区别:祈求庇佑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青少年的控制感, 表达感恩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成年人的控制感。研究结果对探究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个体控制感的影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译文评述了蔡雾溪关于早期道教仪式的博士论文,认为这是近几年同类研究中一部透彻精深并富有创见的研究论著。  相似文献   

9.
电影与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影在当代生活中主要具有娱乐性的作用,给人提供审美的享受,而仪式在宗教生活中则具有更加严肃的意义,是保持信仰,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但是两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相似性,电影与仪式作为一种体验的过程,充满了各种象征意义,激发人的情感,提供精神的动力与心灵的慰藉;而另一方面两者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电影是以审美性为主导的艺术形式,而仪式则不然.在当代社会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常常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形,因此从电影的社会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去衡量,才能够对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道教     
本文从对道教产生之前社会的生死、灵魂观念及种种人神交往巫术的分析入手,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组织结构、宗教生活、斋仪、修炼方法及其发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仪式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在特殊语境中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人类学家范根内普和特纳分别创立了仪式过程理论,认为仪式的过程具有“分离、过渡、聚合”或“前阈限、阈限、后阈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涵,并在仪式展演的动态过程中得以呈现和表达.(愅)家人的“哈戎”仪式是一个大型的民间宗教祭仪,这一仪式过程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立足于象征人类学的视野,运用仪式过程理论和宗教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愅)家人“哈戎”仪式的通过阈限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留下了别具一格的高平婚俗。古时高平结婚有结“昏”之说,婚俗除了传统的六礼之外,更重阴阳之说,婚前必须为新人合好八字。婚礼过程要经过开锁、迎亲、迎街、吃酒席、出门、拜天地、闹洞房等仪式,极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劳格文在熟稔审视西方道教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如何解读道教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道教仪式包含着中国人对宇宙以及人自身的整体认知、经验及精神诉求,因而从仪式的角度来观察、诠释道教,可以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道教的本质,并可以此来反观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这一思考,反映了西方汉学界在道教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颇具特色的白族道教科仪,至今盛行于剑川城乡。由于该仪式的进行同其他道教科仪的进行一样,音乐贯穿始终,仪式和音乐唇齿相依,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作为第一篇专门记述该仪式的文章,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从仪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了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的实际应用与进行方式,以及其音乐的构成形式和使用特点,对了解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音乐不无帮助,并为认识道教音乐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15.
教堂是引领基督徒宗教信仰生活的重要场域。教堂引领的宗教生活主要通过各种基督教仪式表现出来,通过对乡村基督教堂仪式的考察发现,教堂仪式在建立神圣关系的同时,亦满足了传统乡土群体团结整合的需求。乡村教堂仪式,融合了传统关系的经营与宗教互动的意向,增加了基督徒村民的团结感,增强了他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和心理能量,使得他们以某种程度的群体稳定性适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乡村教堂的礼拜、圣餐、婚礼、葬礼、融合性仪式进行分析,来观察这些教堂仪式在维系信徒"与神同在"的同时,又是如何发挥其乡村团结的社会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6月26日,武当山道教学院挂牌成立庆典仪式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和中国道教协会、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十堰市、丹江口市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的道教界人士近180人出席挂牌仪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的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的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的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的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的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温州的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的追求"自主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的世界,来超越人世的羁绊.  相似文献   

18.
每逢双月的农历初一至初八,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灵阳寺都要举行“佛七法会”.在持续7天的法会中,“六字洪名咒”—“南无阿弥陀佛”拉开了仪式的帷幕,聚焦在此的数千信徒虔诚向佛、皈依佛教,都自发并且严格地参与法会中的每一个仪式.2010年11月5-10日,我们对“佛七法会”仪式作了深入调查,试图通过对法会中的仪式进行解读、剖析仪式背后存在的不由自主的行为认同,以及这种通过仪式构拟出来的情境所具备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明安 《宗教学研究》2007,2(3):144-150
本文从宗教象征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器物符号和行为符号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这些象征符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的心理状态,这种特定的民间信仰起着消解人们忧虑情绪,增强新婚夫妻和男女双方亲属自信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商品发展的历史,梳理了狂欢传统对当代广告文化的影响.并且指出广告作为一种欲望化消费的表现形式,继承和隐涵了新教伦理的神圣仪式性以及狂欢文化传统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